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青年政治价值观的演变及思考论文

改革开放40年来青年政治价值观的演变及思考论文

改革开放40年来青年政治价值观的演变及思考

李丹阳

(延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摘 要:青年政治价值观是青年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青年自身,也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述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政治价值观变迁的具体表现、演变的原因及科学的展望,对于引导当代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四十年;青年政治价值观;演变

青年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政治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青年政治价值观是指青年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政治问题、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根本看法、态度和评价。通过对青年政治价值观演变的研究,能够了解青年对我国政治的真正看法,制约其价值观中过大或过激的政治偏离,引导和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牢固的政治信念,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政治价值观演变的具体表现

1.青年政治价值观念从由整体转向个体

群体本位或集体主义价值倾向是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之一。传统的价值观表示的是抽象的整体主义,即国家注重整体性的发展,轻视个体性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积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相结合,认识到处理好主体与客体,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问题,于是在强调集体利益的同时也开始重视个人利益,但依旧把集体利益当做基本道德原则和价值原则。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国家为了激发市场活力,通过竞争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样的潮流中,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青年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所以,青年人渴望得到更多的政治权利、政治地位和政治价值。于是,社会开始为青年创造了许多发挥政治才能和表达政治声音的平台。青年政治价值观本位逐渐从集体偏向了现实的个人,使高度重视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的愿景得以实现。

2.青年政治价值取向由一元偏向多元

新中国成立以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单一化的社会结构,造就了我国一元价值观的社会。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中国红在青年的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政策是青年政治价值观转型的基础;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等政治价值思想接踵而来,并迅速融入中国年青一代的思想中,一元格局被打破,呈现出政治价值观多元并存的局面。

3.青年政治人格由依赖走向独立

青年不同的政治人格很大程度上是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影响范围下形成的。比如在传统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森严,阶级地位低的人的思想意识不会去触碰统治者所拥有的特权。在无条件绝对服从上级指令的环境下,高度的人身依附意识和服从心理在中国民众中早已根深蒂固。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就了国家垄断和控制一切稀缺资源、利益和发展机会。导致民众的依附心理愈演愈烈,青年依附性政治人格在改革开放以前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时代精神内容的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等政策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声音鼓励人们参与政治、参与文化、参与经济,慢慢地青年的依附意识逐渐弱化,逐渐向独立自主的政治人格转变。主要是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青年认为自我抑制是一种被动地和消极地态度,在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讲求把握时机、追求效率、快速行动和准确反应。在遇到困难时,不再轻易地求助于他人,而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面对政治问题时,青年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敢于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出决定时,主要的参照物不是他人或团体,而是对政治热点问题内心真正的看法。

二、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政治价值观演变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价值标准需要重建,尤其是政治价值观的演变,在青年一代表现得极为明显。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对青年政治价值观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实际中。

2.西方政治价值观的影响

意识形态建设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魄的工作。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除了国家硬实力的强大,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向心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多元文化的聚集和交融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现,为此我们要积极吸取国外成熟的、先进的政治文明成果与我国传统的文化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但在这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必须是根本,对青年的政治价值观教育,必须坚定不移的与社会主导政治价值观保持一致。如今,我国青年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必须看到其中复杂性、多变性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媒的迅猛兴起,青年人每天花在手机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浏览各式各样的信息越来越频繁。互联网上充斥着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在价值观领域,尤其是青年政治价值观领域的交流呈现出快捷和分散、跨国的特点。于是一些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会在虚拟网络上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争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首先,要坚持以“法”治网的原则,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填补新媒体迅速发展产生的“法律真空”,对散播负面舆论和错误思潮的网络平台和个人坚决予以处罚。其次,要管理好网络平台的秩序,坚决贯彻 “党媒姓党”原则,改革不合理的、山寨的、起不到积极引领作用的网络组织机构。最后,要重视媒体工作者的党性思想,整肃行业风气,将其是否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作为进入行业的门槛。媒体人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坚决杜绝一切不正确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深,社会体制的全方位变化,青年的政治意识也在发生改变。总的发展趋势是,青年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逐步由盲从依附向更加理智、客观、务实等方面转变。主要是因为:首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青年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必然会渗透到政治生活领域,从而为形成独立自主的政治人格奠定基础。其次,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党的执政理念也在与时俱进,等级意识、权力本位逐渐向民主、公平、自由、平等等观念转变,这种政治观念为青年形成独立自主的政治人格提供了动力。最后,从青年自身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青年的视野也在不断拓展,懂得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与其自身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十分关心国内外涉及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事件,逐渐形成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人格,政治思想最终融入到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中。

