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巴罗盖茨心理思想初探_心理学论文

查巴罗盖茨心理思想初探_心理学论文

查包洛热茨心理学思想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论文,思想论文,查包洛热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按语:

3·A·查包洛热茨系前苏联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所的终身所长,苏维列鲁心理学派的重要成员。他毕生致力于研究先学前期和学前期儿童的心理与教育问题,从人的心理发展的整体观的高度出发,系统研究了儿童的运动、知觉、思维、情绪和个性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成风格的动作心理学理论体系。查较成功地解决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和动因,以及心理年龄的发展规律等问题。他的有关各个年龄阶段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缺漏任何一个阶段都会给发展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以及一个成熟个性的结构应当是其认知素质和情感动机素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的、整体的、多层次的活动系统的思想,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科学遗产,对我国心理科学和学前教育科学的建设亦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一、3.A.查包洛热茨生平

查包洛热茨·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1905—1981)系前苏联著名的心理科学家,心理科学博士,教授,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8年起),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1968年起),苏联教育科学院主席团委员,苏联教育科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终身所长。

查包洛热茨1905年9月12日生于基辅,1930 年毕业于莫斯科第二大学教育系。1929—1931年任H·K·克鲁普斯卡娅共产主义教育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实验员、助教。1931年在哈尔科夫与维果茨基心理学派的重要成员,A·H·列昂节夫,A·P·鲁利亚一起共同组建乌克兰心理精神研究所,任发展心理实验室主任。卫国战争期间,与A·H·列昂节夫一起在战后医院从事伤病员运动能力恢复的研究工作。1943年任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室主任。1958年被选为俄罗斯联邦教育学院通讯院士。从1960年起,任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同年任莫斯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教授,1968年被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和主席团委员。作为苏联心理学的代表,曾赴美、英、日、意大利、挪威、匈、波等国访问,多次在国际心理学、教育学会议上作报告,曾获得过列宁奖金,劳动红旗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和K·D·乌申斯基奖金等。

生前,查包洛热茨对心理科学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工作,为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年龄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大部分事业是用于揭示先学前期和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所涉及的问题有:心理起源和感觉的产生;知觉的起源和结构;形象的形成和调节功能;随意运动,动作和技能的起源和结构;直觉行动思维,形象思维和推理思维(智力动作)的起源和结构;情绪的起源、认知和调节功能,以及心理学中的一个中心问题——运动,定势和个性。可见,查所涉及的心理科学的研究领域是极其广泛的,不愧为一个具有高度修养的心理学家。

查包洛热茨研究活动的核心是人的动作,确切说,是人的活动,他正是在这一领域里建立了完整的,自成风格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称其为动作心理学理论体系,他将动作的问题具体到了运动、感觉、知觉、思维、情绪和个性领域,并且对于积极性的随意和不随意形式,以及在更高水平上的随意形式向不随意形式,不随意形式向随意形式相互转化的形态作了深入研究,从而为解决心理科学中的一个中心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查包洛热茨的主要著作有:《动作的恢复》,(与A·H·列昂节夫合著,莫斯科,1945)年);《随意动作的发展》(莫斯科,1960年);《学前儿童的感知觉教育》(合著,莫斯科,1963年);《知觉和动作》;(合著,莫斯科,1967年);《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合著,莫斯科,1980年)。

作为一名治学严谨的著名学者,查包洛热茨留给后人的科学遗产是极其丰富的。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对推动我国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亦具有现实意义,当然,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本文仅对他的心理学思想体系作一初步探索。

二、查包洛热茨对心理科学的主要贡献

如前所述,查包洛热茨整个科学研究的核心是人的动作的问题,围绕这个核心,他将研究的视角伸向了人的运动、感知,思维,情绪和个性等心理领域。当然,这一探索是逐步进行的,经过了一个由浅入深,由零散到系统的过程。综观他整个研究工作的内容,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来论述;

