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的思考——以厦门市海沧区为例论文_陈敏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关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下,社会各界对其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本文试图以厦门市海沧区为例,以规划师的视角,分析海沧区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以期指导城市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使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厦门市海沧区;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均衡发展

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无法紧跟城市发展进程,特别是城市的基础教育设施配套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出现了学位紧缺、上学难的问题,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矛盾。急需进一步优化教育设施的空间布局,寻求合理措施来建立控制体系,推动城市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一、规划背景

1、规划缘起

厦门市海沧区自从2004年以来,根据实际情况先后编制了《海沧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2004年)》、《海沧区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08年)》。这些规划制度的出台,对于当时的海沧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外来人口的不但增加,城市内部人口密度上升,对于教育需求度相伴随增长,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政策方面。由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为了改善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在现有户籍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异地中考高考政策相应有所变化,原有的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入学指标同实际情况相脱节,需要进一步完善。

(2)城市设施建设方面。伴随着厦门市的城市规划的编制改革,要求原有的基础教育设施需要相应进行变革,以此来适应新规划的要求。

(3)规划标准方面。由于现有的学校用地规划指标主要参考以往颁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002年)”,而经过规划的相关内容调整和改革,要求按照2016年5月《厦门市中小学用地建设指标》执行,切实将新规划指标全面落实到实处。

(4)办学机制方面:九年制学校和完全中学建设是厦门市城市规划中一个长期存在的矛盾,通过相关部门的协商和讨论,最终基本确定了小学和初中分离不分设,初中和高中分设不分离的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

基于此,为了使教育资源能与城市规划较好的衔接,确保学校建设的布局合理性和用地可行性,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海沧区的基础教育水平,开展《海沧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2、规划研究对象

教育设施空间体系的内容包括学前教育设施、中小学教育设施、中等职业教育设施、高等教育设施、其他教育设施等。本规划重点研究学前教育设施及中小学教育设施(小学、初中、高中)的空间发展。

二、厦门市海沧区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的特征

(一)中小学教育阶段

1、学位总量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学位需求。

由于海沧区政府相关政策要求,不需要区分户籍,承担了在厦门市居民的人口子女中小学阶段教育义务,所以中小学阶段教育设施负荷较重。据当地的教育部门权威数据调查显示,2016年海沧中小学阶段的在校生中,户籍学生17792人,占全部学生总数的43.15%,其中暂住人口的子女在全部学生总数中占比超过56.36%。从数据中不难看出,该区的中小学阶段设施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

图1 海沧区基础教育阶段生源分布结构

2、以公办学校为主,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教育需求。

根据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当前海沧区中小学阶段教育设施建设主要是以公办学校为主可以有效满足该区人口子女受教育需求,结合民办学校共同发展。

在公办学校建设方面,在解决户籍子女受教育问题基础上,为其他非户籍学生提供受教育机会,从中可以充分展现海沧区对于提供义务教育的政策和原则。

而在民办学校方面,在进入新世纪后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民办学校自身特性,建设周期较短,所以对于中小学阶段教育设施要求要远远小于公办学校,可以满足一些偏远区域的人口子女受教育需求,为民办学校带来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其中主要是为暂住人口提供受教育机会,同时也为部分户籍学生提供就近入学受教育的机会。

(二)学前教育阶段

1、空间布局不均衡。

由于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当前海沧区的幼儿园招生条件较差,幼儿园布局存在严重不均衡的现象。其中公办幼儿园主要分布在嵩屿街道及东孚街道区域,在新阳街道有2所公办幼儿园,海沧街道则只有1所公办幼儿园。

从公办幼儿园的整体办学规模来看,海沧区的规范性幼儿园学位数量较少,难以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受教育需求,这就为民办非规范性的幼儿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公办幼儿园数量较少,民办幼儿园水平良莠不齐。

尽管当地政府通过幼儿园回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办幼儿园的数量,致使区内公办幼儿园增加到163班,占全部班数的30%。但是从数据中可以发现海沧区的公办幼儿园数量较少,仍然是以民办幼儿园为主导,更多的是适龄儿童开始选择民办幼儿园就学,在促进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公办幼儿园的改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民办幼儿园办学素质较低,甚至租赁一些闲置、破旧场地来办学,难以为幼儿的人身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3、优质幼儿园超负荷经营。

海沧区内绝大部分公办幼儿园和优秀幼儿园由于办学质量较高,所以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已经出现了超负荷经营的现象。民办幼儿园尽管数量较多,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规模过小、设施不全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幼儿园办学质量。

三、城市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思考

(一)挖掘城市基础教育设施共性,分类规划

城市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建设,应该按照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分类,不同类别的基础教育设施要求和标准存在明显的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布局。小学和初中阶段由于归属在九年义务教育范围内,所以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应该充分结合区域的人口分布情况相关联;对于部分高中应该寻求资源大范围共享,促进教育园区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教育学位。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设施共性和个性,有助于对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指标量化控制,提升规划合理性。

(二)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基础教育设施,改善农村基础教育设施条件

城市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中,应该坚持城乡一体化原则,在关注城市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和完善的同时,还要注重周边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改善,实现城乡基础教育设施条件全方位提升。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阻碍,城市规划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导致城市和农村之间通过城市规划建成区界线来标示,根据所属范畴来选择城市规划指标或村镇规划指标,为后续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组成内容,海沧区在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中,应该充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有针对性的结合规划建设用地和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城市基础教育设施。坚持城乡一体化规划思路,逐渐淡化城乡规划接线,促进海沧区内基础教育设施可以逐步完善,为户籍人口子女受教育提供学位支持的同时,同样为非户籍人口子女受教育提供学位支持,切实改善海沧区的基础教育设施条件,提升区域教育水平。

(三)确定学校配置标准,优化师资力量配置

海沧区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中,应该严格遵循均衡布局和就近入学原则开展工作,确保区内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及教育质量均衡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更加可观的效益。基于此,应该对现有的基础教育设施布局结构优化和完善基础上,提供充足的基础教育设施用地,优化教育资源均衡。

构筑均衡的基础教育设施网络,坚持“就近入学”原则,无论是学前教育还是义务教育较短,均可以就近供给,满足人口子女受教育需求,而高中阶段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学位平衡供给。对于学校用地条件的建设方面,首要考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用地需要,如果由于用地紧张无法满足学校用地配置要求,可以适当的增加开发力度,尽可能的为义务教育学校的学位需求提供支持和保障。此外,还需要结合学校学生规模均衡配置师资力量,确保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得到充分的教育资源保障,提升海沧区教育水平。

结论:

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希望得到更多更好更公平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对享有公平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教育的公平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已经成为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基石。

本文只是解决设计层面的问题,如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还将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论文作者:陈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的思考——以厦门市海沧区为例论文_陈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