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时代突发新闻报道的“快”与“慢”论文

浅谈信息时代突发新闻报道的“快”与“慢”论文

浅谈信息时代突发新闻报道的“快”与“慢”

张贝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晚报

摘要: “更快更灵动,更慢更优雅”,这是2014年,时任《南方都市报》总编辑的任天阳为报社将来的发展规划的两条方向,在当时国内纸媒已被普遍唱衰的大背景下,《南方都市报》决心“两条腿走路”:包括APP、网站、微博及微信平台的发展讲究“快”,更注重传播的快速、及时、高效、互动;而报纸平台则坚守一个“慢”字,通过独家视角和独特策划,确保内容的无法复制性,给读者带来慢阅读、深阅读的良好体验。

关键词: 新媒体;新闻采写;纸媒;青岛晚报

近年来,在中央到地方纷纷提倡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站、“双微一端”等新型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更快更灵动,更慢更优雅”——《南方都市报》提出的这一发展方向是许多传统媒体、特别是传统都市类媒体努力的目标和愿景。但受制于从业人员素养、考核方式及新闻内容生产流程等因素,在新闻采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快”依然是“王道”,而“慢”则越来越难有市场。

除了创新的超微纳米气泡技术,东芝DGH-117X6DZ机身简白大方,宜室宜家。11公斤洗涤、7公斤大容量烘干,隐藏式的操控界面,与年轻懒癌用户的需求完美契合,在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涌现,MUJI风方兴未艾的时下,东芝DGH-117X6D不失为一款明智之选。

一、“快”不是快餐“慢”不是拖延

众所周知,无论经济社会发展到何种地步,“真实性”永远是新闻的生命线,而除此以外,“时效性”或称“迅速及时性”则紧跟其后位居第二。正因为此,在新闻行业内,提到新闻采写的“快”与“慢”,“快”无疑远远胜过不受待见的“慢”。在专业研究领域,美国新闻学者希伯特的名言——“我们常说没有比昨天的报纸更老的东西了”可佐证这一观点,现实生活中,前一天甚至的报纸几乎不会引起人翻看的兴趣。因此,在日常内容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编辑部领导都会要求记者第一时间拿回采访素材,第一时间成稿编发,第一时间面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为抢占更多新闻资源,赢得更多读者,十余年前国内绝大多数晚报甚至纷纷将下午出版时间调整为上午出版。

综上所述,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型媒体,在新闻行业,很多时候,许多时候,“快”是无往不利的“撒手锏”。但许多时候,想要够“快”,就要牺牲很多东西,如新闻事件的细节、背景、影响以及深层原因。2016年和2018年,《青岛晚报》校园记者团曾两次对读者进行过走访调查,六百余名读者中七成以上表示,现如今虽然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但各大客户端和微信、微博发出的内容重复率和相似度极高,写作手法生硬类似公文,让人愿意仔细阅读的内容极少,很多时候根本不愿意再次打开。通讯员来稿简单编辑一下就发稿,很多时候连“我局”、“我部”都删不干净;难得在获取新闻线索后证实一下,却不知道起码应该做到“三方见面”,关切利益方三言两语不加证实就直接刊发采用……在片面强调“快”的指引下,“慢”被认为是拖延、能力不强,“慢”背后的精心做足功课、精心采访制作被鄙视,体现基本功的“快”则被误执行成为“快餐”,大批要素不全、未经证实、粗制滥造的新闻稿充斥报纸、电视和新媒体,尤其以新媒体为重。

二、不同考核方式衡量新闻的“快”与“慢”

与近年来野蛮生长、蓬勃发展的自媒体相比,传统媒体以及传统媒体兴办的新型媒体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专业和权威,但在现阶段一味崇尚“快”文化的新闻行业中,记者的专业价值、媒体的权威价值正在迅速而普遍地被消解。

首先,为了“快”,更多记者选择不去现场。做过记者,尤其是社会新闻记者的人都知道,想要做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判断力、交流能力和写作功底缺一不可,但“去现场”无疑是最重要的。据说,甘地曾经说过,“我猜想,当我死后站在天堂之门的时候,碰到的第一人会是一名美联社记者。”《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第3页)一书中曾这样自豪地提及他们的记者遍布天下,同时也强调了记者去现场采访的重大意义。但现如今,为了“快”,更多媒体的记者宁愿通过拿“通稿”、打电话等方式,而不愿意去现场,毕竟去现场需要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和资金。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

其次,因为业务能力欠缺,更多记者宁愿选择“快”而逃避“慢”。在现代影视作品中,记者这个行当显得既温文尔雅又“高大上”,衣着光鲜地出入各种酒会、见面会,几乎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拿到惊天新闻素材。但实际上,整个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充满了艰辛、枯燥和杂乱无章,和新闻事件当事人接触的过程大多数很难说有良好的体验。为了避免和各类难缠的人物打交道,更多年轻记者更喜欢选择逃避。因为难缠的形形色色的当事人会增加新闻采访投入的成本,让新闻采访更“慢”,更艰难。

范小青,女,1955年7月出生于上海松江县,1958年随父母迁往苏州,1974年插队到吴江县湖滨公社红旗大队务农,1978年初考入江苏师范学院 (现为苏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留校,担任文艺理论教学工作,1985年初,调入江苏作协从事专业创作。现为江苏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198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出版发表《裤裆巷风流记》《老岸》等长篇小说11部,并有文字被译成英、日文介绍到国外。创作《费家有女》《新江山美人》等电视连续剧百余集,创作字数达1000万字。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第三,不合理的考核机制逼着记者选择“快”。第一时间拿素材、第一时间完成采访、第一时间刊发,这是大多数媒体对新闻采访的统一要求。拿到“第一”,同样题材的新闻稿件会拿到很多加分,尤其是同城或同类媒体中的“第一”,而一旦落后,一切都不再有价值,或许还可能会被扣掉管理分。为此,越来越多的记者,特别是新媒体记者被逼着选择“快”,而逃避“慢”。

三、结语

为此,笔者建议,要想制作出更多拥有独特视角、打动人心细节、社会反响巨大的新闻作品,不管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理应分头制定不同的考核方式,而不应只顾抓眼球搏“第一”。同时,对新入职记者应该加强理论和实践培养,提升新闻采写能力,不应一味求“快”,在“快”和“慢”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参考文献 :

[1]高长利.新媒体时代新闻采写的转型策略[J].新闻传播,2018(23):119-120.

[2]于欣冉.新媒体采编人员“三种能力”的构建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8,2(19):150.

[3]谢宝全.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编辑业务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8,4(02):83-84.

标签:;  ;  ;  ;  ;  

浅谈信息时代突发新闻报道的“快”与“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