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导流面+压入式通风”解决邻层气体

“采空区导流面+压入式通风”解决邻层气体

一、用“采空区导通地表+压入式通风”解决邻近层瓦斯(论文文献综述)

杨剑广[1](2020)在《壁盈煤矿9#煤层矿井瓦斯治理研究与一通三防设计》文中指出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风治理瓦斯;二是抽放瓦斯。采取合理有效的瓦斯抽放方法,对保证采区瓦斯的抽放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方法选择得当不但省时省力、节约资金,更主要的是效果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以壁盈煤矿9#煤层91305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工作面构造复杂、瓦斯涌出异常、瓦斯难管控的难题,根据壁盈煤矿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本身的赋存条件,研究发现,回采工作面随着生产进度要求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采煤工作面已采区域的采空区随来压导致顶板自然跨落后,溢出的瓦斯涌出后自采空区的部位由上隅角不断流往回风巷,造成瓦斯涌出异常,而使上隅角瓦斯浓度偏高。根据壁盈煤矿的要求,本着“抽采为主,通风系统风排瓦斯与管理并重”的综合治理原则,要搞好边掘(采)边抽,解决瓦斯异常涌出和超限同时开展预抽工作,实现保证矿井低瓦斯状态下进行采掘作业的生产要求。应用包括理论计算和现场测试等方法,并全面充分考虑壁盈煤矿生产方式的特性,同时确保壁盈煤业9#煤层91305工作面的正常安全生产,防治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最终得出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在91210回风巷施工瓦斯抽放钻场,钻场内由相应瓦斯抽放孔施工人员根据合理的参数施工相应的走向顶板瓦斯长距离钻孔使其对91305工作面的后方采空区瓦斯进行抽采,起到随采随抽的效果。同时搭配均匀布置本煤层钻孔先预抽工作面瓦斯后注水降温、降粉尘等综合手段结合通风系统的调整设计,以保证91305工作面生产的安全正常进行。另外也明确了抽采和防尘工艺及相应的一通三防设计,钻孔施工标准和钻场位置合理选用等具体参数;最终形成一个关于壁盈煤矿9#煤层瓦斯治理新的思路,为壁盈煤矿矿井的安全生产奠定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苗青[2](2020)在《基于CO2致裂技术的低透气性煤层钻孔参数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针对贵州省低透气性高瓦斯的煤层特性,完成包括钻孔瓦斯抽采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CO2增透技术的现场试验及宏观和微观分析。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低温氮物理吸附静态容量法实验结果显示:致裂后煤样的孔隙结构和分布得到大大改善。微孔的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而介孔和大孔先增加后减少。在B.E.T.模型和FHH模型中孔隙结构变化一致,即CO2致裂会使煤的孔隙结构简单化,表面更光滑2、针对鸿辉煤矿17#煤层进行钻孔瓦斯抽采试验。得到煤层瓦斯基础参数后利用被动测量法分别进行了单孔和三孔抽采有效影响半径的对比分析。结果:单孔条件下17#煤层有效影响半径为4m~6m,而三孔条件下有效影响半径为10m~12m。3、利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对鸿辉煤矿17#煤层的钻孔瓦斯抽采试验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发现:在一定时间内,瓦斯抽采半径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稳定阶段,三孔抽采条件下瓦斯抽采半径约为单孔的两倍,三孔抽采效果明显好于单孔抽采。4、CO2致裂试验致裂后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降低至致裂前的32%~64%;致裂后煤层透气性系数、钻孔瓦斯平均抽采浓度和平均抽采纯量分别增加了1~9倍、6.64倍和23倍;致裂后煤层残余瓦斯含量4.28m3/t~5.72m3/t;致裂孔的瓦斯抽采率均在50%以上,是未致裂的2.5倍以上;致裂后煤样瓦斯放散初速度降低了36.9%~62.2%,低于突出临界值。由此,试验煤层由难抽采煤层变为可以抽采煤层,接近容易抽采煤层临界值。故CO2致裂技术能够有效的促进煤岩体孔隙发育,有利于低透气性煤层的煤层增透、提高瓦斯抽采能力、降低瓦斯突出危险性,为解决低透高瓦斯矿井的瓦斯治理提供有效的借鉴。

赵忻[3](2019)在《基于覆岩裂隙演化规律的高位抽采钻孔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采煤梯度延深,大量浅部矿井逐渐转变为深部矿井,使得瓦斯赋存情况越来越复杂,且瓦斯瓦斯赋存情况的复杂性带来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在复杂的瓦斯条件下,合理选取最优的高位钻孔参数来达到低成本、高抽采率的效果,对减少煤炭开采瓦斯危害和提升瓦斯抽采利用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瓦斯地质资料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等综合研究手段和方法,对一缘煤业150112工作面覆岩裂隙演化规律及采空区瓦斯流动特征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采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采场覆岩破坏时垮落带和裂隙带演化规律及两带高度分布范围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因此判断垮落带最大高度范围为8~13m,裂隙带最大高度范围为58.4~65.5m;在未采用高位钻孔抽采前,采空区中瓦斯浓度较大,分布范围大,越靠近采空区深部瓦斯浓度越高,且在工作面侧上隅角位置处瓦斯浓度较高,而在采用了高位钻孔抽采后,采空区整个区域瓦斯浓度逐渐降低,且上隅角位置的瓦斯浓度也逐渐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基于覆岩裂隙演化规律及采空区瓦斯流动规律,确定了150112工作面覆岩高位钻孔设计方案。当采用高位钻孔抽采瓦斯时,整体抽采浓度较高,高位钻孔瓦斯浓度最高可达90%以上,高位钻孔的瓦斯抽采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规律。这是由于在抽采后期高位钻孔有可能处于冒落带而出现钻孔塌孔,导致随后的瓦斯抽采浓度偏低,抽采浓度受采动影响呈周期性波动,即“初采期-增长期-衰减期”。通过综合分析高位钻孔的瓦斯抽采浓度和抽采量的变化特征规律,进一步验证了高位钻孔布置参数设计的合理性。该论文有图27幅,表16个,参考文献63篇。

