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对传统主流经济学的挑战_新经济论文

新经济对传统主流经济学的挑战_新经济论文

新经济对传统主流经济学的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主流论文,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1569 (2000)05-0013-03

新经济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和商业秩序,引起了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关注。对于新经济,尽管目前人们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甚至连一个普遍认同的理论概念也没有清晰地界定下来,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新经济依托于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因而产生了一些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它们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是实实在在的。

1.传统经济周期理论和菲利普斯曲线已经不适用于解释新经济。传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一般工商业经济活动总是出现上升和下降的周而复始的运动。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尤格拉、基钦、康德拉捷夫和熊彼特等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理论作了不同的阐释,并界定了经济周期的长短和类型。其中熊彼特将经济周期划分为长、中、短三种周期,认为经济短周期(即尤格拉周期)由3个基钦周期组成,即大约10年; 经济长周期(即康氏周期)大约60年左右。从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已经连续9年保持2—4%的年增长率,是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一次。 我们无法预测这一周期要持续到什么时候,但是至少短周期理论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美国经济。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经济持续增长、低通货膨胀率与低失业率并存,表明传统理论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已经消失。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将菲利普斯曲线与凯恩斯理论结合起来交替运用,以此作为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关系问题的理论基础,作为政府设计宏观经济政策的逻辑起点。简单说来,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关系,它说明的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呈此消彼涨的动态,即较高的失业率对应较低的通货膨胀,较低的失业率对应较高的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是单一方向的,即只能向右上方移动,在说明19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现象、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的时候,该曲线具有丰富的解释力。如今这条曲线受到了实践的质疑。在美国新经济中,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为社会创造财富、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美国失业率降低到历史最低位(注:以下例子可以解释这种状况:(1)美国硅谷出现数十万个就业岗位空缺,不得不向海外大量招聘;(2)由于劳动力紧缺, 部分州政府甚至动用监狱里服刑的囚犯来顶替。),经济运行态势处在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图中的左下方,并且不呈任何对应或替代关系,表明菲利普斯曲线这一解释西方国家一个半世纪经济运行状态的“金科玉律”首次被自由市场经济自身打破。

2.经济规模呈级数级增长,而交易成本呈级数级降低。西方经济学微观理论认为,企业规模的扩张与交易费用存在同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内部组织成本、管理成本将随之增加,导致交易费用的整体上升,这样,交易费用直接决定着企业规模的边界。这种理论表明,规模经济与交易费用的降低不可兼得。在新经济中,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新经济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网络技术的运用更新了原有的基础设施概念,21世纪的基础设施将不是铁路、桥梁,也不是码头、公路,而是网络。网络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运用催生了一种亚经济形态——网络经济,预计到2009年,世界商业贸易的一半将在网上进行,2030年,网上交易额将达到4万亿美元,占全世界工业经济生产的四分之一。 网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企业之间的交易突破了由于技术瓶颈所导致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因而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为经济交易提供了新的生产力。理论上可以用麦卡尔夫定理的网络效应来解释,该定理认为,企业的价值、竞争能力同双向网络的价值呈正比例关系,等于(n+1)2,n代表网络上的节点数,这意味着网络节点每增加一个,企业规模每扩张一步,企业价值和竞争优势就会呈指数级而不是数量级增长。(注:转引自NASDAQ的首席执行官Frank Zarb2000 年4月在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上的演讲。)原因就在于,网络为经济交易创造了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经济交易采用的是直接交易模式,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中介环节,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商业交易的时空得以拓展,商家甚至可以在零库存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商业贸易,因而节省了大量的交易费用。同样,由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企业组织结构呈扁平状而非垂直状,即使企业规模很大,内部管理成本也很小,又节约了一大笔内部交易成本。规模经济与交易费用的降低不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可以两者兼得。

3.网络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导致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倾向大大弱化,信息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力受到削弱。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假定有两个:假定之一,买卖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又分为获取信息时间的不对称和信息内容的不对称;假定之二,人们获得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因此,能否全面、准确地获得信息是人们进行正确决策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人们在博弈中所处的地位和优势。(注: Rasmuen,Eric,1994,Game and Information:Anintroduction to Game Theory,Chapter 7,Cambridge:Blackwell Publisher.)在新经济中, 这种假定的现实性受到了影响。信息的专有性和垄断性受到了冲击,经济中创造大量与信息有关的就业机会,形成了专门从事信息交易的新型市场,在这里,信息被作为商品开发、收集、筛选和处理,并借助网络技术,以几乎实时的速度,快捷而全面地传递到全球信息消费者的网络界面上,这使得人们在获取信息方面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性大大弱化,信息经济学中诸如隐藏(信息)行为的道德风险模型、逆向选择模型、信号传递模型和信息甄别模型等理论模型的解释力受到削弱,原来这些模型所表述的经济学现象也会被新的现象所取代。

