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关节镜与传统方式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关节功能评分、复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比较论文_王延嗣 冯阳 王飚 黄尔丹 黄常红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目的 比较创伤关节镜与传统方式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关节功能评分、复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研究组给予创伤关节镜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关节功能评分,复位情况、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骨折关节功能分别是(82.68±3.64)(66.45±3.91),满意度分别是97.5%、75%,研究组患者复位情况等显著好于对照组,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关节镜比传统方式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效果更好,故创伤关节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创伤关节镜;胫骨后侧;骨折

胫骨后侧平台骨折,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出现膝关节功能严重受损、慢性坍塌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后极其不利[1]。本次主要研究,创伤性关节镜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占16例、女性占24例,最低年龄为33岁、最高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43.23±1.2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占15例、女性占25例,最低年龄为32岁、最高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42.42±1.1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方式进行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并给予硬膜外麻醉,在后外侧切口,选择位置,锁定接骨板,在放置外侧髁后侧的同时,拧入螺钉并放置引流管,最后缝合,手术后,抬高患肢,加压包扎48小时,并给于抗生素。

研究组给予创伤关节镜进行治疗,硬膜麻醉后,放置关节镜,探查韧带、半月板损伤情况、软骨面塌陷情况、骨折块移位情况、关节内结构,定位患者的骨折分型,并进行复位固定治疗,对Ⅰ型患者采用克氏针固定,并在经皮固定钉入3枚空心螺钉;对于Ⅱ、Ⅲ、Ⅳ型骨折患者,先切口,暴露出骨折线,并顶棒撬拔冲顶,复位塌陷关节面,置入骨缺损区自体髁,使用钢板固定,将患肢抬高,并加压包扎48小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1.3效果评判标准

满意度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越满意;关节功能评分主要包括外翻、膝内翻、弯曲能力、伸展能力,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功能恢复越好;骨折复位标准:良好:稳定性好,疼痛低,行走能力较好。

1.4统计学意义

本篇文章出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x±s”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c2检验,P<0.05则表明数据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关节功能

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骨折关节功能分别是,研究组患者显著好于对照组,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手术前应对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准确的定位,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有利于预后[2]。胫骨后侧平台骨折部位由于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因此会导致手术过程中医生视野不清的状况,导致误伤组织和血管的情况发生,导致手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的关节功能极其不利。在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不仅对合并损伤治疗的要求较高,而且对骨折固定牢固性和骨折复位的要求较高,手术结果需要保证关节功能的恢复。

传统方式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在恢复关节稳定性方面较差,术后患者易出现严重疼痛和关节僵直的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预后存在较大问题,局限性较大。患者骨折后容易出现半月板损伤和韧带损伤的情况,传统手术方式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时间较长、难以解剖复位关节面、并发症较多[3]。创伤关节镜的优势是:创伤较小、手术的切口较小、视野较为清晰,医生对软组织的剥离情况较少,手术可直接观察患者的半月板和交叉韧带情况,不需要暴露关节腔和关节囊,这就给医生了解骨折移位、软骨碎片、清除关节内积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创伤关节镜可更为彻底、显著的清除关节内积血,预防游离体的形成,有利于软骨复位情况,有利于减少术后感染,有利于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等情况发生。除此之外,创伤关节镜克更快的恢复关节的稳定性,更明确手术的治疗位置,给患者所造成的痛苦也较小,上述原因不但改善患者的预后,而且促进患者恢复关节功能。手术过程中不需要打开关节囊,对软组织剥离少,不需要暴露出关节腔的情况,不仅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感染情况,而且便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综上所述,创伤关节镜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傅升培.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和传统切开手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2):165-168.

[2]金国华,赵胜春,陈欣.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对改善其膝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6):1171-1172.

[3]张成宝,崔晓伟,苏甲.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创伤性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疗效[J].哈尔滨医药,2017,37(3):254-255.

作者简介:王延嗣,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五区医师,擅长四肢骨折与关节损伤的诊治。

通讯作者简介: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五区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擅长四肢骨折与关节损伤及髋膝关节病的诊治。

论文作者:王延嗣 冯阳 王飚 黄尔丹 黄常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  ;  ;  ;  ;  ;  ;  ;  

创伤关节镜与传统方式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关节功能评分、复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比较论文_王延嗣 冯阳 王飚 黄尔丹 黄常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