(一)战前阶段的研究工作

查包洛热茨在心理科学领域里的研究活动,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果茨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维列鲁学派的重要成员。从30年代初始,他与列昂节夫一起合作研究了系统发育中心理产生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尔后成为苏心理学体系中重要原理的有关心理起源和感觉产生的科学假设。之后,查包洛热茨便开始了自己在儿童心理学领域里的独立的科学研究工作,并领导哈尔科夫国立师范学院心理学研究室的工作直至卫国战争开始。

战前阶段,查在儿童心理科学领域里的主要科学研究工作是用于揭示儿童外部的实践活动与内部的心理活动之间的起源联系,并从这个视角出发,追溯了儿童知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

在分析儿童外部的实践活动与内部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时,查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是始于符号,理论,而是始于实际动作。儿童正是在摆弄实物的探究性的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实物的多种属性,他们开始留意这些属性,并使自己的动作主动地去适应它们。查认为,这种摆弄实物的活动,既包含了认识要素,也包含了操作要素,它们是形成儿童对周围世界生动反映的重要手段,只有在这种动作之后,知觉和思维才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表现出对解决所面临任务的预测;然后才展现为带有一定目的,动机和任务的特殊活动。

在揭示儿童外部的实践活动与内部的心理活动之间起源联系的基础上,查又展开了对儿童知觉与思维等一系列认识过程的研究工作。

先是在三十年代初对儿童知觉问题的研究。内容是分析学前儿童和学龄早期儿童对童话、寓言、话剧和绘图作品的感知特点。在实验基础上,查得出一个结论,当儿童在感知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时,具有一种演绎与作品主人公“共同动作”的表现性动作,这时,他好像成了所发生事件的参加者,然后在这种共同动作的基础上,才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在想象的情景中用思维去感知文学作品内容的动作。同时,查的研究还证明,“共同动作”不单具有促进理解的一面(例如,对童话),也有妨碍理解的一(例如,对寓言)。为了理解后者的本质和含义,必须要有相应的“内部动作”。这一研究促使查在心理学中首次引入了“特殊感知动作”这一概念。

以后,查又运用这一术语探讨了在对物体形状进行触觉感知时,手所履行的那一职能。他的研究证明,被试在触摸物体形状轮廓时,手的动作是否积极、主动,将直接影响到他能否在头脑中建立起对该物体的完整形象。查三十年代对儿童审美知觉和触觉知觉的研究成果为他六十年代与∧·A·温格尔和陈欣科共同建立的知觉动作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研究成果也被列昂节夫运用到了知觉反映机制形成的假说之中。列认为,感受系统的活动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外来影响多种属性的模拟。

查包洛热茨又进一步发展了A·H·列昂节夫有关反映机制的观点。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这样写道:“在我们的研究中,成功地发现了先学前期儿童和学前期儿童在进行知觉模拟动作时功能的规律性变化。同时,我们还弄清了模拟过程的某些复杂的矛盾的特点,表现为,一方面,它是主体藉助自己动作和某些类似动作去再现被感知客体的形象;另一方面,它要求将所获得的信息释译为自己已熟知,并很好掌握的感知操作“语言”。可见,主体在模拟客体的同时,也进行着客体对主体的模拟。只有这种双重的改造,才可能形成完整的,经过矫偏的形象。从查的这一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研究具有双重指向性,既解决普通心理学问题,也解决心理的起源问题。

三十年代,查还对儿童思维问题作了研究。他的初期研究表明,儿童思维过程是这样产生的,先是形成在解决一组任务时产生出的实际概括,然后再将在解决一组任务时形成的动作方式,迁移到解决另一组任务中去。与司汤达、皮亚杰等人得出的结论不同,查认为,如果学前儿童具有足够的摆弄物体的经验的话,那么,他们完全能够进行理智的、并合乎一定顺序的推理,也能在此基础上作出结论。以后,这些在摆弄实物中形成的概括性经验。又成为他掌握语言符号的基础。这部分研究成果,成为查副博士论文“实践要素与语言要素在发展儿童思维中的作用”中的主要内容。该论文的一个核心思维就是强调是动作,而不是符号,是分析思维的出发点。

