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掺烧技术分析论文_胡寻健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掺烧技术分析论文_胡寻健

(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 陕西黄陵 727307)

摘要:随着流化床燃烧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够变废为宝,实现煤泥掺烧,极大地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减轻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针对黄陵矿业集团煤矸石发电公司三期电厂1058t/h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煤泥后运行参数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简要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燃烧特性,并研究了不同煤泥掺烧比例对锅炉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旨在摸索总结出一套煤泥掺烧的工艺数据,在保证锅炉运行参数的前提下,提升燃煤利用率,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掺烧;研究

煤泥是煤矿经洗选工序之后所排出的固体废弃物,具有含水量高、粒度细以及粘度大等物理特性,遇到下雨或大风天气容易流失飞扬,不仅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同时也浪费了其中蕴含的煤矿资源。随着流化床燃烧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厂煤泥、煤矸石掺烧,简要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燃烧特性,并研究了不同给料位置、掺烧比例对锅炉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旨在摸索总结出一套煤泥掺烧的工艺数据,在保证锅炉运行参数的前提下,提升燃煤利用率,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原理及燃烧特点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基于鼓泡流化床锅炉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风室空气将燃料惰性颗粒吹起,然后在颗粒重力作用下沉降,在一升一降的过程中,燃料颗粒便如液体沸腾一般进入流化状态。由于固态燃料处于硫化状态,锅炉具备燃烧效率高、脱硫效果好等燃烧特点。

1、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原理

经过洗选、破碎、筛分之后的细颗粒煤燃料由螺旋给料机输送至炉膛之中,而煤泥燃料则从炉顶或者炉中进入,从而形成固定床层。炉膛空气由鼓风风机经布风板后进入炉膛之中,并作用于固定床层,将床层燃料向上吹起,由于料层阻力及燃料自身重力的影响,燃料颗粒被吹至一定高度时,又会出现下落现象。当空气速率大于临界风速之后,床层物料便进入流化状态,由于运动速率加剧,床层内大量的细小颗粒会迅速聚集成粒子团,随着粒子团的不断增长,粒子团趋于炉膛边壁运动,而边壁逆着气流引带着大团粒子朝下运动,这使得粒子团与上升气流间形成了较大的相对速度,粒子团被气流重新打散,并随着上升气流来到炉膛中间,上升过程中再次形成粒子团偏向炉膛内部,从而形成团聚、下沉、打散、上升的内循环过程。燃烧过后的气相随风道进入旋风分离器之中进行气固分离,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经过返料管道再次回到炉膛进行燃烧利用,进而形成外循环,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燃料在炉膛与空气充分接触,完全燃烧,整个炉膛温度十分稳定,极大地提高了锅炉的燃烧效率。

1.2燃烧特点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中,由于燃料处于流化状态,并且在炉膛内、外部均形成循环,使得其燃烧主要具备以下特点。第一,燃烧效率高。由于煤粉燃料在炉膛中处于悬浮流化状态,鼓风机送入的空气与燃料充分接触,使其完全燃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燃烧效率。一般来说,传统的火床锅炉燃烧效率大约在85%~88%之间,鼓泡流化床锅炉燃烧效率可以达到90%~95%,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效率高达97%以上,几乎接近于煤粉炉的平均水平。第二,脱硫效果好。为了减少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对环境的影响,锅炉都会填充粉末状的石灰石燃料脱硫剂。就一般锅炉而言,脱硫剂在炉膛烟气接触时间仅为几秒,并且脱硫温度高达上千度,使得锅炉脱硫效果欠佳。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内、外循环系统,增加了脱硫剂与烟气的接触时间和面积,并且外循环还将飞出炉膛的脱硫剂重新返料,进一步提升了脱硫效果,实际可达80%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煤泥掺烧对锅炉整体性能影响的研究

常规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燃料大多为燃煤和煤矸石,此次在床层中掺烧水分含量高、灰度大、粒度细的煤泥,这对锅炉系统的整体性能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影响。在保证炉膛出口负压、氧含量以及床压等条件情况下,现就研究煤泥投入量对锅炉各参数的具体影响。

2.1对床温的影响

在300MW负荷条件下,循环流化床逐步增大煤泥的掺烧比例,同时对锅炉密相区上、中、下部的床温进行监测,所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煤泥掺入量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无论床层哪个部位的温度都会下降,以床层中部温度为例,掺烧30%的煤泥与不掺烧相比床温由890℃降至850℃。当炉膛温度较低时,煤泥不容易发生爆裂反而容易团聚,最终增加底渣的碳含量,因此往锅炉炉膛掺烧煤泥时,要时刻调整锥形阀开度来控制床温处于正常范围。

2.2对引风机运行的影响

由于煤泥中水分含量较高,进入炉膛燃烧时,水分迅速汽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烟气总量,从而加大引风机的运行负荷,其电流也会相应增加。通过对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验研究,其引风机电流与煤泥掺入量当床温控制在880℃左右时,未掺烧煤泥的引风机电流为190A,而煤泥掺烧量达到30%时,引风机的电流增长到205A,可以看出,引风机的电流随煤泥掺烧量呈线性关系。如果循环流化床锅炉要进行煤泥掺烧,那么在引风机选型上一定要预留相应的裕量。

2.3对底渣含碳量的影响

当水分含量高的煤泥进入炉膛时,由于炉膛温度高达850℃以上,煤泥中的水分迅速被蒸发,煤泥团脱水后爆裂,并经历流化燃烧过程。随着煤泥掺烧比例的不断加重,部分煤泥团并未脱水爆裂参与燃烧,而是从冷渣器排出炉膛,因此使得底渣含碳量上升。煤泥掺烧比例同底渣含碳量之间的关系,当煤泥掺烧比例低于20%时,此时炉膛温度能够将煤泥脱水爆裂,流化燃烧,底渣含碳量几乎不变。随着煤泥掺烧比例的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煤泥来不及爆裂燃烧,便通过冷渣器排出,从而提升了底渣含碳量。

2.4对排烟温度的影响

煤泥的粒径通常较小,仅有0.2mm左右,其灰分含量相对较高,当煤泥投入锅炉炉膛之中后,炉膛整体的灰分将会大大增加。由于灰分中携带着较多热量,并且粘度较大,进入到烟道之后容易积灰,阻碍热量传递交换,从而致使排烟温度升高。随着煤泥掺烧比例的不断加大,锅炉排烟温度将会逐步上升,在吹灰频率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未投入掺烧煤泥的烟道温度与投入30%掺烧煤泥的烟道温度之间的温度相差5~10℃。排烟温度的不断上升使得烟气带走了大量热量,直接地降低了锅炉的燃烧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掺烧煤泥不仅将废弃资源回收利用,而且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这毫无疑问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煤泥掺烧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整体性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当煤泥掺烧达到一定比例时,炉膛床温明显下降了40℃、底渣含碳量增加了一倍多、烟道排温上升5~10℃,这些影响都会降低锅炉的燃烧效率。如何提高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掺烧比例,提高燃烧稳定性,这将是未来发电领域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张献斌,黄中.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与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刘彦鹏,李建民.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煤泥试验研究[J].发电技术论坛,2014(11).

[3]殷庆勇,王爱喜.循环流化床锅炉混烧煤泥、煤矸石的研究分析[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5,(2).

论文作者:胡寻健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掺烧技术分析论文_胡寻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