高伟明[4](2019)在《济宁某煤矿西部采区瓦斯超限规律及治理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范春阳[5](2019)在《桃园矿Ⅱ8221工作面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煤矿井下开采强度与开采深度的日益增加,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采空区,因此,加强治理采空区内瓦斯是保障综放面安全回采的首要工作。本文以桃园矿II8221工作面为试验对象,面对该工作面采空区内的高浓度瓦斯,提出采用高位定向长钻孔这一高效的成孔技术方法对其进行抽采治理。同时,本文还系统地研究了采空区内瓦斯涌出及其运移的规律。并根据分源预测法计算得出:采空区内瓦斯涌出量占工作面总瓦斯涌出量的60.5%,而落煤与煤壁瓦斯量仅占39.5%。最后通过分析采空区瓦斯的运移规律,揭示出了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的原因,为定向长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提供了理论依据。高位定向长钻孔成功降低采空区瓦斯浓度的关键在于钻孔终孔层位的合理设计,本文利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II8221工作面上覆岩层开采过程中的岩层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根据模拟结果,再配合经验公式检验,得出冒落带高度为08m,裂隙带高度为828m。为风巷钻场内各钻孔终孔层位的布置提供了科学性的指导。最后,通过对实际工作面的现场考察和对高位定向长钻孔成孔技术方法的掌握,设计出了一套符合该回采面的瓦斯治理方案。桃园矿II8221工作面在82煤层上方1216m高度范围内共设计施工了5个顶板高位长距离大直径定向钻孔,其中3#孔最大孔深957m,各孔累计总进尺4065m(含分支孔)。整个钻场在86天监测期间内,5孔累计抽采瓦斯纯量超过68万m3。在瓦斯抽采工作进程中,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未超过0.3%,有效预防了瓦斯事故的发生。图[41]表[8]参[86]

杨剑[6](2019)在《象山矿松软煤层瓦斯立体抽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瓦斯抽采是防治瓦斯灾害的根本途径之一,高效运行的瓦斯抽采系统是保证抽采效果的前提。目前我国高瓦斯矿井都建立有瓦斯抽采系统,但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基于对象山煤矿瓦斯赋存和运移规律研究,设计了一套松软煤层瓦斯立体抽采系统,并建立瓦斯抽采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对象山煤矿瓦斯抽采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象山煤矿瓦斯抽采系统的运行规律及其评价结果对象山煤矿瓦斯抽采系统提出针对性的瓦斯抽采管理机制,有效的解决了象山煤矿松软煤层瓦斯抽采难题,对保障象山矿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象山矿3、5、11号煤层瓦斯赋存及运移规律研究得出:象山矿瓦斯的赋存规律是由埋深、底板标高、地质构造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每个煤层瓦斯赋存受影响因素也不同。由于象山矿区地质构造多分布于矿井边缘部,造成了井田边缘处瓦斯含量较小、中部瓦斯含量较大。对于3个煤层而言,井田范围内由北向南瓦斯含量逐渐呈现高-低-高的特征。象山矿为松软煤层,通过对软硬煤SEM图研究发现松软煤体裂隙、孔隙复杂,为瓦斯赋存提供了较大空间,使得瓦斯在其中的运移相对较为复杂。根据象山矿开采现状和瓦斯赋存及运移规律,设计了一套由地面瓦斯抽采钻孔、穿层瓦斯抽采钻孔、本煤层瓦斯抽采钻孔构成的瓦斯立体抽采系统。根据该工作面煤层特征,提出了适用于松软煤层的钻孔成孔工艺,即全程套管法,该方法能够有效防止松软煤层钻孔塌孔,从而提高钻孔瓦斯抽采率。根据带压封孔技术原理和“两堵一注”封孔工艺,设计出了新型带压封孔装置。其实施过程为:通过机械扣压方式将过水不过浆的囊袋扣压在抽采管路上,通过注入速凝膨胀水泥浆液使钻孔封孔段形成有效密封空间,然后向密封空间带压注入水泥基封孔材料进行密封,从而有效提高封孔效果。通过对矿井瓦斯抽采系统的分析,建立了瓦斯抽采系统可靠性评价的层次模型,对象山矿松软煤层瓦斯抽采系统进行评价,得出的安全级别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这种综合评价法对松软煤层瓦斯立体抽采系统的评价是可行的,也为类似矿井瓦斯抽采系统评价提供了依据。

汤跃[7](2018)在《高瓦斯孤岛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及均压防灭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U+低抽巷+高抽巷”通风系统下的孤岛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其内部流场有别于其他通风形式下的采空区,研究其通风、瓦斯抽采以及漏风控制技术对孤岛综放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根据数值模拟中动量方程的特点以及工作面风流通风阻力定律,确定了利用添加动量源项的方法对工作面进行增阻,在不改变工作面物理模型的基础条件下,工作面通风阻力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吻合。利用稳态和非稳态三维数值模拟,得出实际进风条件下,阳煤五矿8410工作面进风巷中SF6示踪气体最短均匀混合距离和最短稳定时间。通过恒流释放SF6示踪气体,测定分析了工作面沿程风量变化规律,得出低抽巷的布置会抽走工作面的部分风量,同时也会降低采空区从上隅角漏入工作面的风量。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8410孤岛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设置调整动量源项使工作面通风阻力模拟值接近于实测值,工作面沿程风量分布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以此数学模型为基础,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分析了采空区流场分布随工作面进风量的变化规律,得出随工作面进风量的增加,采空区进风侧隔离煤柱后方出现局部高浓度瓦斯分布区域。对工作面进风量、低抽巷与回风巷水平间距、低抽和高抽抽采量相对进风量的比值4个因素5个水平进行了分析确定,设计了这4因素5水平的25个正交数值模拟试验方案,利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这25个试验方案进行了分析,设置8个指标对正交试验方案模拟结果进行了多指标模糊优选评价,并将最优模糊分划矩阵元素代入正交试验表中,选出了8410孤岛综放工作面最优通风抽采参数组合,对最优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其优化效果。根据通风阻力测定结果,对全矿井通风网络进行基于空气密度变化的节点全压初步解算,根据模糊优选所得出8410工作面最优通风抽采参数进行二次解算,以此结果分析8410工作面与相邻采空区之间的漏风压差,确定了合理的均压调节方案,验证了均压效果;利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随着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均压调节的变化情况。

