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178-01
急诊科因为工作不同于其他临床科室,因为急诊科面对的突发性疾病比较大,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也会面对很多的风险,在急诊护理当中实施风险管理,有效控制风险因素对于护士和病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2014 年我院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经过一年的体会,效果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随机抽取2014 年我院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急诊患者50 例,作为观察组,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龄 14~82岁,平均年龄(51.3±12.3)岁;选取我院实施风险管理前的急诊患者50 例,作为对照组,男性 30 例,女性20 例,年龄 15~80 岁,平均年龄(50.5±10.5)岁。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其管理对策如下:①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管理: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和考核,帮助工作人员树立信心,熟练掌握操作与护理技能,进行危机管理培训和法律意识教育,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进行人性化搭配管理,新老结合,互相帮扶,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规避安全隐患,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②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牵头成立管理小组,针对急诊科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加强学习与教育,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和程序,明确各个岗位权责,完善急诊科风险管理相关制度规章建设,做好一般性和特殊性情况的区分处理,定期召开学习与反省会议,分析当前工作现状,积极听取护理人员和患者建议,积极改善,实施高质量的全程护理质量监控。 对于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要经常进行培训,不断强化,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其掌握程度和在护理工作中践行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积极落实和监控风险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情况确保强化质量管理和跟踪,责任落实到人,对于护理过程中的高危环节加强安全防范和管理,积极解决各种问题与矛盾,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③做好设备及仪器的管理:设专人对仪器及设备进行管理,定位放置,随时确保器械处于备用状态,相应做好灭菌消毒工作;定期、不定期对透析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定期检修;消毒灭菌方面要保证至少紫外线照射 2 次/d,时间充分,对于空气、物品、医疗器械、透析用药物等做好细菌学检测。
1.3 观察指标记录统计两组医疗纠纷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 100 分,分数越高越满意;采用医院护理管理评分表对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则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7.0 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以( x ±s)表示,计量资料正态分布采用 t 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绝对值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P<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各项护理管理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病房管理评分及消毒隔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急诊科常见护理风险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分别是环境因素和人员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如治疗环境及设备因素,比如格局安排不合理、消毒灭菌工作欠佳等都会带来护理风险,增加交叉感染的几率。
急诊科工作对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危机处理能力和透析监测警报识别能力要求较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与素质欠佳都会影响工作质量,缺乏对患者病情变化的预见性和对医疗信息情报综合处理分析的观察总结能力都会影响治疗中预防和补救措施的实施。 所以风险管理主要从 3 方面入手,分别是加强环境和设备管理、加强职业素质培训,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并积极践行监督,从我院的实践结果来看,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医疗纠纷、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综合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说明其取得了良好成效。
通过我们科的体会,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可以让患者的满意度得到很大的提升,避免医疗纠纷以及风险情况的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施华. 急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评估与防范进展 [ J ] . 上海护理 ,2011,11(2):59-63.[2] 王彩霞 .急诊的护理风险与预防 [J].医药前沿 ,2013,(1):228-229.
论文作者:周美娟 张春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4
标签:风险管理论文; 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医疗纠纷论文; 工作论文; 急诊论文; 满意度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