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茂《声律发蒙》音韵研究论文

兰茂《声律发蒙》音韵研究

赵锦华,罗雅馨

(玉溪师范学院 文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关键词] 兰茂;《声律发蒙》;继承性;差异性;发展性

[摘 要] 《声律发蒙》是兰茂的音韵学著作,是兰茂将较难学懂的音韵之学,或对类对歌,或蒙习对歌,或启蒙韵学,以通俗、易于接受的方式为启蒙儿童所编的一部脍炙人口的音韵学启蒙读物。创作中对《中原音韵》有较好的延续性,与同期的十三辙有较强一致性,充分承继了中原汉语。同时,实践与理论的不符及与十三辙的差异,看似不和谐,却反映出明代语音实际及汉语语音发展变化情况,昭示了云南方音的形成轨迹。

《声律发蒙》是兰茂的音韵学著作,其成书时间,学界多认同与其《韵略易通》同为正统七年(1442年)。《韵略易通》是按韵书的形式,“惟以应用便俗字样收入,音义同,字形异者,只用其一”编成,目的是便于初学者识字。《声律发蒙》则“切于幼学,吟诵之下,恍觉景物山川,皆成佳趣;庙堂经济,如在眼前。学者童而习之,便不至白首茫然也”(孙人龙《声律发蒙·叙》,渊雅堂本)。此书是兰茂将较难学懂的音韵之学,或对类对歌,或蒙习对歌,或启蒙韵学,以通俗、易于接受的方式为启蒙儿童所编的一部脍炙人口的音韵学启蒙读物。通过研究其用韵,可窥知彼时的语音实际,也可探究汉语语音发展变化,更期待能发现云南方言的痕迹。

一、《声律发蒙》与《中原音韵》《韵略易通》韵目比较

《声律发蒙》全书分20个韵部,每个韵部用双字作韵目,依次排列。较之前期的《中原音韵》和同期、同作者的《韵略易通》,《声律发蒙》韵目具有诸多独到之处。如表1:

表 1《声律发蒙》与《中原音韵》《韵略易通》韵目

(一)韵目名称比较

1.《声律发蒙》与《中原音韵》比较。

调查显示,进入职业院校的男、女生的生长发育趋于成熟,身体形态指标总体基本稳定,与高永琴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存在城乡差异,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城乡之间不同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提示应在更小的年龄学生中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学生体质健康的差异。

(1)《声律发蒙》与《中原音韵》有12组韵目完全一致:东钟、真文、桓欢、先天、庚青、廉纤、支思、齐微、皆来、家麻、车遮、尤侯。

创办“粮食银行”,不仅切实提高了农民的收益,还实现了政府多年倡导的“粮食不落地”精神,更推进了农村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为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参考。“粮食银行”属于新生事物,还需逐步加强管理和完善,在运营过程中相关部门不能缺位,必须制定合理可行的办法来防范风险。与此同时,也期待“粮食银行”能遍地开花,造福广大农民。

2.《韵略易通》韵目声调。其20个韵部,仅1个韵部的韵目同调,且为阴平字(西微),其余19个韵部的韵目全是阴阳搭配,且只有“廉纤”为阳平字排前,其他18组全是阴平排前阳平排后:东洪、江阳、真文、山寒、端桓、先全、庚晴、侵寻、缄咸、支辞、居鱼、呼模、皆来、萧豪、戈何、家麻、遮蛇、幽楼。

2.《声律发蒙》与《韵略易通》比较。

(1)《声律发蒙》与《韵略易通》韵目完全相同的仅有6组:真文、山寒、廉纤、皆来、戈何、家麻。

(2)有14个韵部的韵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以下对比,前为《韵略易通》,后为《声律发蒙》):A.有1组韵目完全不同:幽楼——尤侯。B.其余13组韵目,均表现为1字同1字异:东洪——东钟、江阳——阳唐、端桓——桓欢、先全——先天、庚晴——庚青、侵寻——侵心、缄咸——缄函、支辞——支思、西微——齐微、居鱼——车鱼、呼模——模糊、萧豪——箫豪、遮蛇——车遮。