廖文涛[8](2018)在《上覆和下伏煤岩体采动条件下瓦斯运移规律及抽采治理》文中研究说明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消费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瓦斯、突出煤矿在地下开采时,可能发生瓦斯灾害、水灾、火灾、顶板事故等灾害,其中以瓦斯灾害最为严重,它的发生将造成极大的生命安全威胁、无法挽回的财产损失和极坏的社会不良效应。因此,煤矿安全生产中,矿井的瓦斯防治工作必须摆在首位。与此同时,瓦斯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提倡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大背景下,它的开采利用也有广阔的前景。煤矿企业治理瓦斯的最有效方式是瓦斯抽采。目前,瓦斯抽采兼顾矿井瓦斯治理与瓦斯抽采利用,是煤矿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的重要举措。我国各大矿区普遍存在以突出煤层群赋存特征的矿井。科研工作者经过数年的理论、试验和现场相结合的研究,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瓦斯治理方法。在贵州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特殊条件下,煤层赋存条件复杂,断层、构造、岩溶发育,煤层赋存不稳定,瓦斯含量较高,开采难度增大,矿井瓦斯抽采治理难度增高,特别以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为甚。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过程中,由于上覆和下伏煤岩体与开采层之间的距离很近,涌向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瓦斯量较大,极易造成上隅角瓦斯积聚、超限而影响生产,同时,煤巷掘进过程中条带瓦斯抽采困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煤矿“抽、掘、采”的平衡关系。本论文针对贵州龙凤矿9#煤层掘进、开采时的邻近煤岩体的卸压瓦斯运移规律和瓦斯综合治理进行研究。论文理论分析了上覆和下伏煤岩体受采动影响的应力分布及变形特征,同时分析了瓦斯赋存特征、扩散、渗流的流动规律,并结合龙凤矿9#煤层的实际赋存情况(作为首采层、突出煤层、位于煤层群中部、采掘空间多瓦斯涌出源汇集)和采动条件下,对未受采动影响的9#煤首采层的消突预抽及9#煤层开采时周边煤岩体的瓦斯涌出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到9#煤层上覆和下伏煤岩体采动变形、瓦斯流动及分区分带汇集规律,提出了瓦斯治理的立体抽采体系。同时,对9#煤层抽采半径各影响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基于以上研究建立了龙凤矿9#煤层采掘的瓦斯综合治理抽采体系,从而解决上覆和下伏煤岩体卸压瓦斯向9#煤层采掘空间大量涌出造成的瓦斯治理困境。贵州省煤矿以高瓦斯、突出矿井为主,各区主采煤层瓦斯含量较高,瓦斯压力较大,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普遍存在;区内各矿井的通风方式基本以U型通风为主,这种通风方式容易造成瓦斯积聚,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和回采速度。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采掘空间的瓦斯涌出量大,各类灾害频发,瓦斯事故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非常严重。龙凤矿建井以来,在采掘过程中发生了数十次的煤与瓦斯突出,频繁的瓦斯超限情况也极大限制了矿井的安全生产。龙凤矿共含煤层(线)9-15层,以优质无烟煤为主,可采煤层为4#、5#、9#、13#煤,瓦斯含量较高,且属于近距离突出煤层群。龙凤矿5912回采工作面开采时,该工作面的上覆和下伏邻近煤层的卸压瓦斯涌出来源,其中73.5%瓦斯涌出来自于上覆煤层,26.5%瓦斯涌出来自于下伏煤层。区域内卸压瓦斯的运移规律的研究,是保证瓦斯抽采达标、消突、瓦斯治理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确定了瓦斯涌出的汇集区域,明确了瓦斯抽采治理和利用的重点区域。进一步对煤层抽采有效半径、抽采钻孔的底孔位置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抽采钻孔的布置方式,是瓦斯抽采效果的好坏的关键。基于回采工作面在采动条件下,上覆和下伏煤岩体卸压瓦斯流动规律的相关研究基础,系统分析了煤层瓦斯普遍的赋存规律,在孔隙、裂隙系统的不同的瓦斯流动方式和数学表达,并给出了瓦斯运移的扩散-渗流的耦合方程。根据回采工作面采动条件下上覆煤岩体分区分带划分,得到了“三带”发育高度及卸压瓦斯在“三带”内的运移规律,煤岩体的应力分布、变形和塑性区分布规律,以及回采工作面上方的“O”形圈瓦斯汇集区域。与此同时,理论分析了5912回采工作面的下伏煤岩体的应力分布、采动变形、塑性区分布,得到了下伏煤岩体采动条件下瓦斯运移规律、瓦斯积聚区域,最后,综合确定了回采工作面瓦斯治理和抽采利用的重点区域。根据以上理论分析,通过FLAC3D 5.0对龙凤矿9#煤层采掘工作面的应力分布、采动变形和塑性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其采掘过程中煤岩体采动破坏及采动裂隙发育区域,为卸压瓦斯流动的数值模拟参数选取及优选瓦斯抽采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计算的“三帯”高度、应力分布和塑性区情况基本一致。基于上述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以及龙凤矿的实际开采条件,通过FLUENT数值模拟,得到了上覆和下伏煤岩体的卸压瓦斯流动规律及瓦斯汇集特征。在9#煤层回采时,上覆1#、2#、4#、5#煤层涌出量较大。由于4#煤、5#煤与9#煤间距小,涌出量贡献最大,4#煤、5#煤涌出的大量卸压瓦斯首先涌入采掘空间,并在4#煤附近形成了一个瓦斯积聚区域;而1#、2#煤层离9#煤较远,处于裂隙带上部,裂隙少量发育,瓦斯涌出量较小,且较4#、5#煤有一定的滞后性,对采掘空间的影响很小,但由于瓦斯的浮升会在1#煤层附近形成另一个瓦斯聚集区域。9#煤层的下伏10#、11#、13#煤层的瓦斯涌出量为各邻近层的26.5%,采动卸压瓦斯因浮升特性随着下部发育的离层裂隙和竖向裂隙向上流动至9#煤采掘空间。因此,根据各区域煤岩体的瓦斯卸压的时空特征,针对龙凤矿9#煤5912回采工作面瓦斯流动规律和积聚特征,对采空区的瓦斯以埋管方式进行抽采,并在5912回采工作面的回风顺槽布置高位钻孔(孔底的高位、低位),解决了5912回采工作面瓦斯积聚区域的大量瓦斯。煤矿现场的抽采实践也证明了该数值模拟结果的有效性。