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阅读学习方法_数学论文

试论小学数学的阅读学习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方法论文,小学数学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充分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学生的诸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如何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根本途径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努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机会和条件;致力于了解和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不断总结、改进以致引导他们自觉运用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方法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范围相当广阔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学习活动的诸多方面,而且存在于学习进程中的各个环节。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各具特点和作用,它们组成一个复杂的体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主要通过书本知识间接地认识世界,因此,在众多学习方法中,阅读学习方法仍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学习方法。即令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其基础的、核心的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笔者认为,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适当运用阅读方法,首先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提高自学能力,体现终身教育的要求;其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也有利于沟通不同学科的学习,使学习方法具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收到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效果。

下面就笔者的一些肤浅做法,略述如下。

一、阅读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指导

(一)训练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学习方法”核心是方法。小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到了中、高年级,一般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依据数学教材的内容特点,可着重运用以下几种进行训练。

1.提纲挈领法

就是把一组学习材料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并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进行梳理和归类,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使知识整体的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指导时,应从整体阅读、句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入手,着重引导学生有序、准确地获得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并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即弄清“讲的是什么?怎样讲的?”

如,“十进制计数法”一节。教材通过对计数单位、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记数的符号——阿拉伯数字,数位和位值原则,数位顺序及数的分级等知识的具体阐述,明确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内容,交待了“十进制计数法”必须遵守的规则。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通读这些文字,使之对材料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接着讨论这部分内容是分几层来表达的,引导学生按计数单位和进率、数位和数位顺序、数的分级的顺序将教材分层理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每一层的内容。这样,通过阅读并伴随一系列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便有了较为全面、准确的理解。

2.咬文嚼字法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地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阅读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他们进行推敲:(1)结论中的“同时”是什么含义? 删除“同时”结论还成立吗?(2)为什么要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如果同时乘以或除以不相同的数会怎样?进而引出,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是否变化?(3)零为什么要除外?这样紧扣结论,细琢磨、 深推敲,不仅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也使学生领悟了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

3.融会贯通法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阅读学习时,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在出示例题“计算1/2+1/3”后,有一段启发性文字:它们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学生阅读后,对“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实质含义并不理解。为此,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思考:整数的加减法中“数位对齐”是什么含义?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含义又是什么?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实质都是指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与教材中所提示的内容在算理上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覆合投影片,把“1/2”与“1/3”直接合在一起,其结果不能直接看出用哪个分数来表示,验证上述推理。像这样融会贯通的阅读思考,不仅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而且增强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学习方法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自主学习。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的阅读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事实上,只有当学生真正确立起一种超越兴趣的阅读观,基于学习的不同需要而主动阅读时,阅读学习方法的优越性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指导阅读方法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表明,只有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阅读学习的能力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为此,教师在实践中,应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培养。

1.自觉阅读的习惯

自觉阅读,是主体从无意投入逐渐变为有意投入的过程,它能激发起学生对信息获得与理解的心态,它能跃动起深层次的理性思维。从心理学角度看,即使非自觉目的的随意阅读,也常常能通过这种自觉的心理趋势,使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使阅读过程从兴趣到乐趣,再升华为志趣,实现理解力的飞跃。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自觉阅读习惯应从课前预习阅读和课后温习阅读入手。

(1)课前预习阅读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学生带着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听课,也必定会增强听课的效果。课前预习离不开阅读,为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明确预习的范围和要求。若有必要,还要设计相应的与旧知联系的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或与新知相关的有趣练习题,促使学生主动预习。新授前,还应检查预习的情况。

如,“一个数除以小数”。可提出如下预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第59页和第60页上的内容,初步弄清一个数除以小数是怎样计算的?同时提出思考题:①除数、被除数怎样变化时,商不变?②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③如果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怎么办?上课时,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彼此交换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能完全理解预习的内容,而且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2)课后温习阅读

课后温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的课后温习,不仅能巩固新知、强化记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而且能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客观地自身归因,提高学习的质量。

正确的课后温习方法,应该是回忆、解题与阅读思考的有机结合。那种只解题、不读书的课后温习对正确学习方法、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极其有害的。因此教师要明确提出课后温习的阅读要求,并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在温习阅读后有强烈的收获体验。如:学会了什么知识?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新旧知识有何联系?还有哪些疑问?等等。

2.阅读思考的习惯

阅读学习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思路、顺序或步骤去感知信息这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透过表面的文字信息深入理解其表达的内涵,通过主体的分析与思考,去获得理性的概念或结论,这就需要良好的边读边思的习惯。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只读不思,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其义”也很难“自见”。就数学学科而言,由于其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无一不是思维的结晶,所以离开积极的思维,根本无法掌握数学知识,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为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教师可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划注引思。即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学会标符号、 列标题、写评注、举实例。如“

