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一图如何演变多题的分析论文_张士照

初中物理电学一图如何演变多题的分析论文_张士照

张士照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中学 628000

【摘要】尽管初中物理难度较低,但对于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来说仍然属于一大难点,并且许多学生都为电学知识所困扰,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未能掌握最为基本的电路图。通过分析此方面的试题可知,无论电路图如何变化,都由基本原理图演变而来,因此学生需要首先熟知基本原理图,然后明确可能的变换类型,在总结与分析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降低学习难度。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知识;一图演变多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77-03

引言

电学知识属于初中物理中十分关键的一个部分,在考题所占比例较大,分值较高,同时也是学生失分最为严重的部分。这与学生不具备电路分析能力相关,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试题分析帮助学生明确复杂电路图的演变过程,理清学生解题思路,从而实现电学知识的高效解答。

一、基本原理图

简单电路的构成要素是固定的,如图1所示,主要针对初中物理。图中R指用电器,其余的固定组成部分别是开关、导线与电源。获得电流与电压的方式分别是将电流表串联、将电压表并联,如需调整电压或电流则应加入滑动变阻器[1]。对于初中物理而言,只要能够掌握该图,基本能够顺利完成各类与电路图相关的试题的解答。常见实验类型包括探讨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额定功率及未知电阻的测量。

图1

二、演变类型

(一)电压表位置

图1中电压U不变,R1两端电压由电压表直接测得,如果右移滑片,通过I=可得出U不变、R2减小时,I变大的

结论。电压表所测得的电压U1=I R1,R1 不变,因此U1增大。如果移动电压表,如图2所示,测量R2两端电压,右移滑片时I变大,R2阻值减小,因此U2=I R2不满足判断条件,可改用U2=U-U1判断。当U保持不变时,由于U1增大,则可U2得出减小的结论,如果条件相反,结论则为U2变大。下面通过案例详细介绍。

例1:在图3中,电源电压固定,闭合开关后左移滑片,判断电压表与电流表各自显示数值的变化情况。

该题由图1演变而来,可通过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加以分析,最终的结果为: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分别是变大、变小。

图1中的电压表如果与滑片相接,如图4所示,试题难度则会有所提升,右移滑片后R2阻值不变,电压范围出现变化。在此种情况下应用欧姆定律分析,I=中,U均保持稳定状态,

因此电流并未产生变化,此时电压的判断需要采用公式U=IR2,可得出U2变大的结论。如果R2阻值减小,U2则会减小。

图2图3图4

(二)电阻位置改变

如果并联图1中的,则会产生如图5所示的三种不同的电路图,图(A)右移滑片后通过并联电压的基本规律可发现U2=U且维持恒定状态[2]。通过可知I1=U/R1,I1、U、R1均不变。图(B)中前提条件不变,即 U2=U,此时可用欧姆定律分析,U不变时,由于R2数值减小,因此I2增大,在图(C)中,前提条件仍不变,通过两个分析过程可知,I1和I2的状态分别是不变与变大,又可通过I=I1+I2得知I变大。

(三)电表互换

将图1中两个表的位置互换可得出图6,这时会出现连接错误的问题,电压表处于串联接入电路中。这种情况下,阻值会增大,并达到较高的状态,电流表所显示的数值接近于零,而电压表则与电源电压所显示的数值相同。此种类型的电路图演变可用例2加以说明。

(A) (B) (C)图5

例2:图7中闭合开关,灯泡能够正常发光,但互换两个表的位置后会出现灯泡不能发光、烧坏、正常发光、两个表没有示数哪种现象?电压表处于串联电路中,阻值大、电流小,由此可知灯泡不会正常发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图6图7

(四)少一个电表

如果直接去掉图1中两个电表中的其中一个且明确知道最大阻值为R2,可得出的图形如图8、图9所示,这时可直接测量未知电阻。然后分别将滑片向最小与最大阻值两个方向移动,并记录电表示数,由于电源电压处于恒定状态,因此可直接得出公式I1R1=I2,R1可表示为R1= I2R2/ I1-I1。图8 图9

(五)滑变器变身

1.故障

图1中的变阻器如果故障,则需从实用性角度加以处理,此时题目在理解与计算层面的难度都会明显有所增加。例3就属此种类型,例3题目为:如图10(A)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为1.5伏,左移滑片,滑片由于变阻器某一部分出现断路故障,在左移过程中达到一定的距离后电流表才能显示出相应的数值[3]。通过读取电压表可知数值显示结果为1.35伏,并且还与滑片移动距离呈函数关系。如图10(B)所示,对此提出三点问题:⑴电流表有示数后x的数值和R2阻值?⑵R1阻值?⑶x=10厘米时共消耗了多少电功率?

对于问题⑴⑵,通过观察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所测的是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所测的是滑变器接入电路中的两端电压。通过图(乙)可读出电流表开始有读数时滑片移动的距离,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接入电路的阻值,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1两端的电压,最后依据欧姆定律即可得出R1的阻值。两电阻串联方式连接,可获得电流及滑变器两端电压。依据函数关系图,然后通过电流表查看开始显示数值时滑片的移动距离,可求得阻值R2,然后通过欧姆定律解出阻值R1。针对问题⑶,当滑片移动距离为10cm时,可直接求出和滑变器两端电压,电功率则可直接通过公式求得P=UI。图10(A) 图10(B)

2.应用

如果连接图1中的器材与滑片,则会变成自动测高仪等实用性较强的装置。如图11所示,上移高杆的同时滑片也会上移。依据公式I=U/R+R’可,,U不变时,R与I的变化状态分别为变大、变小。U’增大,计算方式为U’=U-UR,因此要想得知人的身高,只需查看电压表所显示的数值即可。

图11图12图13

3.形状

滑变器的变形在试题中最为常见,演变后的滑变器最大的特点是阻值均匀,如图12所示,解题难度明显提高,要想准确解答,最为关键的是了解电流路径及两个电表各自的量程[4],得知这些基本条件之后,滑变器的范围就不难求出。

如图1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18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电流表与电压表各自的量程分别为0~0.6A、0~15V,R2阻值范围为0~100Ω,是由阻值均匀的电阻线构成的滑变器,将开关闭合后滑片在滑变器上允许移动的范围是多少? A.0~100Ω B.20~100Ω C.10~50Ω D.20~50Ω

通过对电路图进行分析可以得知,R1和R2的右边部分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所测的是滑变器右边两端的电压,然后根据电表量程和串联电路特点即可计算出滑片的允许移动范围,正确答案选择D.20~50Ω。

三、结语

总而言之,物理试题的变化都会基于一定的原理,对于电学知识而言,存在最为基本的电路图,学生需要做的是分析基本原理图,然后明确由此演变成的复杂电路,并在长期训练的过程中逐步累积起一定的经验,促使电学试题的解答更加高效、准确。

参考文献

[1]王云刚.浅谈初中物理电学规律及电学计算题的解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3):77-78.

[2]苗元秀.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标教材电学教学的实施意见[J].课程·教材·教法,2014,30(6):48-51.

[3]仲崇鹏.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5.

[4]申新平.例说初中物理作图题的类型[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4,(2):31-33.

论文作者:张士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初中物理电学一图如何演变多题的分析论文_张士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