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_覃志伟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_覃志伟

广西商业学校 广西 柳州 545005 

摘 要:虽然大多中职学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会计实践性教学活动,但是,在现实中,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很不理想,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实践能力弱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中职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会计实践性教学 现状 改进措施

一、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目前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甚至是未毕业的学生,普遍特点是:不爱学习,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厌学情绪,学习自觉性、自律性、自信心差,学习态度变化非常快,学习积极性维持不长。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反映理论课“理论难理解,太深奥,听不懂”,但喜欢动手操作的实践性课程。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就目前提倡的以“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实践性教学就是中职会计专业的特色所在。因此,应该因材施教地大力提倡会计实践性教学。

二、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1.传统的公共基础课过多,专业课尤其是专业实训课偏少。大多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都是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只有《基础会计》等少量的会计专业课程。到了第二学年基本上全是会计专业课程,课时不够,教师拼命赶课,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压力大,很多知识来不及消化,从而导致厌学情绪加大。

2.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注入式、满堂灌的做法,学生大多是在被动地学习。一般先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几大课程主体上完后,最后一学期才进行《综合账务处理》等实践课的学习,巩固前面学的理论知识。这样会导致学生主干课程的理论学习不扎实,而且很容易就忘记了,到了进行实践性教学时理论知识已经忘记了,而且实践性课程太少,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3.资金投入不足,实训、实习设施、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严重缺乏。大多会计专业的实训室还是传统的手工账务处理实训室,即使是电算化实训室,软件的版本也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要。实训室的数量、电脑的数量等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企业实习基地严重缺乏,使学生缺乏到校外进行顶岗实习的机会,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4.实训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实训教材与企业实际严重脱节,缺乏创新。现有的实训课程大多是《手工账务处理》、《电算化会计》这些传统的实训课程。内容单一,导致实训课程太少,学生不能更多地进行操作练习。而且这些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编著者很少是在进行企业调研,在收集了相关企业现行相关行业会计实务工作资料基础上进行编制,使得教材里的经济业务经验跟不上现实工作的需要,与实际存在很大的脱节。

5.实训课程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中职学校大多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很少有人真正到企业去顶岗完成整个实际会计业务流程后才到学校任教,缺乏会计实践经验,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教师对学生只有“纸上谈兵”,黑板上“炒菜”。更为严重的是从教后也少有机会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充实自己的会计实践。

三、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

1.创新公共基础课,突出基础课对于会计专业的特点,合理分配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公共基础课都是如语文、数学、英语、礼仪、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而且每个专业的基础课上课内容都一样,没有体现本专业的特点,建议重新整合创新公共基础课,在基础课中体现专业的特点。合理分配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重,按照专业知识结构有计划地分配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比重,有利于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消化专业课的内容。

2.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革考评方法,加大对技能的考核。通过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实训能力。开设实践课程不仅要考虑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系统性、逻辑性,更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培养。如在开设基础会计课时,在授课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避免学生前面都是学习会计基础理论课程,等到进行实践操作时理论知识已经淡忘的情况。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在基础会计中可插入分段模拟实习,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这样,也便于将模拟实操与理论进行合理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学习有关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步进行会计模拟实习,使学生通过动手将会计知识转化为自身处理经济业务的技能,既巩固了会计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一些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珠算、点钞、财会书写、收银等会计实务等课程不能弱化,应加强学生对这些学科的练习,可将这四门实际操作性学科合为一门学科《会计基础操作技能》。

重视技能教学,改进教学考核模式和方法。定期举行会计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掌握会计技能的兴趣,形成一个学习专业技能、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能的氛围,贯彻落实实践性教学的思想。

3.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多方筹集资金,建设校外、内实训基地。职业教育要实现其办学特色,培养出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就必须有实训场地,这是职业学校质量保障的一个基本条件。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学校一方面加大投入,在校内原有的财会技能实训室、手工模拟实训室、电算化、ERP沙盘实验室的基础上再新建开票及税务申报实训室、模拟银行实训室、工商注册登记实训室等。在继续巩固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大力开拓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把实践教学环节向企业转移,学生按学校规定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在企业实务专家的指导、帮助下,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实际业务, 完成学习、实习任务,实现与企业实际业务接轨。

4.结合会计专业特点,设置以会计岗位为主线的实践性课程,开发实践课校本教材。目前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和实践课程模式都是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主干课程为主的理论教学和相应的账务处理实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实际。应该根据中职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在进行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开发突出本校教学特点,符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实践课校本教材。根据出纳岗位、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等会计实际工作的岗位特点、岗位工作需要来分别开发相应的实践性校本教材。利用校本教材,按岗位需要进行会计教学、实训,让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接轨,使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和综合就业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会计就业竞争力。

5.注重教师队伍实践技能建设,提高实践指导水平。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师实践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会计专业教师既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应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职教师角色。要加强教师队伍实践技能的建设,应鼓励教师做兼职或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走出学校,走进企业,使他们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或利用走进企业挂职锻炼的同时,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实现提高教师实践指导水平的目标。另外,学校应采取引进的办法,从社会聘请一些会计实践经验丰富、实务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才来学校担任会计教学工作或开设会计讲座,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接受到企业专家们身临其境的教学,特别是在编校本教材时应该聘请这些实务专家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编成的校本教材在体现学校特点的同时,符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孙万军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20。

[2]齐景嘉 中等职业学校实验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论文作者:覃志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_覃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