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语言艺术微探论文_蓝志波

教师教学语言艺术微探论文_蓝志波

摘 要:

语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语言是联结师生情感的纽带。教师的语言艺术只有在不断地积累之间,在不断地锤炼之下,在不断地创造之中,才能活力常现、魅力常在,从而让我们的“育人之言”永不褪色。

关键词: 教学语言 精炼 幽默 有节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诸因素最终都要通过教学语言这一媒介发挥作用,教学语言艺术可以说是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语言要精炼。

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是课堂教学语言精炼最基本的条件和前提。教学语言是否精炼,还应从“辞切”和“意明”两个方面来衡量。“辞切”就是用词准确,合乎逻辑; “意明”就是表意明确,通俗易懂。只有“辞切” 才能“意明”,古人云:“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文约” 、“言省”都必须在“通”与“明”的前提下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精炼。课堂上,老师切记长篇大论、旁征博引,三言两语足以讲清楚的问题,却累累赘赘地讲了一大堆,这样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列举的每一个例子,都要用得非常恰当,既不能含含糊糊,也不能东拉西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精炼,就是要求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较为丰富的内容。要做到语言简洁明快、干净利落、意尽言止、恰到好处、耐人寻味,同时还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主攻难点,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揭示出教学内容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不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语言要有节奏。

教师语言的节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教师的内心情感变化的基础上,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节奏一致的语言变化,是语调的抑扬起伏、语句的疏密断连、语速的快慢急缓的有机结合。他既要有面上清泉式的平铺直述,又要有惊涛拍岸般的感情倾泻,既要有燕语莺歌的阴柔之仪,又要有高山飞瀑的阳刚之概!

在讲一节课的所有内容时,如果总是用平淡低沉的声调或是慢慢吞吞的声调,或是一律用同等速度平铺直叙,那就会机械呆板,就会显得很平淡,使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让学生昏昏欲睡,没有精神听课。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影响学生思考和对知识的消化,容易引起疲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该快时不快,拖泥带水,使人感到拖沓。该慢时不慢,象放连珠炮,学生无暇思考,令人难以听懂。灵活地掌握语速,既能使讲课清楚生动,又符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最大的信息量的要求。语调只有高低相别,错落有致,学生听起来才能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才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语言要幽默。

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没有笑容政治教师。政治课本身就枯燥,如果老师再照本宣科,简单的讲读,学生听着听着就会进入“似听非听、似懂非懂”的“忘我”境界。因此我在课堂教学时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典故、时事等等均可引入课堂,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政治课堂居然也新奇多趣。

如:一天快下课了,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老师,到点下课了!”这一声在安静的课堂上无异于一声惊雷,引起所有学生的注意。学生都齐刷刷的看着我如何处理。我稍微的一顿,笑着说道:“xx同学,你太out了,你怎么还处在通讯基本靠吼, 交通基本靠走, 取暖基本靠抖的年代啊!我们现在有电子铃声提醒啊。”学生们听了之后,都哈哈大笑,xx同学也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笑了。通过这样幽默的语言,既达到了批评的效果,让他认识到错误所在,又巧妙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四、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

教师体态语言就是教师运用面部表情、手势、身势传递给信息的无声的语言。心理学家阿尔特·蒙荷拉比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著名公式:一句话的影响力=7%语言+38%声音+55%面部感情。可见,教师的“形美”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它不仅是教师个人文明修养的外在表现,而且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可以这样说,没有丰富的、协调的体态语言,就不可能有生动的感人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口似悬河地讲个不停,形态表情却呆若木鸡,那么,他的作用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知识的传声筒,这样的教师决不会成为让学生敬仰钦慕的、血肉丰满、情趣盎然的真正的“导师”。没有丰富的、谐调的体态语言,就不可能有融洽的、亲密的师生关系。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充满尊重的手势,犹如催发感情的高效酵母,胜过千言万语。而没有任何表情的说教永远使学生“敬而远之”,永远无法打开学生的心扉,也就永远无法进行真正的心灵上的沟通。很难想象缺少理解沟通的师生关系能够共同配合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教师要过好语言这一关,非一朝一夕之功,全在用心与认真。然而,有志者事竟成。若不懈努力,上下求索,必将取得长足的进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燕杰著《塑造美的心灵》.上海人民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3]斯霞著《我的教育生涯》.今日中国出版社

论文作者:蓝志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教师教学语言艺术微探论文_蓝志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