”标明重点词语,用“?”标出有疑问的地方,用“·”表示注意 ,用提纲式标题摘出概括化的要义,用小段文字注明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认识,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解释教材中抽象的表述等等。如此去感知信息、展开思维,其义自见何需书读百遍。

(2)问题导读。即在提供阅读材料之前, 教师根据教材内在逻辑联系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先巧妙地设置一些问题,用以加强学生的注意,突出重点内容,指引思维方向,提高阅读效率。

如“圆的认识”。学生在认识了圆心、半径的概念以后,要求通过独立阅读认识直径的概念,并结合阅读回答下列问题。①直径是直的,还是曲的?②是直线还是线段?③是一条什么样的线段?如果把一条直径二等分,等分点在哪儿?这说明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有何关系?学生带着如上一些问题去阅读,不仅能纠正一些片面的理解,在积极的思维中逐步逼近概念的实质,而且阅读时主动投入、积极性高。

(3)读后交流。即要求阅读学习后,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投入相互探讨;另一方面要引导交流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

3.读练结合的习惯

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如“圆的认识”中,学习圆的画法。当学生阅读了画圆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后,及时要求根据教材中规定的步骤试着先画一个圆。画好后讨论:①画圆时,有一只脚固定不动,是哪只脚?②在纸面上不停移动的是哪只脚?它是怎样移动的?③同学们画出来的圆有大有小,那么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圆较大,什么情况下较小?最后再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经常进行这样读练结合的教学,潜移默化中,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读练结合的良好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学习环节

阅读学习方法作为众多学习方法中的一种,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这正如教学中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一样,阅读学习方法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内容与场合。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学习目标、任务、内容的不同,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否则将事倍功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适时提出阅读要求,力求使阅读学习方法发挥更佳的效益。一般说来,在以下一些教学环节中进行阅读学习较为适宜。

(一)为引新而读

小学生学习新知,不仅需要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且也需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在一些新知识学习前,恰当地安排一个阅读环节,常常能激发起学生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从而产生新知学习的“自我需要”。

如求“平均数”,学习时要求学生先通过阅读,自己解决教材中的准备题:三个笔筒里装着铅笔(图略),怎样移动才能使每个笔筒里铅笔支数同样多?学生被题中的问题所吸引,纷纷动手画图或实际操作,很快大部分同学找到了“移多补少”的方法。这一阅读操作环节更为巧妙的作用在于,不少学生阅读准备题的同时,也悄悄地阅读了例题的解题过程。于是,认知矛盾产生了:当笔筒个数超过了3 个以至很多个时,“移多补少”还方便吗?例题中的求平均数方法与“移多补少”有什么联系?这时教学例题,学生的思维就会非常活跃,因为新知的学习已成了其自身的需要。

(二)为探路而读

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认知水平的限制或思维方向的偏差产生思维阻滞,此时引导阅读教材,常常能使学生突破定势、激活思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如“圆锥的体积”,在认识了圆锥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教师提出求圆锥体积的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快认识到应该设法把圆锥转化为熟悉的形体,从而得到求积方法,甚至也能意识到这个“熟悉的形体”应该是圆柱体。但怎样才能把圆锥体转化为圆柱体呢?学生一筹莫展。此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阅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读了课本上介绍的实验后,顿时恍然大悟。不待老师要求,纷纷拿起课前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实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愉悦溢于言表。

(三)为释疑而读

主要是指在听课、讨论、解题中出现怀疑或困惑时,而进行阅读。由于这样的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自发进行的,需要一种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立思考的品质来支撑,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持儿童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如,学习平角的概念以后,有学生受平角表象的干扰,认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直线也就是平角。为此学生间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此时,教师不给予简单的判定,而是要求学生再去阅读教材中平角的定义。通过阅读,进一步明确:平角作为一个角应该有一顶点;它的两边是从顶点引出的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

(四)为悟法而读

是指在新知学习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知识本身具有更广泛的迁移性而进行阅读。指导此类阅读,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自觉渗透的意识,同时还要善于从平常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对学生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如“圆的周长”学习后,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去阅读教材,重新回顾获得圆周率概念以及推导周长公式的过程。1.教材上是用哪些办法把圆周长转化为线段来测量的?2.教材是用什么办法发现圆周率的?你自己又是通过几次测量发现的?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适合阅读学习的内容和环节还有很多,上述几点只不过是基于经验的一些肤浅的归纳。如何进一步发挥阅读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构建一个既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又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教学模式,还有特于我们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标签:;  ;  ;  ;  ;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学习方法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