显而易见,查十分强调内部的心理活动源于外部的实践活动这一观点。查认为,实际概括,既是一种动作体系,又是一种操作体系,也是一种形象体系。这里,根据起源学上的分析。它们的所有属性都可以回归到一个中心点上,动作体系可以衍变为操作体系(其中,包括内部操作,既不露痕迹的动作,也可称为外部动作的结晶),同时动作体系也可以转化为形象体系,根据这种起源学上的分析,查得出结论,思维即动作。

在阐述查三十年代对儿童思维的研究成果时,还需要突出查在分析思维和寻找衡量智力标准时形成的一个观点,即理智内容的具备未必是与理智的形式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但它们却是不等同的,例如,本能的动作,也可能被误解为是高水平上的理智动作。查力图找出活动,首先是动作的形式和结构在变化的情况下衡量智力的标准,他发现,即使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智慧动作也具有两个层次,即一种动作通常成为另一种动作的目的……以前是统一的动作,现在似乎分割成了两个部分:理论的和实践的,对任务的思考和它的实际解决。

上述查对智力动作结构的划分,以及对这一结构中各种成分在意义和功能上的区别,为查战后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它涉及到了人的活动的结构,揭示了在任何一种活动的内部都具有定向成分和执行成分这一重要事实。

现在,我们可以对查战前阶段的工作作一小结:这一阶段查所从事的主要科研工作是探讨儿童的实际动作在他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主要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研究,查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儿童在多种形式中显示出来的对现实的心理反映,是他们对周围世界实际了解的衍生物,因此,儿童头脑中有关周围世界的表象,并不取决于如何在理论上,而首先取决于在实践中如何向儿童显示这一世界。查的这些思想,后来又在他对情感的起源和形成儿童对成人态度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卫国战争时期的研究工作

即便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查包洛热茨,这位苏联心理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也没有中断自己的科学事业。战争期间,他与A·H·列昂节夫一起在战后医院从事伤病员运动能力恢复的研究工作,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他在“动作恢复”一书里作了详尽记载,书中,他着重阐述了运动机能恢复的心理学基础。

在战后医院工作期间,查包洛热茨科研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对象仍然是摆弄实物和使用工具的动作,但视角与前不同,即他主要是探讨摆弄实物和使用工具的动作本身,而不是把它作为形成认识动作的基础。

在这一研究中,查碰到了定势问题。在“动作恢复”一书中,他给动作定势下了定义,描述了它们在动作恢复过程中的变化阶段,并探讨了定势与整体活动的联系。他的研究有力地证明,运动定势的变化,不仅与个别的运动操作和个别的动作变化联系在一起,而且还与整个活动,它的动因和个性的一般倾向联系在一起,查首次拟出了运动、知觉和个性定势的层次关系。指出,前者的变化是在个性一般定势的前提下进行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查又继续了对定势这一术语,以及定势与活动相互关系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查提出了以下观点:定势是个体的机能组织,它会在个体的活动过程中留下痕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查把活动、动作看作是特殊的机能系统,在它的组成中,查区分出了外部的“执行性动作”,也区分出了组织这一动作的手段,他称其为是内驱力。查指出,后者并不包罗“纯粹的准备”和定势,而只包含活动和动作机能系统潜在能量的部分实现。内驱力,与其说是一种实现,不如说是行动的可能走向。但查认为,这种有动作伴随的、可以察觉的、但尚未实现的,或者是以独特方式已经实现了的机能潜力对进行外在的执行性活动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恢复伤残战士运动机能的工作中,查还常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为达到客体目的而进行的个别劳动或运动任务的完成,仅仅是从外部改变了活动,却没有导致主体内部组织的改造,结果造成主体本身与活动的目的毫不相干。经过缜密分析,查得出结论,他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主体内部缺乏完善运动机能组织的内驱力,内驱力与人的个性定势,以及决定他对情景态度的活动动机有密切联系。