表 2

《声律发蒙》二十韵部与《中原音韵》《韵略易通》韵目名称比较汇总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院校还应该对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对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等进行合理革新。

(二)韵目声调比较

1.《中原音韵》韵目声调。其19个韵部,有8个韵部的韵目同调,其中6组为阴平字(东钟、支思、先天、车遮、庚青、歌戈),两组阳平字(鱼模、尤侯);其余11组为阴阳搭配,阴平字排前的有7组(江阳、真文、侵寻、监咸、皆来、萧豪、家麻),阳平字排前的有4组(寒山、桓欢、廉纤、齐微)。

(2)《声律发蒙》与《中原音韵》韵目存在4点差异(以下对比,前为《中原音韵》,后为《声律发蒙》):A.《中原音韵》“鱼模”韵,《声律发蒙》分为“车鱼”和“模糊”,全书韵部由19变为20。B.有1组仅韵目顺序不同:寒山——山寒。C.有4组为一字不同:江阳——阳唐(采用了《广韵》韵目)、侵寻——侵心、萧豪——箫豪、歌戈——戈何。D.有1组则韵目完全不同:监咸——缄函。

3.《声律发蒙》韵目声调。其20个韵部,有9个韵部的韵目同调,其中6组全是阴平字(东钟、先天、庚青、侵心、支思、车遮),有3组全为阳平字(阳唐、模糊、尤侯);其余11个韵部的韵目为阴阳搭配,阴平字排前的有8组(真文、山寒、缄函、车鱼、皆来、箫豪、戈何、家麻),阳平字排前的有3组(桓欢、廉纤、齐微)。

表 3

总之,地方政府官员微博公信力的提高,需要官员自身与广大公众的共同长期努力。地方政府官员在日常的微博使用中,要时刻考虑到其特殊的身份和广大公众的真实需求,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替人民办事。只有如此,才能提高百姓对官员自身及政府部门的信任,使地方政府官员微博真正成为互动执政的平台,构筑和谐社会的长堤。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基本国策,动员模式一直是其实行的基本模式。 早期秉承“强国家、弱社会”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依靠国家行政权力和感召力宰制式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且宏观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政策在全中国落实到位。 之所以如此成功,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规范的一致性,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 动员模式还为人们勾勒出“幸福生活”的画面,尽管这个画面有可能不明朗,但出于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人们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政策。

《声律发蒙》《中原音韵》《韵略易通》韵目声调比较汇总

3.二支思·1“儿”与“诗辞慈丝时枝差髭”押韵,和《韵略易通》把“儿”收在“支辞”韵中、《中原音韵》收在“支思”韵中一致,《声律发蒙》时期卷舌韵母er还未独立出来。

说得都有道理,可残酷的现实是,下班后局长在加班,很多部属是心甘情愿“陪班”的。要不,八小时之后部属办公室的灯光为谁亮呢?

二、《声律发蒙》韵母系统

此书每个韵部下的韵文均分为两段。第一段共9韵97字,押平声韵;第二段分上下两个半句,上半句共5韵44字,押仄声韵(包含了上、去、入各仄),下半句共6韵66字,押平声韵,并且第一段与第二段下半句所押韵一致,第二段上半句则单独成韵。对其韵字进行研究,发现其韵母系统与同期的十三辙有很大可比性。如表4:

表 4《声律发蒙》与十三辙比较

续表 4

如表4所示,《声律发蒙》韵母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韵类更为简单,20韵部所含韵母,主要韵腹(有韵尾则韵尾也相似)便归为1个韵部,便可押韵,不计韵头情况。同时可看到,《声律发蒙》20韵部共40段60句,其中53句押韵情况与十三辙极为契合(虽偶有字不同),即此书押韵情况与当时北方说唱文学押韵情况极为相似,具有典型的北方语言特点;有7句与十三辙不符,其中5句体现为u、ü可押韵,其余两句分别为:七真文·2·上“浊药乐幕阁”、十四车遮2下“罝(ju)阇(she/du)琊(ya)斜茄蛇”,情况较为复杂。难怪王力先生提到兰茂会说“他虽是云南人,但可能是明初北方移民的后裔”,分析《韵略易通》时认为“书中讲述的显然是北方的普通话”(1) 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89. ,《声律发蒙》与十三辙的契合度,可说是王力先生观点的有力佐证。

