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普惠逻辑论文_刘军君

以数字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普惠逻辑论文_刘军君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做出的重大战略设计,加速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关键在于持续释放新的增长动力。以大数据、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以其包容、共享、开放、协同、互信、解构与创新的属性显现出普惠的特征。数字经济作为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新动能,在提升市场效率、扩大规模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和注入信息生产要素提升信息生产力等方面发挥了普惠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数字经济;数字红利;普惠

【基金项目】 本研究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编号:JJKH20180468SK)、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90601037FG)、吉林财经大学平台共建项目(编号:2016P39)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3-012-02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农业资本要素投入不足、不充分,农村与城镇区域发展不平衡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的重要战略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做出的重大战略设计,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全新历史机遇。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加速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关键在于持续释放新的增长动力。现阶段,数字技术正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数字经济包容、共享、便捷、开放的属性具有显著的普惠特征,它可通过先进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支撑,增强新动能能量交替与转换,实现乡村数字化产业发展,使传统弱势三农有机会享受数字红利。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是更具有普惠性的经济发展动力。纵观经济发展与产业革命史,每次技术的革新深度影响着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推动经济发展。据最近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27.2万亿元,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5%。数字经济是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首先,数字经济以它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该要素的投入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态势,其流动的效率表现出摩尔式的效果,这也意味着要素资源的充沛与对称性,因此数字经济更具包容性。自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作为数字经济开端的形态异军突起,它是一个谱系概念,互联网金融基于电子信息、互联网技术和精神的金融创新模式,涵盖了由于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金融到无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交易和组织形式,其目标人群以低收入和弱势群体为中心,并具有"海量交易笔数,小微单笔金额"的特征,能够整合碎片化的需求并形成规模优势。另外泛在与即时性和低成本与可持续性也成为其普惠服务的基础,近乎为零的成本获取客户相关信息,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的痼疾。

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该要素的投入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态势,其流动的效率表现出摩尔式的效果,这也意味着要素资源的充沛与对称性,因此数字经济更具包容性。其次,数字经济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在这个场域内,实时、全在线是体验与需求的标准配置,因此数字经济更具开放性。另外,数字经济还通过移动设备产生和分享经济活动中可用于分析与决策的数据基础,因此数字经济更具便捷性和共享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而言之,数字经济从产生开始,就是基于公平开放的平台,具有天然的开放属性,同时在共享无边界的网络平台上,指数级增长的数量集成为信任的基础,使交易效率、完全竞争以及创新机制更加优化,包容性、开放性、协同与互信、便捷与共享的特性集中体现出数字经济的普惠特征。

数字经济促进产业兴农,实现乡村振兴的普惠逻辑。数字经济在包容、开放、便捷与共享的环境中,用信息生产力与先进生产方式带动发展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不断释放数字红利,可以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第一,数字经济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农业的市场效率,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低成本差异化的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拉动最终消费、扩大交易范围。它使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加工、订单、买卖、运输等各环节,节省了搜寻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成本以及违约成本。可以说,数字经济是深化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技术路径之一。

第二,数字经济为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发挥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双重促进效应。数字经济跨越了时空的距离产生集聚效应,它使农业经营主体的连接更有效,对接趋向无缝,使农业现代经营主体向分层化、规模化、专业化、协同化、企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数字经济与民众的连接更为紧密,提供了更宽广、迅达的信息通道,增强了乡村吸引力,有力促进创业和小规模经营。

第三,数字经济拓展了乡村的产业链条与融合能力。数字经济搭建了跨边界聚融合的新模式,多元、联合、共生是数字经济基础,这些解构正广泛应用于农业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的经济运行系统中,基于数字经济的创新机制,有利于加速促进产业链上的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这种聚合的力量与共享的机制更有利于提高产业融合的黏合度与外溢效应。

第四,数字经济为传统弱势乡村提供了信息生产力。数字经济创造了更具包容性的信息场景,它实现了精准匹配,在精准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上有了进一步提升。以互联网金融为例,以往农户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正规信贷约束,由于缺乏信用记录,征信难制约农村金融发展,难以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获得服务,而互联网信用机制的建立,将不良或非目标群体进行了身份屏蔽,同时使行为、社交成为可征信的指标,这种信用的建立区别于传统资本,其特征更加透明与公开,进而使金融服务更普惠。

将予取之,必先予之。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探索和优化的机会,关键问题是基于理论建构后的现实应用。基于国情省情,推进数字吉林建设,同步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要更加广泛地运用"数字吉林"建设思路,通过快速而完善的数据建设能力,跨越数字鸿沟进而释放数字红利,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基础条件。不断激发和带动数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培育数字化的乡村经济体,培养更多更具新兴知识体系的新农人,以数字服务设施为基础,以补偿激励政策为推动,以完备安全制度为保障,释放数字红利,实现普惠兴农。

参考文献:

1.王曙光.互联网金融的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6)

2.[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nberger).大数据时代[M].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刘军君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以数字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普惠逻辑论文_刘军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