以上是查在卫国战争期间所进行的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如果对此作一小结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他的工作为增添心理学中一个新的章节,即“内驱力和个性”提供了最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他后来付诸全部精力探讨的随意活动和动作产生、发展、形成,以及它们的调节和机能构造机制这一心理学中的核心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战后阶段的科学研究工作

战后阶段是查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辉煌成果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不仅涉及了心理学中的一些新的问题,而且还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将原有的研究成果作了更系统、更全面的加工整理,从而使自己的研究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和飞跃,为建立他的自成一体的动作心理学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

查在战后阶段所作的科学研究工作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一是1943年——1960年他在俄罗斯联邦教科院心理所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室任主任时负责领导的工作;二是1960年苏联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成立。他任该所所长时负责领导的研究工作。下面我们分别论述。

⒈1943年——1960年的科学研究工作

在俄罗斯联邦教科院工作期间,查与他的同事和学生共同探讨学前儿童各种运动技能的形成问题。他们认为,这种技能的形成,是儿童以后掌握任何一种新的行为类型的模式。在研究中他们发现,无论掌握哪一种新的动作,儿童都是从观察完成任务的条件入手的,然后才转入完成任务的过程本身。可见,这里定向要素起着决定作用。儿童能否顺利地掌握某一动作,取决于他能否按一定顺序全面仔细地观察所处的环境。因此,从教育角度来看,传授新的动作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由成人组织儿童对任务作全面定向。

在研究上述问题时,查追踪了动作的定向要素与执行要素相互关系的变化过程,这里包括了解定向的多种类型,以及在掌握某一动作过程中和年龄层次上定向的变化特点。研究发现,定向的最初阶段,大都具有展开的特点,包含“尝试”动作,以后逐步转化为内部形式,并不易被观察者发现。查指出,这种由外部的展开的定向形式向内部的隐蔽的定向形式的转化,在不同年龄儿童掌握同一动作时也能够观察得到,儿童年龄越小,在定向中外部运动的成分所占的比重就越大,以后才逐步转化为内部动作。

这些事实使查得出结论,定向的内部形式出自于它的外部形式。心理过程的本身不是别的,正是在内部形式中完成的定向动作。查揭示了心理过程、心理素质的形式与实际活动之间所存在的依赖关系,指出,正是在实际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儿童学会了对完成这一活动条件的定向,形成了新的定向动作类型,从而也产生了新的心理动作。当然,内化现象并不是查首次发现的,但他的新贡献在于,他是把内化理解为是外部定向动作转化的机制。这为研究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内部心理动作的具体特点,了解它的内容和结构开辟了新的道路。

⒉1960年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

1960年,世界上第一所综合性地研究学前儿童各种生理、心理教育问题的研究所在苏联成立,查包洛热茨任该所的所长,这使他有更多的主动权来研究他所感兴趣的问题。这一时期他和他的同事与学生们似乎又返回到了哈尔科夫年代的研究方向,但已经是在新的基础上的回归。他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重新探讨了感觉、知觉、思维、情绪和个性结构等问题,并将这些研究成果纳入到一个共同的体系——动作心理学体系之中,从而为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我们分别论述他在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