2.《声律发蒙》将“鱼模”韵分为“居鱼”和“呼模”,韵部由19分为20,意味着《中原音韵》时ü、u可押韵,《韵略易通》《声律发蒙》时不再押韵,这是近代音韵史的一大发展。分析表4却发现,《声律发蒙》虽把“鱼模”一分为二加以区分,但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混杂情况。如四居鱼·1“愚儒闾书驴鱼庐竽车”、四居鱼·2·下“蜍须裾厨珠墟”、十三家麻·2·上“女雨暑宇侣”等五句,ü组字里就夹杂了“儒书庐蜍厨珠暑”等u韵字。或可说,《声律发蒙》理论上把“鱼模”一分为二,但实际操作、运用中还不能彻底把“居鱼”和“呼模”分开,还存在混乱情况,“鱼模”区分正处于过渡状态中,理论与实践还没有完全统一。《韵略易通》亦如此,韵部分为“居鱼”和“呼模”,然而两韵部下都杂收u韵字和ü韵字。

可见《中原音韵》韵目的选取更多只限于“平声”字,可选平声同调字,也可阴阳搭配,即便阴阳搭配,也不注重顺序;《韵略易通》韵目“平分阴阳”较为明显,且阴阳排序较为严格,多为阴平字在前,阳平字在后。《声律发蒙》韵目声调没有遵循《韵略易通》规律,更趋同于《中原音韵》。

三、《声律发蒙》古音在嵩明、云南方音中的保留

如王力先生所说“汉语自古有方言的存在”(2) 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1. ,《声律发蒙》中记录了当时的时音特点,也存在云南方言的痕迹。

可看到,《声律发蒙》与《中原音韵》的韵目名称相似多于差异,继承性较为明显,但差异类型多,突变也较为明显——“鱼模”变为“车鱼”“模糊”两韵部;《声律发蒙》与《韵略音韵》看似存在较多差异,但差异类型少、变化小。

1.云南方言ong,包含普通话的ong、eng。书中一东钟·1“风”与“冬虹溶重浓钟红慵”押韵及十二戈何·2·上“梦风”与“栋重弄”押韵,《中原音韵》《韵略易通》也如此,嵩明方言“风、梦”之韵母至今仍保留为ong,而非普通话的eng。大多数云南方言ong不仅包含普通话的ong、eng,还包含ueng(3) 云南省语言学会.云南省志:第五十八卷:汉语方言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60. (翁嗡瓮)。

当前,兵团农机具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中高端产品空缺,自主技术落后,一系列问题凸显出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需求侧规范引导,机具购置补贴应提高技术门槛,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在供给侧方面,进行资源整合,淘汰低品质生产企业,加大去低端产能力度,制定良好的技术创新体制。

3.“崖阶”古音遗存。六皆来1“崖阶”与“淮台莱斋材苔来”押韵,嵩明方言、云南方言仍保留《声律发蒙》《中原音韵》《韵略易通》的特点:“崖”音ái,“阶”音gāi。

2.平翘舌不分。书中二支思·1“诗辞慈丝时儿枝差髭”、二支思·2·下“思咨卮词脂之”表现为[][]可押韵,嵩明和滇中方言片约3/4的县市能区分平翘舌,而滇南、滇西、滇东北方言片就只有平舌音,没有翘舌音(4) 云南省语言学会.云南省志:第五十八卷:汉语方言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15-18. 。