3.社会体制全方位变化的影响

(1)除了河口处,整个海岸以粘土、粉砂为主,含少量砂质成分。中值粒径约为0.02mm。样品含水量高,呈淤泥状。可见,该海岸类型整体表现为粉砂质海岸。

三、青年政治价值观科学的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国家对经济社会机械地调控,而是市场具有利益分配、等价交换、以人为中心等影响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因素。这不可避免地在青年当中呈现出了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选择多样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等特征。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年的政治主体意识被唤醒,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他们开始把政治观念和行动的选择当做是自己的独特个性和自主性发挥的标志。视线日益集中到具体的现实问题上,注重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自身权利的维护,对不完善的社会制度和出现的各种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立场,在尊重合法和合理的权威的同时,也要求要求社会做到公平公正。

1.建立良好的政治价值观教育机制

帮助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念,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和品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帮助青年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增长辨别是非的观念,形成远大的政治眼光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对当代青年进行政治价值观教育,首先,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青年经常使用的平台上积极宣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内容,保证内容贯穿于青年政治价值观形成的各个环节,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同时鼓励青年积极发挥主体性,主动地运用这些平台开展价值认知和价值体验,对青年最关心、最敏感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解答,以便增长其知识水平和价值判断能力。其次,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原则。要在青年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青年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的理想信念。防止青年只顾个人和眼前利益,抛弃远大理想。在现实生活中,要鼓励青年脚踏实地的工作学习,在岗位上知行合一、艰苦奋斗,将个人追求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最后,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考虑青年已有的文化知识储备和价值认知能力,掌握其心理变化特点和需求特点,引导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问题。学校,尤其是高校,要把思想政治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教师要采取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理想与信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激励他们以建设国家、爱护集体为己任。同时在青年政治价值观教育中,要突出对实践教育的培育,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鼓励青年把正确的规范和原则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达到政治观念和行为的统一效果。

2.利用网路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力度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加深,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互动不断加强。随着西方国家的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纷纷涌入,给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的中国青年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但同时,由于青年在接受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对西方政治价值观念没有理性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良莠混杂的西方生活方式直接冲击了青年人在思想上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结构和观念的理解。所以,在新旧观念和经济体制的撞击下,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青年政治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态势。在这种趋势下,由于青年的辨证思维能力不够成熟,思想上对社会出现的各种现象无法正确的过滤和筛选,行为方式很有可能走向极端,作出偏离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事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重视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提升,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也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理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奇特的教学情境,提升阅读兴趣,引发文本与学生的共鸣。

3.积极引导青年参加社会实践

理论的形成来源于实践,青年只有多参与社会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才能在实践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内涵。总的来说,青年在实践过程中,接触的都是真实的社会问题,在关注和思考中,思想上慢慢会形成价值评判标尺,这种思维模式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影响着青年的政治价值观和行为,有利于为日后真正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引导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时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在社会实践的内容安排上,要考虑青年人的实际特点、专业知识、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分配实习地点,努力做到让青年主动参加,而不是被迫加入;二是社会实践的形式要多种多样,符合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有教育意义,能使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体会不同的社会生活,发现不同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三是要经常地、不断地引导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真正领悟事物内在的本质,最终在思想上形成独立的政治人格,用实际行动来履行自己的政治信念。

选煤厂的生产费用包括两部分:一是生产成本(由固定成本和流动成本组成);二是处理废气的成本。若生产者不治理污染,社会将会付出成本。从微观角度而言,由于大气污染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与企业成本相背离而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损害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如果人们只顾眼前利益,盲目地降低生产成本所造成的巨大隐性成本是无法估量的。因此企业节能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

青年的政治价值观正确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明天,因此,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应该加强对青年政治价值观的研究与引导,使青年对执政党有高度的政治认同。

当前时代是商品经济时代,商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中生也不例外。人们在挑选商品时,包装成为了影响大众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包装,不仅能保护商品免于挤压,而且还能让商品更显美观,能够拉近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距离。事实上,包装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而且还是商品价值构成中的因素。当前商品过度包装活动的综合表现为:

参考文献:

[1]郑红娥.冲突与革命:中国生活政治的嬗变[J].社会科学研究,2006(3).

[2]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值观变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因[J].科学社会主义,2006(1).

[3]廖小平,成海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变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6).

[4]曾燕波.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分析与再塑对策[J].青少年研究,2005(3).

[5]夏凌翔.论中国人的政治价值观[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收稿日期:2019—04—15

作者简介:李丹阳(1994— ),女,吉林吉林人,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19)03-0109-04

标签:;  ;  ;  ;  

改革开放40年来青年政治价值观的演变及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