有关知觉的研究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查包洛热茨与他的同事陈欣科、∧·A·温格尔一起又深入研究了儿童的知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通过形成和完善知觉动作来发展儿童感知觉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基础就是查包洛热茨有关知觉问题的学说。该学说的要点如下:①查认为,知觉过程就是人所完成的旨在观察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发现和记住它们的外部属性与关系的特殊的知觉动作体系。儿童知觉的发展就是循序渐进地掌握越来越复杂的知觉动作,而每一种与形成定向动作的一般规律相适应的新的动作类型的掌握都要经过一系列阶段;②查指出,既然新的知觉动作的掌握是用于解决正在形成的实际活动中的新任务,那么实际活动的一般特点也就决定了儿童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例如,1 岁儿童视知觉的发展特点是与形成对实物的抓握技能和儿童在空间的移动活动联系在一起的;2—3岁儿童知觉的特点是与掌握使用实物和运用最简单的工具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特点是与从事有效果的活动(画画、泥工、剪贴、建筑活动)联系在一起的;③儿童的实际活动是在成人指导下,在有组织的和偶然的教育和教学影响下进行的,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步掌握了前人所积累的社会经验。在感知觉范畴,这一社会经验体现为经过加工整理的感觉标准体系,它包括几何形状体系,色谱体系,通用的音高标准体系和语言体系。

有关思维问题的研究

六十年代,与研究儿童知觉发展问题同时进行的,是对儿童思维问题的研究。查包洛热茨与他的合作者、继他去世后担任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的H·H·波特吉雅科夫一起领导了这一专题的研究工作。他们仔细分析了学前期具有的各种思维类型,特别探讨了学前儿童主要的思维形式——直觉行动思维和直观形象思维形式的特点,研究了在先学前期和学前期的各个阶段上思维动作形成的过程,以及由直觉行动思维向直观形象思维和推理思维过渡的条件和规律。他们还探讨了在学前期形成儿童反映周围事物现象基本特征的概括表象的可能性,并找出了形成这一表象的认识手段,其中之一就是能够表述物体与现象关系的直观模型。这一专题的研究成果后来在H·H·波特吉雅科夫的著作中得到详尽的阐述。

有关情绪问题的研究

从七十年代起,查又涉及了心理学中一个最复杂,而又最少得到研究的领域——情绪领域,开始探讨情绪的起源和本质,后来这一研究系列又由他的同事和学生继续进行下去。与别的研究者不同,查把情绪看作是对现实反映的特殊形式,他认为,依靠情绪可以实现对行为的校正。在研究中,他发现,在情绪形式中对现实的反映常常是一种“偏激”的反映;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绪表象,它把对儿童具有决定意义和价值的客体、情景与观念的特点加以突出和夸大化。

查追溯了儿童情绪表象产生的主要阶段,指出,这些表象最初是在儿童的实际活动过程中,在他们与周围人们实际的相互关系中形成的,常常是儿童先完成一定的行为,经受成人肯定与否定评价后的情绪体验;然后儿童转向先在情绪中预料自己行为的结果,把它们在充满情感色彩的画面上“表演一番”,这可以帮助儿童纠正自己的行为,使其与期待的结果相符合。查认为,在形成预见性的表象中,掌握社会上的道德标准起着主要作用。

以上我们分别论述了查在战后阶段对儿童知觉、思维和情绪问题的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查心理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就是他把每一种心理过程(知觉、思维、情绪)的发展都看作是掌握旨在解决一组任务的特殊的动作类型。例如,在知觉过程中,这种动作是区分和记住物体的外部属性;在思维过程中,这种动作是区分与概括物体与现象的关系;在情绪过程中,则是依靠情绪的力量实现对个体具有意义的情景的评价。

在所有这些动作的形成中,我们还可以追寻到一个统一的规律。即它们都包含着掌握观察客体和情景的相关类型。所有这些心理动作都是在儿童有意识的实际活动中形成的,它包括在活动过程中掌握的外部定向形式向其内部形式的过渡。

由此可见,在查对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中,始终贯串着维果茨基提出的有关儿童心理过程是由社会间接决定的思想和∧·H·列昂节夫提出的运用活动观点去分析心理现象的立场。而查包洛热茨的贡献在于,他证明了将上述思想运用到具体的心理研究中的有效性,同时他把维果茨基有关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具有间接性质的论断,推广到了解释儿童所有的心理发展上。指出,有关外部定向动作向内部定向动作的过渡在儿童所有年龄阶段上都是实现的,只不过进行的方式不同,效果也随之不同。