4.关于“浮”。十七尤侯·1“忧浮游骝眸楼秋牛侯”九个韵字中“浮”较为独特,依据十三辙是不合辙的,然而嵩明方言乃至云南方言却与《声律发蒙》一致:“浮”与其他八字是押韵的,韵母为ou,而非u。王力先生认为“宋代的屋烛并入了元代的鱼模,其中一小部分字并入了元代的尤侯。有些字是一字两读”(5) 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84. ,即视这种现象为两读字的文言音(u)和白话音(ou)的区别,“浮”字北京话读入“鱼模”,即北京话选择读为文言音,而云南方言保留了白话音。这是元代入声韵部全部消失,并入阴声韵部过程中,具体字并入不同韵部造成的异读。明代承袭了这一特点,类似的情况还有“轴肉六”等,北京人读作ou(白话音),云南人却都读作u(文言音)。

5.云南两组特殊韵母。(1)[i]。七真文·2·上“浊药乐(欢~)幕阁”押韵,与十三辙不符,嵩明方言、云南省133个方言调查点中,有128个点把“药”读为[i],形成云南特殊韵母,同时,云南大部把“浊乐幕阁”读作o。即以上五字,十三辙不押韵,《声律发蒙》、嵩明方言、云南方言却可押韵。王力先生在谈到元代韵部的分合和转移时,提到“宋代的觉药并入元代的歌戈和萧豪,其中一部分字兼入歌戈和萧豪”(6) 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84. ,其中“浊药乐幕阁”便在其例,即这五字在《中原音韵》中是兼归“歌戈”和“萧豪”两韵部(入声作去声),可认为:云南方言“浊药乐幕阁”无论是[i]或o,在元代已形成,已不合辙。(2)[iu]。五模糊·2·上“竹菊绿屋浴”押韵,与十三辙不符,然而嵩明方言却都含u:“绿”音[u]、“菊浴”音[iu],都压u韵,并且云南约60%的县市都如此(7) 云南省语言学会.云南省志:第五十八卷:汉语方言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60. 。或可说《声律发蒙》此处体现为与理论不符的u、ü押韵,或可说云南方音[iu]在此已初见端倪。

6.[][u][]可押韵。十二戈何·1韵字“歌哦和多柯梭罗何娥”、十二戈何·2·下韵字“戈河峨磨科跎”,在普通话里含[][u][]3个韵母,无法押韵,而《声律发蒙》与《韵略易通》一致承袭了《中原音韵》特点,与十三辙同步——为同韵部字,嵩明方言、云南方言则不仅可押韵,且这些字韵母都读作[o]。

笔者循诵《中峰集》几过,得到这样一个印象:董玘对不同的文章体裁是区别对待的。也就是说,他还是有一定的文体意识的。比如他的奏疏、书札就写得明白晓畅,因为这是一种应用文体,必须看了让人彻底明白自己的主张。而序、记、赋、志铭则写得相对古奥,因为作为一个理学家,董氏要在这些体裁的文章中寄托自己的儒家理想,故文字不辞以模仿经籍来出之。如《陈情乞恩给假省亲疏》:

守门的卫兵用怀疑的眼光看我。他不了解我的心情,他不会认识十八年前的年轻人,他在用眼光驱逐一个人的许多亲密回忆。

7.齐撮不辨。十四车遮·1“嗟奢斜邪遮车赊耶靴”、十九廉纤·2·下“圆盐潜严帘奁”及二十缄函·2·下“缄谈骖泉含参”中“靴、圆、泉”与它词的押韵,正是嵩明方言、滇中和滇南方言片大多没有撮口呼、齐撮难辨的最佳证明。

