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全面理解--解读“资本论”续集_资本论论文

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全面理解--解读“资本论”续集_资本论论文

全面认识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读《〈资本论〉续篇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资本论论文,续篇论文,经济学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由汤在新教授主编,张钟朴、成保良教授副主编的《〈资本论〉续篇探索》(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9月版。 以下简称《探索》)一书,有耳目一新之感。

马克思在创立他的经济学过程中,起先曾提出“六册结构计划”,后来实际写成的是《资本论》四卷结构的巨著。这就很容易使后人误认为《资本论》就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全部内容。《探索》则沿着马克思“六册结构计划”的思路和他有关著作中的众多提示与科学方法,继续探讨《资本论》续篇。其中除了第一册《资本》的“竞争”、“信用”、“股份资本”各篇外,还包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等五册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有关学术研究成果的总结。本书内容十分丰富,使马克思生前未及完成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研究的各个方面,第一次在理论上得到了完整、系统的表述,填补了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空白,并能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证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不仅在当时是科学的,即使在目前,对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从而纠正了当前流行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已经“过时”的错误观点和局限于《资本论》的狭隘理解。很显然,这将大大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

这里,我想着重谈一点《探索》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已深入到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时期。一种新的经济实践,必然会有新的经济理论相伴随。这也正是当前我国经济学界所十分关注和着力探索的问题。如有的已提出要创建中国经济学,甚至已提出各式各样的蓝图和构想。但不管什么样的蓝图和构想,总离不开前人的思想成果。正如恩格斯说的,任何新的学说,都“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1〕在当今的世界上,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并存的时代相对应的经济思想,从总的格局来看,不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大经济理论体系。在这两大理论体系之间我们应如何取舍,或者在取舍上孰轻孰重,孰主孰从,则大有文章可做。

本来,我国的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言而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应当成为我国改革的指导思想,因而也必然是所谓中国经济学的指导思想。然而现在有的人在探讨和构思新的理论框架时,却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撇在一边,最多只是把它当作陪衬、补充,或者抽象地肯定其“实事求是”的精髓,具体地否定其实际内容,甚至企图从根本上否定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而代之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这看起来似乎令人费解,其实细想起来也并不奇怪。究其原因,撇开其他方面不说,仅就认识上讲,我认为,这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本身的缺陷不无关系。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虽然在列宁、斯大林以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30年代以后,却出现了某些片面性和教条化的倾向。这就使得不少人自觉不自觉地在不同程度上把《资本论》视为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并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研究抽象的理论,不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有的面对我国当前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便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过时。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虽然要研究经济关系,甚至已主要研究了经济关系,但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绝不仅限于此。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就说得很清楚:“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2〕这里说的生产方式就包括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所构想的经济理论体系和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计划,包括了六册的内容,而《资本论》只是六册计划中的第一册《资本》的“资本一般”部分,即最抽象的资本一般的理论部分。可见,若只把《资本论》当作马克思经济学的全部内容是不确切的;进而以此为依据断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是错误的。即使是马克思抽象的经济关系的理论,也不失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怎能说它已经过时、不中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呢?经济体制改革,乃是经济关系方面的调整、完善,若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关系分析的理论指导,就必将滑到邪路上去。

