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卷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地理论文

地理试卷讲评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试卷论文,地理论文,中应注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而地理试卷的讲评是检验巩固地理考试的辅助手段,也是归纳综合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如何让学生每经过一次考试都能获得最大收获呢?教师的试卷讲评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注意查漏补缺

检查出学生不理解或没掌握的知识点,是终结性考试的目的之一。造成知识点漏缺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漏缺内容纳入知识体系和技能系统中,对课堂所讲知识点的联系,对地理要素的相互制约关系不理解。因此,教师在备讲评课教案时,应根据试题内容,针对不同情况,设计补偿性题目,如下题:

关于季节、昼夜、太阳高度、气温之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各地的新年都在冬季

B、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都是春季

C、在中纬度地区,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与气温最高的日期一致

D、全球各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不是气温最高的时刻[D]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高度、气温、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虽然比较简单,但大多数学生错选B或C。分析原因是:教师在讲新课和复习课时,没有讲清这三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或者学生在头脑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考后教师通过针对性的补偿性教学,既弥补了学生知识点上的漏缺,又培养了学生认真、仔细、严谨的学习品质。

二、注意知识辐射

试题受考试卷面、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全部涉及,面面俱到。出题者往往以点带面体现课本知识,教师讲评时应从这一“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因此,讲评内容要反映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成因、分布和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如讲评“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亚马孙平原)”的问题时,带出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从亚马孙平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地形状况、附近海域洋流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入手,分析各要素对气候的影响,进而得出当地“全年高温多雨,为世界上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结论。

这样由“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引出各种地理要素对气候的影响作用,不仅能督促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联想思维能力,复习了有关知识,而且使学生把一个个知识点编成了知识网,增强了记忆的牢固程度。

三、注意培养学生能力

考试能促进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地理考试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读图题,其中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填空题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读图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看学生能否将各种地理事物准确地落实到图上去。读图题在历次考试中占到40%~50%的比例,但得分率却不高,因此应特别强调识图能力的培养。试卷讲评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如: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半岛、岛屿名称:

A______洋 B______洋

C______半岛 D______岛。

[太平 印度 马来 苏门答腊]

(2)填出图中所标航线是通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E______(国家) F:______(地区)

[日本 波斯湾]

(3)M是西欧经过______运河到东亚的航线,N是西欧、北非经非洲南端的______到东亚的航线,而马六甲海峡则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______、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苏伊士、好望角、东南亚]

在讲述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在挂图上找出答案,另一方面在黑板上快速画出简单的板图,让学生到黑板上填写。这样通过指图、填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东南亚是东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海上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加深了理解,又提高了识图能力。

四、注意答题规范

每次考试,总有些学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这也是我们在讲评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非智力因素的种类很多,有麻痹大意造成的,有看错题目造成的,有写字潦草、卷面差引起的,有的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选择题不在规定的地方填写答案,只准选一个答案而选多个,A、B、C、D分不清是哪个字母,特别是B、D不分;填空题字迹不清,要点不明,表达不准。特别应注意的是错别字,如铁路枢纽“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柳州”等,如地名“九州”、“本州”、“北九州”、“葛洲坝”,在讲评时要强调“州”、“洲”二字的写法,并当场让学生到黑板上写,纠正错误的写法。

讲评后,再找出最好和最差的试卷,让学生展览参观,目的是培养学生答题必须规范的良好习惯。

标签:;  ;  

地理试卷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