8.古入声字的保留。关于入声。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提到“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者,以广其押韵,为作词而设耳。然呼吸言语之间,还有入声之别”,可知《中原音韵》书中已没有单列入声字,但是正如李新魁先生所言:“《中原音韵》把原来的入声字‘派入’平、上、去三声,这是为了‘广其押韵,为作词而设耳’,而当时的实际语言中还是保存入声的。”(8) 李新魁.古音概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103. 兰茂《韵略易通》收录了入声,《声律发蒙》更以创作实例展示入声字的韵味。云南方言中至今以不同方式保存了入声字,或文白两读,如“白百黑勒贼”(文言)e-(白话)ei,等等;或直接保留入声调,“全省共有剑川、云龙、洱源、(包括原来的邓川)、绥江、水富、陆良、河口7个县。其中河口方言实际有7个声调,当地居民多半是从广东、广西迁移来的,其声韵调都属于广州话系统。其余6个县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5个调。其规律是古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归入去声,古入声保持独立的调类。这些入声多为低降调,没有辅音尾。”(9) 参看:吴积才,颜晓云.云南方言概况[J].玉溪师专学报,1986(4). 或变调却与官话声调不同方式保留下来,如云南大部分地区读作阳平而普通话不读阳平的字,多为入声字。同时,十五阳唐·2·上“陌勒白客笛”押韵,与十三辙一致。而嵩明方言除“笛”字,其余四字读作[],云南各地,或与嵩明方言一致,或读作[],不一定百分之百相似,却也八九不离十。

四、结 语

综上所述,无论从韵目名称、韵目声调以及韵字的比较,《声律发蒙》与《中原音韵》有更多相似之处,延续痕迹较为明显,语音变化痕迹也较为突出——“鱼模”二分,韵部增多一目了然;《声律发蒙》与《韵略易通》相似性不言而喻,差异性也较为明显,体现为《韵略易通》是对《声律发蒙》创作规律的凝练与理论提升,或可说《韵略易通》是作者创作《声律发蒙》的理论指导,较能体现兰茂音韵理念。《声律发蒙》《韵略易通》对《中原音韵》有较好的延续性,《声律发蒙》为开启童蒙而作,体例不如《韵略易通》严谨,相对口语化,却充分反映出明代语音实际及汉语语音发展变化的情况,既有存古的一面,也有记录时音的一面。

《声律发蒙》韵母系统与十三辙具有一致性,充分承继了中原汉语的特点。同时,韵目平分阴阳、“鱼模”二分等理论与实践的不符、与十三辙的差异,看似不和谐,却昭示了语音发展的新旧更替轨迹。《声律发蒙》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创作成果形式,揭示了汉民族共同语韵母系统继《中原音韵》之后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诸多云南方言因素或在元初,或在兰茂时代便已形成,甚而稳固,《声律发蒙》可视性地呈现出云南方音形成的轨迹及独立发展的脚步。总之,《声律发蒙》容知识性、情意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炉,对后世启蒙教育影响较深,对学者们研究兰茂学术思想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对研究云南汉语方音史更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明)兰茂.韵略易通[M].吴允中,校.明万历山东刻本,明云南刻本.

[2]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二卷[M].铅印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3]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A Study on Lan Mao’s Introduction to Phonology (《声律发蒙》)

ZHAO Jinhua,LUO Yaxi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 Yunnan 653100)

Key Words :LanMao;Introduction to Phonology ; Inheritance;difference;expansibility

Abstract :Introduction to Phonology (《声律发蒙》) is Lan Mao’s phonological work, which is a popular phonological enlightening book compiled in a popular and acceptable way, which makes easy the study of phonology such as the opposite song of the class, or the study of the opposite song, or the study of enlightenment rhyme. The book is a good continuity of Zhongyuan phonological (《中原音韵》), and has a strong consistency with Shisan Zhe(十三辙) in the same period, which fully inherits the Chinese in the Central Plain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onsistency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actice and theory seem disharmonious, but it reflects the actual phonetic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Chinese pronunciation in the Ming Dynasty, thus showing the formation track of Yunnan dialect.

[作者简介]

赵锦华,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献学、汉语史。

罗雅馨,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对外汉语教学。

[基金项目]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地方古籍文献的记忆与多语言接触下云南方言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7XYY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H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506(2019)04-0082-07

标签:;  ;  ;  ;  ;  ;  

兰茂《声律发蒙》音韵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