4.网络的产业化应用改变了经济增长的要素结构,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修正。在主流经济学的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积累、投资和资本-产出比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新古典索洛-斯旺模型中,技术进步首次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同资本、劳动一起,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新剑桥模型加进了新的要素——收入分配,说明收入分配的改变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条件。(注:参见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1989年10月第1版,第60-78页。)这些模型都具有边际性、长期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对解释工业经济的经济增长规律无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是在新经济中,这种解释力就显得比较脆弱了。原因就在于,新经济中经济增长的贡献多了两个重要的因素:信息和知识资产。信息具有两个特性:一是较高的开发成本和较低的复制成本;二是较高的固定成本和较低的边际成本。在新经济中,人们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在经济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降低了交易成本、构筑了新的产业秩序,增加了信息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形成了具有独立产业循环空间的信息产业。因此,人们在探讨新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型的时候,原有增长模型的要素结构需要修正,信息应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独立的内生变量。

对于知识资产,或许是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很多经济学家并没有看到它的价值以及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以主流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增长限度的“零增长”理论为例,该理论在基本逻辑上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具有某种关联性。其主要含义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有人口增长、粮食供给、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五大因素,它们相互联结,形成所谓的“反馈环路”。该理论的倡导者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数据运算,得出以下结论:人口和工业保持指数增长,但资源(尤其是非再生性资源)储量有限并且枯竭,逐渐成为增长的约束,导致工业增长速度减慢;环境污染严重阻碍经济增长;人口虽然增长,但是由于食物短缺和医疗卫生条件恶化,死亡率上升,人口增长停止。这样,在2100年,世界体系将面临崩溃,这就是所谓的“世界模型”。(注:Meadows.H.etc.,The Limits to Growth,New York UniversityBooks,1972.)新经济的现实对这一模型作了证伪。在新千年到来之际,网络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广泛运用为人类展现了更加光明的前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除了有形资产、资源之外,人类还形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资产。人们在消费这些资产的时候,提供了技术效率,使得单位有形资源产出增加;同时由于生物技术的开发运用,替代品大量出现,抵补了有形资产的消耗。正是因为知识资产的形成和积累,使得人类可以支配的资源在量和质上都有了提高,因而可以对经济增长形成新的动力,传统经济周期也由此被逾越了。

同样,信息作为社会资源的一部分,也为人们发展新理论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譬如,由于信息具有以上两种特性,人们获得信息的成本相当低廉,人们关心的已经不是能不能获得以及如何获得信息,而是信息过于饱和乃至泛滥,由此产生了哈伯特·西蒙所说的“信息财富导致注意力丧失”的问题,由此产生了新的学科——“注意力经济学”。(注:Carl Shapirs and Hal R.Varian,1999,Information Rules:A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Harvard BusinessSchool Press.)该理论研究的是, 在信息爆炸和网络传输速度不断的情况下,注意力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决策和经济行为,以及如何形成理性的注意力的问题。

5.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有弱化的迹象,原有的利率理论受到挑战。凯恩斯理论认为,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共同决定投资水平,从这一理论出发,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宏观经济运行无条件服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主要是利率的间接调控。利率下降,经济扩张,股市上扬;利率提高,经济扩张受到抑制,股市走弱。但是,在新经济中,利率变动以新传导机制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表现为经济变量对利率变动不再敏感。在市场机制很健全的美国,利率传导机制一直很顺畅,一般说来联邦储备理事会如果连续三次调高利率,便足以使股市变成熊市。但是,美联储自去年以来已经多次调高利率,扩张期已超过九年的美国经济至今仍无明显降温迹象,美国股市特别是高科技股反而气势如虹。这似乎表明,在信息科技进步导致生产力不断上升以及金融工具成为投资活动与企业筹资主流的新经济时代,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已经受到了削弱。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客观说来,上述分析是初步的,而且基本上是基于美国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所作出的判断,未能涵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态和市场现象,因此,要全面认识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和挑战还为时过早。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现在人们所看到的网络,还仅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而且还只是这一角的表面,即使浮在水面那一小部分冰山的内部,也并没有被人们所认识。但是,笔者认为,要最终认识这座冰山的奥秘,还是要从一个个细小的局部开始。本文所作的就是这样尝试。

标签:;  ;  ;  ;  ;  ;  ;  ;  ;  ;  

新经济对传统主流经济学的挑战_新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