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论文_马文竹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论文_马文竹

马文竹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

目的:阐述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取得的成绩和面临问题。方法:从分子生物学与中医基础理论、分子生物学与中医临床研究及分子生物学与中药三个方面阐述目前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结果:分子生物学无疑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世界化的催化剂,所以把分子生物学引入到中医药研究中已经是必然趋势。结论: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中医药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中医药;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01802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止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文献资源,形成了独特而系统的生命科学理论,逐渐以其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副作用少等优势而被世界所认可。然而这对于中医药本身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并且走向世界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而分子生物学无疑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世界化的催化剂,所以把分子生物学引入到中医药研究中已经是必然趋势。

1分子生物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11分子生物学在藏象方面的研究

111基因在藏象方面的研究:

中医脏象学说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生殖,肾生髓。而DNA承载着所有遗传信息,通过DNA的复制会传递给子代,成熟的精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受精卵中的DNA包含了来自父母双方的全部遗传信息,DNA稳定是维持集体稳态的中心,在体外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DNA修复通路正常,细胞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分化,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保证DNA的正常遗传和机体的自稳态[1]。张晓文等[2]鉴于基因对衰老的调控作用同中医关于肾气盛衰对衰老的决定作用有一定的相似性,推论出“肾主生长发育”的实质就是基因调控,从而深化了对中医“肾气”的认识,为从基因表达与调控角度阐述补肾中药延缓衰老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启示。

112分子生物学在脏腑功能方面的研究:

刘福春等[3]通过3HTdR掺入细胞核DNA的方法,发现“阳虚”动物骨髓细胞DNA合成率下降,认为中医肾主骨藏精生髓理论与促进核酸蛋白质代谢有关。中医脏象学说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通过脾气虚证大白鼠模型LPO及其相关抗氧化酶变化研究,提示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在生理上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或)含量的正常,从而维持了生物膜的正常功能认识相类似,对中医“脾”的本质的现代科学解释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12分子生物学在中医体质方面的研究: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向,指导预防和治疗的学说。体质学说开创于《黄帝内经》,成熟于明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有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使用价值,近年来深受学术界的重视,在中医体质学说中引入分子生物学有助于探讨体制的本质。王琦的研究结果表明痰湿体质与人白细胞抗原(HLA B40)关联,肥胖人痰湿体质与HLAAl1,HLAB40 关联,提示肥胖人痰湿体质有一定的免疫遗传学基础。

2分子生物学在中医临床反面的研究

第18届国际遗传学大会的与会科学家认为人类不论是器质性疾病还是功能性疾病,都可以从基因上去探究病因,寻找防治方法,编制各种疾病的基因表达谱,从诊断上便于基因检测;对疾病的治疗,不管在现在还是在将来。都将从调控基因的功能着手,即从修饰或改变基因的表达与基因产物的功能着手,而不是以改变与纠正基因的结果为主要手段。特别是陈竺院士对砷制剂和三氧化攻毒理论及毒性中药的在认识打下了基础,也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下,使用中药制剂能够从分子水平得出疗效确切的客观依据,不仅证明了中医药的有效性,而且提示了中医药治疗这类疾病有着广阔的前景。

3分子生物学在中药学方面的应用

31分子生物学在中药药理机制方面的研究:

中药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的基本环节是药物分子与生命分子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中药发挥作用必然会引起从遗传信息到整体功能实现中多个层面的结构与功能状态的改变,而决定这些层面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是基因。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学者开展了中药干预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初步证明中药作用与其生物活性成分调控基因的表达有关。我国学者曾对人参、黄芪、青蒿、淫羊藿、银耳、灵芝等药对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调控机体的免疫反应做了探讨。

32中药材的鉴定:我国药材资源丰富,药用动植物约1万余种,但目前使用的药材来源复杂,时有互混、互代、以假充真现象存在传统药材鉴定方法主要从药材的形态学特征、理化特性等方面进行鉴定,这种方法对于鉴定动物药、破碎中药以及特殊部位入药的药材,特别是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贵重野生药材难度较大。蛋白电泳法和和核酸分析法作为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正在中药鉴定工作中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核酸分析方法主要有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PAPD)、高特异性PCR 扩增(PCRRFLP)的特定片段的限制性位点分析、DNA序列分析、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法(AFLP)、基因芯片技术。

33培养优良品种,提高药品质量:我国采用的中药大多数为栽培品种,长期培植会发生品质老化,病毒寄生蔓延,种植费时费工繁殖系数低等一些列问题,借助基因遗传工程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药材品质,提升药材安全性,还可以制备一些外源编码的产物。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洋地黄培养细胞的生物转化研究。筛选出高产细胞并获相当好的遗传稳定性,另外已培养出抗癌活性成分三尖杉酯含量高于原植物的三尖杉培养细胞。

综上所述,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正在高速广泛的发展,短短十年间,就在,农业生物工程环境保护、医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飞跃式发展,中医药学更应顺势而为,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分子生物学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目标,加速中医药国际化步伐!

参考文献

[1]沈自尹,黄建华.从淫羊藿激活内源性干细胞探讨“肾藏精”的科学涵义[J].中医杂志,2010,51(1):8-10

[2]张晓文,宋清.从基因角度探讨“肾主生长发育”的本质[J].中医药研究,1996,03(2):5658

[3]刘福春.淫羊藿对羟基脲所致“阳虚”动物骨髓细胞DNA合成率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0):626

[4]陈苏红,王小红,王升启.中药影响细胞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9):515.

论文作者:马文竹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1

标签:;  ;  ;  ;  ;  ;  ;  ;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论文_马文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