基于龙凤矿9#煤层掘进、回采时采动卸压瓦斯运移的特点、瓦斯抽采的需要及现场采掘布置,提出了回采工作面回采前,针对5912运输巷掘进的底板岩巷穿层钻孔预抽,解决煤层掘进面条带瓦斯的消突;以顺层钻孔预抽解决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针对煤层采动卸压瓦斯的埋管抽采及高位钻孔抽采瓦斯的立体抽采体系,即布置高位钻孔对5#煤(钻孔倾角为30°)和1#煤(钻孔倾角为59°)瓦斯附近的瓦斯汇集区域进行瓦斯抽采。回采后封闭采空区埋管抽采的矿井瓦斯抽采治理理念。上述研究了瓦斯抽采治理的关键区域和抽采方法,若要保证最佳的瓦斯抽采效果,需对影响瓦斯抽采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抽采钻孔抽采有效半径进行研究。本文基于煤层瓦斯预抽抽采达标的思想,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钻孔负压、钻孔直径、钻孔长度、钻孔抽采有效半径、抽采时间对抽采效果的影响规律,优化了钻孔抽采参数。在对5912回采工作面掘进面的消突和回采的立体抽采效果的考察表明,面对回采工作面近距离突出煤层多瓦斯源的瓦斯抽采综合治理方式,有效解决了煤层开采过程中上隅角瓦斯积聚、瓦斯频繁超限的现象,加快了采掘工作面的采掘速度,有效缓解了煤矿生产的“抽、掘、采”制约关系。在该构造单元其他矿井开采9#煤时,可借鉴该矿的瓦斯抽采治理的成功经验。

李永冲[9](2016)在《上保护层开采煤岩变形规律研究及保护效果考察》文中提出保护层开采技术是最有效、最安全和最经济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首采煤层工作面开采之后,采空区顶(底)板邻近煤岩层发生破坏、移动和变形,引起顶(底)板煤岩体应力场与裂隙场的重新分布。使得顶(底)板邻近煤岩层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存在一定范围的卸压区,且卸压区内煤层膨胀、裂隙发育、透气性系数呈数百倍以上的增加,煤层吸附瓦斯大量解吸,这为邻近煤层的卸压瓦斯抽采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以船景煤矿一采区东翼地质条件为背景,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考察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在被保护层瓦斯压力较高的情况下,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后下伏煤岩体的卸压特征、位移变形及煤层瓦斯运移规律。利用FLAC3D软件模拟上保护层开采,其下伏岩体的卸压变形规律如下: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采空区底板同一深度不同观测点应力值逐渐减小,卸压程度逐渐加大,移动变形量也同时增大。沿采空区垂深方向,随着底板岩层层间距的增大,卸压程度逐渐减弱,煤岩体移动变形量逐渐减小,有效卸压范围也慢慢减小。采空区两端下方煤岩体都处于支撑应力区,支撑应力的集中系数随层间距的加大逐渐减小,而支撑应力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随着工作面的进一步向前推进,采空区后方顶板垮落压实,底板出现应力恢复现象,位移量逐渐减小,煤岩体透气性逐渐减弱。根据采场下伏煤岩体的裂隙分带特征,将采空区底板划分为底鼓裂隙带和底鼓变形带,不同带内煤岩体具有不同的裂隙发育特征、瓦斯流动及赋存规律。在保护层开采过程中,根据下伏煤岩体裂隙发育特征及瓦斯赋存规律,对船景煤矿试验工作面采取“保护层开采+卸压瓦斯抽采”的区域防突措施。通过对船景煤矿上保护层现场实验,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法、残余瓦斯含量法对被保护层卸压瓦斯抽采效果及卸压范围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被保护层充分卸压区域其残余瓦斯压力为0.26MPa,残余瓦斯含量平均为4.35m3/t,被保护层待掘巷道外侧15m范围内,残余瓦斯压力最大为0.28MPa,残余瓦斯含量最大为6.1m3/t。卸压区域最大相对膨胀变形率为5.03‰,透气性系数增大755倍。工作面残余瓦斯压力及残余瓦斯含量值均小于《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的相关要求,区域防突措施有效。

晋新林[10](2015)在《古书院煤矿15号煤高瓦斯区域瓦斯治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煤矿开采规模的不断加大,开采深度逐年加深,煤层相对瓦斯含量逐渐升高,瓦斯治理难度也进一步增大。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工作面采煤厚度大、推进速度快、绝对瓦斯涌出量高;同时,对于工作面采动扰动影响大,邻近层和采空区瓦斯容易涌入工作面,极易造成工作面在掘进和回采期间瓦斯积聚和瓦斯超限,给工作面瓦斯治理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如何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成为了保障煤矿安全、高产、高效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针对15号煤层三盘区首采工作面瓦斯瓦斯涌出量大,以153302工作面为例,应用理论分析、现场观测、等方法对153302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瓦斯运移规律及工作面瓦斯治理进行研究。以无粘不可压缩流理论为基础;以实验为手段,在实验室内测试煤层部分瓦斯参数。在此基础上完成15号煤三盘区首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和方案。经过工作面的初采效果分析得出,工作面和上隅角瓦斯浓度均达到预期目标。提出了简化通风系统、合理分配风量、及时设置风帐、合理控制风压的通风防瓦斯技术思路;在综合考虑影响15号煤层三盘区瓦斯赋存及涌出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按照工作面瓦斯涌出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了古书院煤矿15号煤层三盘区其它工作面的上邻近层瓦斯抽采、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埋(插)管抽采及本煤层顺层钻孔超前预抽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并提出了古书院煤矿15号煤层三盘区瓦斯综合治理总体思路。

二、用“采空区导通地表+压入式通风”解决邻近层瓦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采空区导通地表+压入式通风”解决邻近层瓦斯(论文提纲范文)

(1)壁盈煤矿9#煤层矿井瓦斯治理研究与一通三防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壁盈煤矿矿井地质及通风条件
    2.1 壁盈煤矿矿井概况
        2.1.1 含煤性
        2.1.2 可采煤层
        2.1.3 地质构造
    2.2 9#煤层瓦斯、煤尘及地温等情况
