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2005年~2015年艾滋病疫情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论文_杨帆

杨帆

(重庆市石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庆 409100)

【摘要】 目的:掌握石柱县艾滋病疫情现状、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对石柱县十一年的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石柱县2005年至2015年底全县共报告HIV/AIDS231例。2010年以后疫情上升较快,至2015年的5年间报告201例,占全县报告总数的87.01%;外地报告的136例,占58.87%;职业以农民居多,占50.22%;民族中以土家族居多,占58.88%;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较多,占75.33%;男女性别比为1∶0.367;结论:石柱县艾滋病疫情目前呈现低流行态势,今后5年间应加强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群和男男性行为人群(我县的重点人群)等各类高危目标人群和大众人群的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

【关键词】 艾滋病;疫情特征;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R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393-02

2014年,“中国-默沙东艾滋病综合防治合作项目(二期)”在石柱县实施,进一步加大了艾滋病扩大检测以及扩大治疗覆盖面和提高治疗质量的力度,有力的促进了石柱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为深入了解石柱县艾滋病疫情现状,对其流行趋势进行预测,为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5年~2015年共11年间石柱县艾滋病相关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1.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信息系统”[1]。

1.1.2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艾滋病防治战略分析报告。

1.1.3中国-默沙东艾滋病综合防治合作项目工作资料。

1.1.4自愿咨询检测(VCT)资料。

1.1.5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

1.1.6随访管理资料。

1.2 方法

1.2.1应用SPSS系统和Excel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 确认报告地情况

2005年至2015年底,本地报告95例,占41.13%;外地报告流动人口136例,占58.87%。2010年以后外地报告113例,外出流动人口中疫情上升较快。2014-2015二年间石柱县实施“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二期)项目”,在项目支持下加大了检测发现力度,新增加10个快速检测点共计检测70083人,本地检测发现报告数量第一次超过外地检测报告数量。见表。

2.2 人群分布

2.2.1职业分布 职业分布:学生11例(4.76%)、教师1例(0.43%)、商业服务14例(6.06%)、工人17例(7.36%)、农民116例(50.22%)、干部职员4例(1.73%)、离退休人员6例(2.6%)、家政家务待业59例(25.54%)、不详3例(1.3%)。以农民居多,占50.22%;其次是家政家务待业,占25.54%。

2.2.2民族分布 民族中汉族90例(38.96%)、土家族136例(58.88%)、其他少数民族5例(2.16%)。以土家族居多,占58.88%;其次是汉族,占38.96%。

2.2.3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文盲23例(9.96%)、小学77例(33.33%)、初中74例(32.04%)、高中或中专32例(13.85%)、大专及以上25例(10.82%)。以小学、初中为较多,占33.33%和占32.04%。

2.2.4性别比 共计报告男性169例,占73.16%;女性62例,占26.84%。

2.3 发现途径

发现途径以在临床就诊中发现为最多,共计130例,占56.28%;其次在志愿咨询检测中发现44例,占19.05%,其中在实施“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二期)项目”的二年间通过扩大检测策略在自愿咨询检测中发现25例,占10.82%。其次分别为监管场所14例(06.06%)、专题调查12例(05.19%)、体检11例(04.76%)、阳性配偶与献血10(04.33%)。无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

2.4 感染途径

艾滋病的三种感染途径中无母婴感染,其余均有报告。经过性接触传播成为主要途径,共计226例,占97.84%;其中非婚异性性接触、同性性接触和配偶或性伴阳性分别是172例、40例和14例,分别占74.46%、17.32%和06.06%。经血液传播与采供血无关,但与静脉注射毒品有关。

3.分析讨论

3.1 重点人群分析

石柱县出县务工人员每年均在二十万人左右,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员成为处于流动状态,法律、道德和家庭的约束力非常薄弱[2-3],很容易发生卖淫、嫖娼、多性伴等放纵的高危行为,增加了性病艾滋病从疫区向非疫区、从高流行区域向低流行区域、从县外向县内、务工地向故乡传播的风险[4-5]。石柱县目前的HIV感染者和病人主要是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人群感染为主,主要经性传播途径感染。

3.2 流行态势讨论

一是全县艾滋病疫情处于上升趋势;二是由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存在一定的比例呈现男性感染明显高于女性感染的特点;三是流行方式以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从县外传入为主;四是在局部地区与特定人群中出现比较高的比例。

4.结论

应加强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群(我县的重点人群)等各类高危目标人群和大众人群的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控制艾滋病疫情。

【参考文献】

[1]王陇德.中国艾滋病流行与控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120-128.

[2]王陇德.艾滋病防治工作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35.

[3]徐艳,王慧群,孔方等.艾滋病病人家庭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5,(32):4019-4020.

[4]许强国,张丽,张艳梅等.五家渠市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J].医疗装备,2015,(12):93-93,94.

[5]梁德萍,陈风玲.98名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行为调查[J].当代临床医刊,2015,(4):1530-1531.

论文作者: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  ;  ;  ;  ;  ;  ;  ;  

石柱县2005年~2015年艾滋病疫情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论文_杨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