(四)生命历程中的最后乐章

在生命历程的最后年华,查包洛热茨没有安享晚年,而是将自己的余力用于从理论上总结儿童心理年龄的发展规律,这部分研究成果组成了他创造性遗产中的特殊篇章。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和动因,是这一时期查探讨的中心问题之一。查是从辩证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来阐释这些问题的。他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和现象相互关联的系统。这里个别的心理过程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作为儿童整个个性的特征发展的。其实质就是儿童内部矛盾自我运动、产生和不断克服的过程。查揭示了其中一对基本矛盾,这就是儿童日益增长的生理、心理潜力与以前形成的与周围人们相互关系的模式和活动方式之间的矛盾。他认为正是这对矛盾造成了年龄危机,即心理发展中的飞跃,它导致了向下一年龄阶段的过渡,表现在确立新的相互关系的模式和掌握新的活动方式上。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对矛盾,查认为有必要在这一领域作进一步的探索。

在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和动因问题时,查还遇到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如何解释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查很注意揭示它们之间的辩证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先天素质和机能组织在个体发育中的成熟过程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既不是决定心理形成物的内容,也不是决定心理形成物结构的决定性条件。而社会环境,儿童要掌握的那部分社会历史经验才是他心理发展的源泉,才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把这一社会经验转化为儿童的个人财富,把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转化为发展过程组成部分的途径,就是儿童与周围人的交往,以及由成人组织和指导的儿童自身的活动,而在这一活动内部是能够保证心理过程和心理素质形成的定向要素。

此外,阐明各年龄阶段对形成相应的心理属性和心理素质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描述每一年龄阶段新的心理形成物的主要特征,揭示个性的多层次结构,也是查后期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更是他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在分析多年来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所作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查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儿童期是几个在质上具有自己不同特点的阶段组成的,每一阶段的标志就是神经系统的成熟过程与心理发展的成熟过程之间构成的某种相互比例关系,而这种相互关系的特点又是由该时期儿童从事的活动类型的特点决定的。查认为,每一年龄阶段对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它们为建立未来个性的某级阶梯——在认知领域和情感动机领域的新的心理形成物创造了最适宜的条件,查指出,如果错过发展的某一阶段,没有很好利用每一年龄阶段对发展具有的独一无二的潜能,那么,就会给未来个性的成长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那么,各个年龄阶段新的心理形成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对此,查首先将新的心理形成物区分为两大类,即认知领域和情感的动机领域的。然后,查又按照年龄阶段的顺序对其特征分别作了如下描述:他指出,先学前期具有的新的心理形成物的主要特征是在对周围情景进行感知水平上实现的知觉动作的产生;学前期——是在直观形象水平上实现的对周围世界进行假想改造动作的产生;学龄期——是在抽象概念思维水平上藉助符号系统实现的智力动作的产生。而在情感动机领域,最早形成的是对周围亲近成人的爱和依恋,以及对他们的同情和关心;然后这种情感迁移到了更广泛的人际圈子,其中有成人,也有同龄人;最后才形成了高级的社会情感。

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查对各个年龄阶段新的心理形成物的区分和描述还是初具雏形的,他的一个最重要的,但在他生前尚未得以实现的思想是,他认为,应当把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形成,看作是能够调节其行为的整体水平的形成,它体现为在一个水平上的认识素质与情感动机素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构的产生。这个思想不仅对丰富年龄心理学,而且对我们从新的角度理解一个成熟个性的结构亦具有重要意义。在查看来,一个成熟的个性结构是在反映现实和对主体活动进行心理调节方面具有并列从属关系的,一个结构驾于另一个结构之上的,统一的,整体的,有层次的活动系统。

标签:;  ;  ;  ;  ;  ;  ;  ;  

查巴罗盖茨心理思想初探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