        2.2.1 瓦斯
        2.2.2 煤尘及煤的自燃
        2.2.3 地温及地压
    2.3 矿井通风
        2.3.1 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2.3.2 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时间
        2.3.3 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通风
        2.3.4 矿井风量、风压及等积孔的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91305 工作面通风系统设计和抽采方法选择
    3.1 91305 工作面概况
        3.1.1 91305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3.1.2 煤层赋存、顶底板及地质构造情况
        3.1.3 91305 工作面施工方式及主要巷道布置情况
        3.1.4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3.2 91305 综采工作面通风系统设计
        3.2.1 91305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3.2.2 通风线路及系统设计
    3.3 91305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和抽采方法选择
    3.4 91305 工作面瓦斯抽放管路设计
        3.4.1 瓦斯抽放泵站系统设计及管路布置
        3.4.2 工作面瓦斯抽采管路要求及选型设计
        3.4.3 抽放管路的安装
        3.4.4 瓦斯排放口位置变更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91305 工作面抽采钻孔设计及施工
    4.1 钻场及钻孔布置方案
        4.1.1 钻场设计
        4.1.2 钻孔设计
    4.2 组织管理及工作面抽放系统管理
    4.3 主要危险源辨识及安全技术措施
    4.4 施工设备及器材
    4.5 本煤层瓦斯预抽钻孔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91305 工作面综合防尘及其它一通三防设计
    5.1 91305 工作面综合防尘设计
        5.1.1 91305 综合防尘供水系统
        5.1.2 防尘设施
        5.1.3 煤层注水
    5.2 其他一通三防设计要求
        5.2.1 通风方面
        5.2.2 安全监测监控方面
        5.2.3 防灭火方面
        5.2.4 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5.3 采用瓦斯抽放治理设计后的成果与对比
        5.3.1 本煤层瓦斯抽放前后煤体瓦斯含量对比
        5.3.2 91305 工作面瓦斯抽放治理设计后瓦斯浓度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2)基于CO2致裂技术的低透气性煤层钻孔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矿瓦斯抽采的研究现状
        1.2.2 CO_2致裂增透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论文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CO_2致裂增透煤层现场试验的微观实验分析
    2.1 低温氮物理吸附静态容量法理论分析及方案设计
        2.1.1 吸附解析实验原理
        2.1.2 吸附解析实验使用仪器
    2.2 低温氮物理吸附静态容量法结果及分析
        2.2.1 放散初速度实验结果
        2.2.2 低温氮物理吸附静态容量法实验结果及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钻孔瓦斯抽采的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
    3.1 煤岩体应力分布及变形的原理分析
        3.1.1 煤岩体应力分布规律
        3.1.2 煤岩体变形及应力变化规律
    3.2 试验地点概况
        3.2.1 试验矿井概况
        3.2.2 试验煤层概况
    3.3 现场钻孔试验及优化方案
        3.3.1 单孔瓦斯抽采布置方案
        3.3.2 瓦斯抽采优化方案
        3.3.3 瓦斯抽采效果分析
    3.4 钻孔瓦斯抽采数值模拟分析
        3.4.1 多物理场耦合软件数值模拟原理
        3.4.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3.4.3 优化模型及数值模拟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CO_2致裂增透技术的现场试验研究及宏观分析
    4.1 CO_2致裂增透技术的原理及组装
        4.1.1 CO_2致裂增透技术的应用
        4.1.2 CO_2致裂的装置安装
    4.2 CO_2致裂驱替甲烷的现场试验
        4.2.1 矿井概况
        4.2.2 CO_2致裂增透设计及优化方案
    4.3 CO_2致裂增透技术现场试验宏观分析
        4.3.1 瓦斯流量衰减系数及透气性的对比
        4.3.2 钻孔平均抽采浓度及平均抽采纯量对比
        4.3.3 钻孔抽采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本文研究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3)基于覆岩裂隙演化规律的高位抽采钻孔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的技术路线
2 一缘煤业150112工作面地质概况
    2.1 矿井概况
    2.2 矿井瓦斯抽采及技术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150112工作面顶板采动裂隙分布特征研究
    3.1 工作面“上三带”理论计算分析
    3.2 150112工作面“上三带”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3.3 本章小结
4 高位钻孔抽采时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研究
    4.1 Fluent软件模拟方法及原理
    4.2 物理模型建立及模型参数
    4.3 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模拟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本煤层高位钻孔设计参数确定及工程应用