但不管怎么说,过去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的片面性,便为实用性较强的西方经济学留下了一块生存的空间,使那些企图用西方经济学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的观点有了一定的市场,这也是无可回避的事实。而现在《探索》问世,则可望使人们开始认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全貌,消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没有实用性,不能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偏见。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系统工程中,西方经济学的市场机制理论最有市场。其实,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无非是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发展而来的,其后的典型表现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和帕累托的一般均衡论,它表明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自动调节商品的供求使之趋向均衡;另一方面,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又自发地引起价格变化,使之趋向于稳定的均衡价格,从而实现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的目的。这一理论用均衡价格来代替价值,根本否定了劳动价值论,从而掩盖了价值所反映的真实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特别是帕累托的一般均衡论,竟然把市场机制吹嘘到至善至美以至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佳、最充分、最合理配置的地步,实际上不过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根本不切实际。因为它是以实际并不存在的一系列严格规定条件为前提而建立起来的均衡理论。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西方市场机制理论对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联系的分析方法,以及需求函数、供给函数、生产可能性、无差异曲线等等方面的分析方法有许多合理成分可供我们参考。但就这些合理成分来讲,其基本内容不过就是马克思所研究的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与方法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资本论》中已原则性地提到,具体分析按六册计划,则应属于《资本》册中“竞争”篇的任务。《探索》的功劳之一,就在于它用了大量篇幅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亦即用不同方式科学地阐明了西方经济学称之为市场机制的基本内容。

首先在论述“竞争”的一章中,作者明确指出,竞争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规律的实现形式,而其核心和基础则是商品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在价值规律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竞争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而所谓竞争则是通过市场来进行的,所以市场问题也就成了竞争学说的重要内容。因此,作者着重分析了在市场中竞争、价格与供求关系,说明了价值是决定价格的基础,也是影响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但在竞争中价格又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的波动又要直接影响着供求关系变化。只在供求一致时,价值与价格相等,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在实际上从来不会一致,一致是偶然的,不一致是经常的。因此,在竞争中价格偏离价值乃是价值规律正常的实现形式。作者还指出,价值规律正是在这种表现形式下对社会总劳动时间的分配起着调节作用,实际调节着社会资源的配置。在此,作者根据马克思价值规律的提示,实际上已把机制的基本内容阐明了。但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市场机制理论却与西方市场机制理论有原则区别。后者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前者始终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因而揭示了价值与供求关系变动中的阶级内容。作者明确指出:供求都具有阶级性和阶层性。即如马克思所说的:“供求还以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存在为前提,这些阶级和阶层在自己中间分配社会的总收入,把它当作收入来消费,因此形成那种由收入形成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了理解那种由生产者自身互相形成的供求,就需要弄清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全貌。”〔3〕这种对供求关系的经济实质的分析是西方市场机制理论中根本见不到的。

更可贵的是,作者根据马克思的提示,对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及其调节资源配置的功能进行分析之后,用了相当篇幅来说明,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就是说,我国实行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改革,不仅应该,而且能够以马克思市场机制理论为指导。否认马克思主义有市场机制理论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当然,我们也要参考借鉴西方市场经济的经验和有用成分。但这种借鉴须结合我国实际,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特别是不能因为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抛弃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也不能否定劳动价值论在市场机制中的重要意义。

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关于这点,《探索》在最后带总结性的题为《“六册计划”和市场经济理论》一章已作了系统而深刻的说明。这一章可算是全书的画龙点睛之笔。它以经典作家的论断为依据,并以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了,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不仅包含了市场经济理论,而且经典作家也认为在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必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即市场经济。接着更明确地指出,“劳动价值论是市场经济基石”,〔4〕马克思的价值概念正是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内在规律的理论表现,因此,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即一方面调节生产要素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以保证商品再生产条件的供给,另一方面又调节两种社会必要劳动趋于一致,以保证社会对商品的需求量得到满足。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劳动价值论的价值规律作用,就必然自发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或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这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或市场机制的功能。很显然,马克思的这个市场经济理论正是我国目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理论基础。

最后,《探索》在“附录”部分对世界各国学者关于“六册结构计划”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逻辑明确回答了在国际学术界长期存在的马克思在后来是否已改变了“六册计划”的悬案,这一点也是值得称道的。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0卷第1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100页。

〔3〕转引自《〈资本论〉续篇探索》第170页。

〔4〕转引自《〈资本论〉续篇探索》第597页。

标签:;  ;  ;  ;  ;  ;  ;  ;  

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全面理解--解读“资本论”续集_资本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