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论文_万庆辉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论文_万庆辉

(成都关怀医院 四川成都 610083)

【摘要】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65%,与对照组的71.74%相比显著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过程中,给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的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9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125-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简称COPD,指以气流阻塞为临床特征,肺气肿或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至呼吸衰竭或肺心病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与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存在密切联系[1]。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40岁以上人口的发病率超过7.5%,属于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一旦COPD患者的病情恶化,临床症状异常变化,病情急性加重,存在并发性呼吸衰竭的可能性。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在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其中,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43岁,平均年龄为(49.1±5.4)岁;②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42岁,平均年龄为(48.6±5.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基本无差异(P>0.05),有可比意义。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并签署实验同意书。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确切。排除标准:两组患者均不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两组患者均不存在慢性酒精中毒史;两组患者均不对盐酸氨溴索过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即:口服茶碱缓释片,每日2次,每次0.2克,开展戒烟宣教,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即:缓慢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每日2次,每次15毫克,病情严重者增加至每日3次,每次30毫克,并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每日3次,每次1吸,每吸250微克。上述治疗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经影像学检查后,病变组织基本痊愈;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体温恢复正常,经影像学检查后,病变组织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温及病变组织无任何变化[2]。

1.4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x-±s)为计量资料,2组对比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2组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74%。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65%,与对照组的71.74%相比显著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存在逐步发展为呼吸衰竭及肺心病的可能性,尚不存在明确的病理机制,其临床表现包括喘息、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咳痰及慢性咳嗽等,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从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来看,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方法单一,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时间长,治疗难度大,一旦中断治疗,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盐酸氨溴索属于祛痰药物,能有效溶解黏痰,润滑呼吸道,进一步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呼吸液,促使患者完成纤毛运动,主要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异常或排痰功能障碍的慢性、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例如:支气管哮喘、哮喘型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等。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的耐受性强,其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及胃肠道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部灼热及皮疹等,极少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药物使用范围广。

同时,沙美特罗替卡松属于糖皮质激素及长效型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属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选择性高,但是患者长期服用β2受体剂直接影响β2受体的活性及数目,缩短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时间,必须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弥补不足。丙酸氟替卡松属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相较于其他激素,其受体亲和力高,能抑制全身炎性反应,血清浓度低,几乎不影响神经系统,不存在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对于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3]。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46例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结果显示: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65%,与对照组的71.74%相比显著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过程中,给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的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荣华.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157-159.

[2]谭少林.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2):25-26.

[3]潘正生.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08):164-165.

论文作者:万庆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  ;  ;  ;  ;  ;  ;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论文_万庆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