    5.1 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参数确定
    5.2 钻孔封孔工艺
    5.3 抽采管路的选择及铺设
    5.4 瓦斯抽采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桃园矿Ⅱ8221工作面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国外瓦斯抽采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1.2.2 国内瓦斯抽采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1.2.3 高位定向长钻孔发展及应用
    1.3 采空区瓦斯抽采的基本原理和意义
    1.4 采空区瓦斯抽采方法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矿井概况
    2.1 矿井位置、交通及生产状况
        2.1.1 矿井位置
        2.1.2 矿井交通
        2.1.3 矿井建设与生产情况
    2.2 矿区地质概况
        2.2.1 矿井内部构造
        2.2.2 矿区含煤地层
    2.3 矿井瓦斯赋存影响因素
    2.4 Ⅱ8221工作面概述
        2.4.1 工作面基本情况
        2.4.2 工作面地质概况
        2.4.3 工作面煤层瓦斯状况
    2.5 本章小结
3 采空区瓦斯流动规律研究
    3.1 采空区内多孔介质性质
        3.1.1 多孔介质理论及特性
        3.1.2 瓦斯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方程
    3.2 采空区瓦斯涌出特征
    3.3 制约采空区瓦斯涌出影响因素
        3.3.1 自然赋存条件影响
        3.3.2 开采技术影响
    3.4 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涌出量测算
    3.5 采空区内瓦斯运移规律分析
        3.5.1 开采层瓦斯运移规律分析
        3.5.2 邻近层涌出瓦斯运移规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研究
    4.1 覆岩裂隙变化特征研究
        4.1.1 覆岩裂隙的构成与种类
        4.1.2 覆岩裂隙“O”形圈的形成
    4.2 采空区“三带”划分
        4.2.1 垂直方向的“三带”划分
        4.2.2 推进方向上的“三区”划分
    4.3 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高度计算
    4.4 工作面采空区三带的数值模拟
        4.4.1 UDEC软件简介
        4.4.2 数值模型的建立
        4.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高位定向长钻孔技术在Ⅱ8221工作面中的应用
    5.1 瓦斯抽采高位定向长钻孔技术
        5.1.1 高位定向长钻孔的优势
        5.1.2 高位定向长钻孔钻进难点
    5.2 高位定向长钻孔施工技术
        5.2.1 钻孔层位设计原则
        5.2.2 钻孔轨迹控制技术
        5.2.3 钻孔开分支技术
    5.3 Ⅱ8221工作面高位定向长钻孔现场试验
        5.3.1 现场施工设计
        5.3.2 现场主要施工装备
        5.3.3 现场各钻孔钻进情况
    5.4 Ⅱ8221工作面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效果分析
        5.4.1 顶板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效果分析
        5.4.2 高位钻场抽采瓦斯量统计
        5.4.3 回风巷瓦斯浓度监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象山矿松软煤层瓦斯立体抽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松软煤层瓦斯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1.2.2 瓦斯抽采技术研究现状
        1.2.3 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3 研究目标
2 象山矿概况
    2.1 矿井概况
        2.1.1 井田概况
        2.1.2 地质构造与煤层
        2.1.3 矿井生产建设情况
    2.2 煤层特征
        2.2.1 煤体结构性能
        2.2.2 自燃倾向性
    2.3 抽采系统概况
    2.4 本章小结
3 象山矿瓦斯赋存及运移规律研究
    3.1 象山矿瓦斯赋存规律
        3.1.1 象山矿瓦斯赋存状况分析
        3.1.2 象山矿瓦斯赋存主控因素分析
    3.2 工作面瓦斯运移规律研究
        3.2.1 瓦斯在采空区运移规律研究
        3.2.2 瓦斯在煤层中运移规律研究
        3.2.3 松软煤层对瓦斯运移的影响
        3.2.4 瓦斯运移主控因素的确定
    3.3 本章小结
4 象山矿松软煤层瓦斯立体抽采技术
    4.1 松软煤层瓦斯立体抽采技术方案
        4.1.1 地面瓦斯抽采钻孔布置
        4.1.2 穿层瓦斯抽采钻孔布置
        4.1.3 本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布置
    4.2 松软煤层钻孔成孔工艺研究
    4.3 松软煤层钻孔密封技术研究
        4.3.1 钻孔密封机理及分析
        4.3.3 钻孔密封新工艺
    4.4 煤层瓦斯立体抽采技术实施效果
    4.5 本章小结
5 象山矿松软煤层瓦斯抽采系统评价
    5.1 象山矿松软煤层瓦斯抽采评价体系的建立
        5.1.1 评价指标建立原则
        5.1.2 瓦斯抽采系统评价指标确定
        5.1.3 层次分析法构造评价矩阵计算权重
        5.1.4 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建立
    5.2 象山矿松软煤层瓦斯抽采系统评价分析
        5.2.1 象山矿开采和瓦斯概况
        5.2.2 矿井瓦斯抽采系统综合评价
        5.2.3 评价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象山矿瓦斯抽采管理机制
    6.1 象山煤矿瓦斯抽采总体要求
    6.2 象山矿本煤层瓦斯抽采优化
    6.3 瓦斯抽采作业的人员管理
        6.3.1 象山矿人员管理现状
        6.3.2 抽采作业人员专业素质现状
        6.3.3 加强人员管理的措施
