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马文蕾

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马文蕾

马文蕾 河北省邯郸市赵苑中学 056000

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教育体制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新课程中指出,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小有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无论是社会、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改变观念,把表扬带给每一位学生。

赏识教育是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既然赏识教育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本人发表一点浅见,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赏识学生生活中的点滴优点,帮助其树立自信

成功需要自信。莎士比亚曾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平时教学中,我总会碰到一些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的学生,他们对语文学习没有积极性,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课堂上组织的朗诵、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也从不主动参加,不敢去尝试。自信的缺乏,制约着他们的行为,束缚着他们的思维,使语文学习很难有进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了解并表扬学生的点滴优点,帮学生树立自信。比如我教的一名同学,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作业每次都是敷衍了事地完成,自然考试成绩就很不理想,这导致了他语文学习自信心的丧失。但是,他对集邮很感兴趣。大家知道,集邮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于是,我就利用这一点在班上对该生进行表扬,鼓励他多了解邮票上的背景文化知识。这样,他不仅学到了知识,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实践,该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知识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宽,成绩提高了,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在我不断的鼓励、赏识中,该生的语文成绩一直稳步前进。

二、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的形式单一,容易让学生缺乏新鲜感,产生厌倦情绪,效果不好。因此赏识的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多管齐下,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口头话语赏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适度地进行口头肯定和鼓励;肢体语言赏识,如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对初中生报以会心的微笑,送去一个赞赏的目光;素质报告单上的评语和家访体现赏识,在素质报告单上多写一些有针对性的鼓励、表扬、肯定的评语,家访时多说一些肯定表扬的话语;班级黑板报赏识,在班级黑板报上,对学生的优点给予公开的肯定和表扬。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识是一座桥梁,是师生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只有赏识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其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赏识教育法”的真谛就是将初中生看成是天才,并真诚地去赏识她、赞美她、鼓励她。

在初中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 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其能力的幼苗都会茁壮起来。为此,我非常注意学生的发展情况,哪怕只有微小的一丝进步,我也会大力表扬。考虑到初中生最愿意把自己获得表扬的情况告诉家长,以再次获得家长的鼓励,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双重动力,于是,我除了注重口头表扬之外,还精心设计了各类漂亮、精美的喜报,有“学习进步”的,有“纪律进步”的,有“回答问题进步”的……只要发现哪个学生稍稍有进步,就当众发给他喜报。

三、 从课外作业着眼,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滋味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因此,在每一个环节中,我都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试成功的滋味,特别是后进生。

一次在习字课上,我巡堂时向全班表扬了某后进生写字姿势正确,第二天,在呈上来的作业本中,我意外地发现那后进生的字写得非常工整,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的同时,还把他的作业和其他优秀同学的作业一同贴在学习园地上。自此,该生的自信心再次重拾,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又如,在作文教学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分别寻找合适资料的基础上共同讨论、研究,然后让其中一人执笔攒写文章,最后我把好的文章贴在学习园地的“成果展”中。受到表扬的小组里,每一成员都为自己出了一份力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不失时机地让他们用同样的方法亲自攒写文章,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让他们在赏识中不断完善自己。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赏识是人走向成功最根本的途径,可以说赏识教育是培养、诱导一个学生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赏识教育,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赏识他的学生。赏识学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被认为最顽劣的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用而且都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处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他们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赞扬声而不是满耳充斥的抱怨、责骂声,那么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在课堂内屡屡出现,但也有一些“奖过其实”、赞美泛滥的现象,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我们知道,赏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但并不是无原则地赞美,赞美要讲原则,要有方法。

论文作者:马文蕾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6月总第17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马文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