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设计理念和思路探讨论文_陶金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设计理念和思路探讨论文_陶金

宿豫区水务局 江苏省宿迁市 2238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必须树立和实践“绿山为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林田虎考制度的管理。要求全社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好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恒发展。我们将继续把节约、节约、自然恢复放在优先地位,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水利部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加强生态保护是必要的。在水利建设的前期、建设、运行和调度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思维,从只考虑传统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生态植物措施的设计模式,转变为以生态文明和水生态文明为基础的新理念。创新工程生态设计理念,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设计;理念;思路探讨

1、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1 对水文和水体构成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保护的忽视,也会对水文造成严重破坏。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如果没有科学的环境保护规划和设计,水库水位就会下降。一旦水库水位下降,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就会下降;如果河口位置出现淤塞,也会导致海水侵入。海水与水库内淡水汇合后,水库的自净功能会严重降低,水质也会造成破坏。发电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功能。水库水位不仅影响发电效率,而且对航运和农业灌溉造成不便。从水体方面而言,如果水利水电工程中缺乏对环境的合理规划,尤其是在水库的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和设计不科学,会导致水库中水体流淌缓慢,虽然水质的浑浊度和色度以及整体的硬度都得到了缓解,但是水库中水体的污染物和扩散程度会加大,水体的自净功能也无法正常发挥,如果水体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的被清理,水库中的水体就会遭到二次破坏。

1.2 水利工程规划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对工程建设有影响,主要是因为规划设计中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规划设计是建设和施工的前提。只有在早期设计方案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在施工中突出环境的保护内容。一旦在规划和设计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和生态破坏。例如生态环境破坏后,水库周围的气候会发生变化,影响水的蒸发,造成降水的不稳定。此外,在水库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也会出现局部气温升高,从而导致周边生态的破坏。

1.3对地质和土壤产生的影响

一些大型的水库蓄水会导致地壳应力增大,岩层的孔隙水压力会因此产生较大的变化,导致区域产生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在水库水位提升过程中,其周边的抗剪强度会显著降低。同时,水库水源受到污染时,一旦发生渗漏,会造成更多的水污染。在土壤浸泡过程中,土壤中的生物量会显著减少,从而降低土壤肥力。在提高土壤周围水位的过程中,土壤内部的水位也随之上升,这往往使地表变成沼泽,降低其繁殖植物的能力。

1.4 对生物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不仅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破坏,而且会对生物产生影响。在水库的建设和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对环境的破坏,许多植物和藻类会受到严重破坏。同时,工程的建设和施工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水库周围的植物和种植结构也会相应受损。由于许多藻类在负氧条件下生长非常迅速,因此许多藻类在环境被破坏后会因氧气供应不足而死亡。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生物是水中的鱼类,会因为无法繁殖而灭绝。

2、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增加对我国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保护环境。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特点是工程施工的不确定性,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也十分复杂多变。由于环境破坏和污染本身是不断变化的,破坏后的环境特征也从不同的地区发生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人为因素是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另一个对环境造成破坏的重要因素。人们的生活活动是不确定的,对环境的破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现和确定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但是,如果存在长时间的破坏和污染情况,就很难发现和确定了,造成破坏之后呈现出的具体变化也是人类无法预知的。

3、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设计新理念基本思路

3.1系统治理,整体设计

要从山水林田湖草整个生态系统和河流水系生态系统整体性考虑,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把握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一种修复水生生态系统的综合系统方法。我们不仅应考虑恢复河流水文系统,而且还应考虑恢复单一动物或恢复河岸植被,并充分利用水生动植物和生态的综合影响,并利用天然河流的自然性质,对其进行大规模、整体的设计。充分考虑和系统地设计了河流的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秩序和内部稳定性及其演化趋势。从多专业因素去考虑水工建筑物、机械设备节能节水、施工方案与措施的节能减排、弃渣资源化利用、工程对征地移民和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考量,以达到整体生态、节能、减排、环保的目的。

3.2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自然河流和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和影响。这就要求水利工程的设计要树立新的生态工程设计理念,充分尊重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生态特征,并在实施工程措施中尽力减少或避免对自然河道的破坏和影响,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充分利用陆生、水生动植物的自然规律,并根据当地条件安排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善于利用自然气候地形和环境特征选择适宜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必须善于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设计、自恢复特性,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3.3 安全可靠,生态优先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任何工程措施都要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得成为新的安全隐患,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生态优先原则,强调工程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保证河流的自然形态和自然特征。所有可采用自然生态学的措施和材料应首先采用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工程和技术措施。应优先考虑节能和生态环保材料,尽量减少生态影响,工程措施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我们应该同样重视安全和生态。

3.4 因地制宜,统筹水文化建设

建设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必须贯彻以民为本,因地制宜原则,统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绿化、水文化建设等措施,充分利用工程建设现场环境气候、地形地貌、水系条件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条件,统筹建设生态、环保、健康、休闲和文化设施,要善于利用自然条件和工程弃土弃渣、施工剩余设施,将水利知识、水利历史、治水故事、先进人物、工程介绍、建设历程等水文化工程巧妙地与水土保持、环境整治、生态绿化建设结合在一起,打造集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经济、水文化于一体的人水和谐水利工程。

4、结束语

总之,要明确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规划工程前,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问题,结合生态环境的发展需要,尽量减少破坏。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一条较长的道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能源来保持生态平衡,做好规划设计,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共同努力,维护水利工程建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马霄航,邵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四川水泥,2017(08):101+46.

[2]路文斌,平措卓玛.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江西建材,2018(01):142-143.

[3]任小朝.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8(20):169.

[4]李飞燕,涂兴怀,刘永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J].水利电力科技,2017,35(01):11-14.

论文作者:陶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设计理念和思路探讨论文_陶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