        6.3.4 瓦斯抽采作业的细化管理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高瓦斯孤岛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及均压防灭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关键技术路线
2 工作面通风阻力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2.1 采空区渗透性研究
    2.2 采空区渗流控制方程
    2.3 8410工作面采空区漏风速度的数值模拟分析
    2.4 工作面通风阻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综放工作面瓦斯分布及涌出构成测定分析
    3.1 综放工作面基本概况
    3.2 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源分析
    3.3 工作面瓦斯涌出构成测定
    3.4 本章小结
4 8410孤岛综放工作面漏风状况分析
    4.1 8410孤岛综放工作面概况
    4.2 通风巷道中SF6示踪气体运移规律模拟研究
    4.3 8410孤岛综放工作面漏风测定
    4.4 SF6气样色谱分析实验
    4.5 测定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易自燃孤岛工作面通风和瓦斯抽采参数优化
    5.1 孤岛工作面采空区流场数值模拟
    5.2 基于正交数值模拟试验的孤岛工作面通风抽采优化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空气密度变化的节点全压解算及均压调节
    6.1 矿井概况
    6.2 矿井通风参数测定
    6.3 矿井通风网络节点全压的解算
    6.4 8410孤岛工作面均压调节方案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上覆和下伏煤岩体采动条件下瓦斯运移规律及抽采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岩体采动条件下应力、裂隙分布规律研究现状
        1.2.2 煤岩体采动条件下瓦斯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1.2.3 煤岩体瓦斯抽采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上覆和下伏煤岩体采动应力及裂隙发育规律研究
    2.1 煤岩体应力分布
        2.1.1 原始应力状态
        2.1.2 上覆和下伏煤岩体采动应力状态
    2.2 上覆煤岩体采动应力及裂隙分布
        2.2.2 上覆煤岩体采动应力分布
        2.2.3 上覆煤岩体采动裂隙发育
    2.3 下伏煤岩体采动应力、裂隙分布特征
        2.3.1 下伏煤岩体应力分布
        2.3.2 采动条件下下伏煤岩体裂隙发育规律及分带
        2.3.3 下伏煤岩体采动条件下最大破坏深度分析
        2.3.4 下伏煤岩体采动条件下底鼓量计算
    2.4 本章小结
3 上覆和下伏煤岩体采动条件下移动变形特征模拟研究
    3.1 软件简介
    3.2 掘进工作面开挖模拟
        3.2.1 掘进工作面数值模型的建立
        3.2.2 掘进工作面开挖数值结果及分析
    3.3 回采工作面回采模拟
        3.3.1 回采工作面数值模型的建立
        3.3.2 回采工作面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上覆和下伏煤岩体采动条件下瓦斯运移规律
    4.1 瓦斯赋存特征
        4.1.0 煤层瓦斯赋存
        4.1.1 矿区煤层瓦斯赋存及构造控制
        4.1.2 矿井煤层瓦斯赋存
    4.2 上覆和下伏煤岩体卸压瓦斯流动规律
        4.2.1 卸压瓦斯流态
        4.2.2 卸压瓦斯流动作用原理
        4.2.3 卸压瓦斯的升浮特性
    4.3 回采工作面卸压瓦斯流动规律
        4.3.1 卸压瓦斯在上覆煤岩体“竖三帯”和“横三区”运移规律
        4.3.2 卸压瓦斯在下伏煤岩体瓦斯流动规律
        4.3.2.1 下伏煤岩体卸压瓦斯流动特征
        4.3.2.2 煤层透气性的影响变化
    4.4 卸压瓦斯流动方程
        4.4.1 采动卸压瓦斯流动连续性方程
        4.4.2 采动卸压瓦斯流动运动方程
        4.4.3 采动卸压瓦斯流动状态方程
        4.4.4 煤层瓦斯含量方程
    4.5 上覆和下伏煤岩体采动条件下瓦斯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4.5.1 FLUENT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4.5.2 采动卸压瓦斯在煤岩体裂隙中的流动特性
        4.5.3 数值模拟参数的确定
        4.5.3.1 模型假设
        4.5.3.2 瓦斯主要来源
        4.5.3.3 瓦斯源划分及瓦斯源项确定
        4.5.3.4 边界条件的确定
    4.6 不同抽采条件下采动卸压瓦斯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4.6.1 物理模型建立
        4.6.2 采空区埋管抽采时卸压瓦斯运移规律
        4.6.3 采空区埋管+高位钻孔抽采时卸压瓦斯运移规律
        4.6.4 抽采效果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节
5 上覆高位钻孔及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参数优化研究
    5.1 钻孔瓦斯抽采流动模型
        5.1.1 模型假设和建立
        5.1.2 控制方程
    5.2 抽采钻孔影响因素模拟研究
        5.2.1 抽采负压
        5.2.2 抽采钻孔直径
        5.2.3 抽采钻孔长度
    5.3 基于抽采达标的抽采有效半径试验研究
        5.3.1 基于抽采达标的预抽率
        5.3.2 9#煤穿层钻孔抽采半径试验研究
        5.3.3 9#煤顺层钻孔抽采半径试验研究
    5.4 回采工作面高位钻孔抽采布置参数优化试验研究
        5.4.1 高位钻孔参数
        5.4.2 高位钻孔抽采瓦斯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节
6 典型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6.1 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治理技术研究
        6.1.1 矿井基本概况
        6.1.2 瓦斯抽采治理
    6.2 现场应用效果
        6.2.1 5912 工作面抽采效果考察
        6.2.2 抽采指标考察
