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论文_蔚文洁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论文_蔚文洁

蔚文洁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摘要: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传统变电运维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工作量,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体系应运而生。文章从变电运维一体化及其难点分析,风险管控主要措施分析两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 变电运维;一体化;风险;管控

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指的是在传统变电运维方式的基础上,对变电运维各个工作点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一人多能、一人多技的运维新方式。与传统运维方式相比,一体化运维方式要求运维人员承担更多的工作量、掌握更多的技术。同时对运维人员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运维一体化体系的实施,提高了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与安全隐患,必须建立可靠的风险管控体系来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保障。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及其难点分析

1、工作人员自身因素

在我国电网运行中未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之前,电网运行维护主要是安排专业检修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但是因为电网相关设备的检查与维护难度较大,使得专业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一次维护,如此使电网运行维护周期性差、精益化差,大大降低电网运行维护的有效性。另外,一些运行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检查维护电力设备的过程中常常走马观花、应付了事,使得电力设备存在的故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一旦引发故障,将给电网运行造成巨大冲击。

2、运行、检修工作差异大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中要处理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设备运行、检修工作。而电网运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运维人员掌握综合性知识及丰富经验,能够准确分辨电网运行是否存在缺陷,以便于合理、有效的维护电网;电网相关设备检修,则要求运维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够对不同电力等级的设备进行合理且有效的检修,提高电力设备性能。

3、现场作业安全控制难度大

在未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之前,对于设备现场检查工作的实施,主要是由检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进而针对设备故障问题进行有效的维修和处理,提高设备的性能。在完成此项工作之后,需要运行人员对设备检修结果进行检验,以确保设备检修合理到位。但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实施,则由运维人员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进而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来处理电力设备。由此可以充分说明,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使设备检修与设备检验脱轨,不利于保障设备检修现场作业的安全性。

4、运维人员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大

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实施的情况下,运维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承担运行和检修两项工作任务和职责,这使得运维人员工作量加大,并且安全风险加剧,如此运维人员可以在设备检修不慎或变电运行调节等过程中受不良因素影响,使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与此同时,变电运维工作也不能有效完成,这必然会影响电网的运行。

二、风险管控主要措施分析

1、风险评估

对现场及管理中所有的因素进行评估。根据运维作业中具体的工作流程,评估各风险因素的优先级

(1)评估风险因素,建立数据库

召开风险评估专题研讨会,对作业流程中的每个风险点进行评估,包括运维操作现场的设备风险( 例如裸露的电线、插头等可能导致触电事故,现场散乱的电缆以及松动的设备等可能造成摔伤和砸伤等事故);操作风险( 运维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疏忽导致的风险,例如工具摆放不到位、操作过程中劳保用品佩戴不完全以及违章、违规操作等),制度风险( 由于操作流程制定不规范,不能与设备技术等的发展进行同步更新而带来的风险);管理风险( 由于运维管理工作不到位,例如工作量分配、设备管理等原因导致的风险) 等在内的各种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风险点,都须进行仔细评估,并对不同风险点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和归档入数据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必须对应每一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措施,实现风险因素的全周期管理,建立“一种风险,两种措施”的应对数据库,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对数据库内的各类风险因素及两种措施进行可视化处理,以图片形式展现,编入相应的管控手册,供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直观、准确和生动的学习,提高现场人员风险预防和事故处理能力。

(2)建立风险管控流程卡

将风险数据库中的抽象风险进行流程化管控,将风险管控落实为具体的操作流程,建立相应的管控措施流程卡,实现有效的措施管控执行。对具体的作业项目,将风险库中指明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做成风险管控卡,并“逐条入卡、每步执行确认”,对风险进行流程化管控。

2、作业流程标准化,管控现场风险

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全过程控制,针对不同的项目建立相应风险管控标准化操作流程卡,以“对应项目、对照现场”为原则,对全过程质量风险进行管控。对一体化运维项目,建立标准化运维作业指导卡,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做到逐项确认、逐条打勾,确保作业流程的标准、规范化,保证作业质量。上述风险管控措施主要手段是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从而降低由于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风险。

3、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

(1)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针对一体化运维体系中不同的分工,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本岗位技能操作水平,并逐渐扩大员工技能培训的范围,确保员工对整个一体化运维体系内的岗位技能都有较好的掌握。对员工的集中培训,能够使不同岗位的人员流动阻力减小,员工承担不同岗位工作的能力提升,在突发紧急情况时,能够保证有充足的、岗位技能过硬的人员进行补充。

(2)完善技能培训体系

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能够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员工,能够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顺利实施。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应当贯穿整个运维工作的始终,以保证员工技能水平与设备进步和技术更新的步伐同步,并足以应对各类突发状况和潜在风险。首先,从技术要求较低的业务开始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培训相关理论,夯实基础;其次,培训中级技能,例如蓄电池放电等操作;最后,培训技术要求高的业务。在前两项培训的基础上,高级技术培训需长期进行,可外聘技术专家,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并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岗位技能的持续提升。

4、合理分工,整合管理,降低管理风险

合理分工实现的前提,是对各运维小组的可控风险范围内最大可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各班组须将本班组的可承载能力,包括工作量、时间安排、人员安排等上报管理部门后,由管理部门对各班组承载能力和风险进行再评估后,确定工作量分配,最后下发班组进行实施。一体化运维体系工作量繁重,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块打包,对一体化运维项目制定总体计划以及阶段性目标,将责任落实到人,避免责任重叠导致的责任归属不明确和事后推诿。将各部门进行适当整合,按照业务进行分组工作,不同管理人员分管不同工作,并协调一致,确保运维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

变电运维一体化对于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具有明显提升作用。本文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过程中包括来自员工自身、设备以及管理制度等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类,并分别对制度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风险的管控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能够为提高运维一体化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提供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陶鸿飞,魏伟明,姚建生,等.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J].华东电力,2014,42(08).

[2]叶和龙.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 21) : 83 - 84 + 103.

[3]范李平,余剑锋,姚迪. “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拓展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4( 33) : 141 - 144.

[4] 张彩友,丁一岷,冯华,等. 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 浙江电力,2011,30(03):50-53.

论文作者:蔚文洁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论文_蔚文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