    6.3 本章小节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上保护层开采煤岩变形规律研究及保护效果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2 矿井概况及突出危险性分析
    2.1 矿井概况
    2.2 煤层赋存条件
    2.3 8煤层瓦斯控制因素分析
    2.4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采场下伏煤岩体卸压及移动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3.1 FLAC~(3D)软件介绍
    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4 小结
4 近距离上保护层瓦斯流动富集规律及治理
    4.1 煤层瓦斯赋存特征
    4.2 煤层瓦斯流动数学模型
    4.3 被保护层卸压瓦斯流动及汇集特征
    4.4 卸压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4.5 小结
5 船景煤矿上保护层开采的效果考察
    5.1 概述
    5.2 被保护层效果检验及保护范围考察
    5.3 被保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古书院煤矿15号煤高瓦斯区域瓦斯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瓦斯运移理论研究现状
        1.2.2 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矿井开采条件分析
    2.1 交通位置及地质概况
        2.1.1 矿交通位置及井田范围
        2.1.2 地层情况
        2.1.3 地质构造
        2.1.4 煤层赋存情况
        2.1.5 煤质
    2.2 矿井生产概况
        2.2.1 整体情况
        2.2.2 矿井开拓方式和采区划分
        2.2.3 采煤方法
    2.3 矿井通风概况
    2.4 本章小结
3 15号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试
    3.1 放散初速度
        3.1.1 采样和制样
        3.1.2 测定步骤
        3.1.3 计算及结果分析
    3.2 瓦斯吸附常数测定及煤的工业分析
    3.3 瓦斯压力测定
    3.4 透气性、百米钻孔自然瓦斯流量衰减系数测定
    3.5 本章小结
4 15号煤三盘区瓦斯涌出规律研究
    4.1 三盘区瓦斯涌出规律常规研究
        4.1.1 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预测
        4.1.2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
        4.1.3 盘区瓦斯涌出量
        4.1.4 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涌出量
        4.1.5 15号煤层三盘区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
        4.1.6 15号煤层三盘区瓦斯涌出量结果分析
    4.2 基于瓦斯单元法的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分析
        4.2.1 瓦斯单元测定法
        4.2.2 单元法测定工作面瓦斯涌出源的原理
        4.2.3 根据单元法划分采煤工作面
        4.2.4 实验地点和试验数据采集
        4.2.5 基于瓦斯单元法的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
    4.3 15号煤三盘区首采工作面受采动影响瓦斯涌出规律分析
        4.3.1 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矿压显现对瓦斯涌出的影响
        4.3.2 周期来压对瓦斯涌出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瓦斯综合治理研究及工程实践
    5.1 上隅角瓦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5.2 采空区遗煤导致的上隅角瓦斯浓度的理论计算
        5.2.1 采空区遗煤对上隅角瓦斯浓度的影响
        5.2.2 采空区遗煤对上隅角瓦斯浓度影响的分析模型
        5.2.3 采空区遗煤对上隅角瓦斯浓度影响的理论计算
    5.3 上邻近层瓦斯对上隅角瓦斯浓度的影响
    5.4 工程实践
        5.4.1 合理挂设风帐
        5.4.2 上邻近层采空区瓦斯抽采措施
        5.4.3 本煤层采空区尾部钻孔抽采瓦斯措施
    5.5 1533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上隅角瓦斯浓度变化规律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用“采空区导通地表+压入式通风”解决邻近层瓦斯(论文参考文献)

  • [1]壁盈煤矿9#煤层矿井瓦斯治理研究与一通三防设计[D]. 杨剑广.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2]基于CO2致裂技术的低透气性煤层钻孔参数优化研究[D]. 苗青. 贵州大学, 2020(04)
  • [3]基于覆岩裂隙演化规律的高位抽采钻孔设计与应用[D]. 赵忻.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4]济宁某煤矿西部采区瓦斯超限规律及治理方案研究[D]. 高伟明. 山东科技大学, 2019
  • [5]桃园矿Ⅱ8221工作面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 范春阳.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6]象山矿松软煤层瓦斯立体抽采技术研究[D]. 杨剑.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7]高瓦斯孤岛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及均压防灭火研究[D]. 汤跃. 中国矿业大学, 2018(02)
  • [8]上覆和下伏煤岩体采动条件下瓦斯运移规律及抽采治理[D]. 廖文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05)
  • [9]上保护层开采煤岩变形规律研究及保护效果考察[D]. 李永冲.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10]古书院煤矿15号煤高瓦斯区域瓦斯治理技术研究[D]. 晋新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采空区导流面+压入式通风”解决邻层气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