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研究论文_张进祥

(甘肃省文县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陇南 746400)

【摘要】目的:研讨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原因。方法:选择我院近1年收治的5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根据不同疝修补术式分组,Ⅰ组(n=25)接受传统疝修补术治疗,Ⅱ组(n=27)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评估两组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半年的慢性疼痛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相比,Ⅱ组慢性疼痛发生率为3.7%,相比Ⅰ组的慢性疼痛率显著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发生慢性疼痛的原因与所选术式有关,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较传统手术更利于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值得推荐。

【关键词】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慢性疼痛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155-01

腹股沟疝(inguinal hernia)是疝气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形成多是腹壁组织强度减弱、腹腔压力升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罹患率在所有疝气中约占85%甚至更高[1]。疝修补术是现阶段临床处理各种疝气的主要手段,但术后有一定的概率引发慢性疼痛,对患者的健康生活有较大的影响。为进一步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我院对52例采取不同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与讨论,现归纳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实验对象均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疗,且经临床系统检查确诊为单侧腹股沟疝。入选患者均具有手术指征,既往无下腹部手术史、无伴发恶性肿瘤或精神异常等问题。按疝修补术的选择不同分组,Ⅰ组25例,均为男性,年龄31~67岁,平均(43.5±6.2)岁;Ⅱ组27例均为男性,年龄29~68岁,平均(44.3±5.8)岁。两组间各项基线数据经统计对比(P>0.05),满足研究对照条件。

1.2 方法

Ⅰ组接受传统疝修补术处理,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处理后,定位斜切口于腹股沟韧带平行处,长度约6cm,逐层剥开使疝囊充分显露,再给予高位结扎处理或使用网塞填于疝环内;取合适的聚丙烯补片置于精索后方并妥善固定,术后24h给予加压处理。

Ⅱ组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麻醉操作同Ⅰ组,经腹股沟韧带做切口后,在内环外剥开提睾肌,找到疝囊后给予游离处理,并往内环位置游离精索,对精索邻近部位存在较多脂肪瘤者,术中需给予及时切除,处理完毕后再对疝囊做回纳处理。术中无需进行高位结扎,以免增加患者疼痛。术毕对补片切口、疝平片下缘至耻骨结节段进行缝合固定。

1.3 评估项目

记录两组术后半年及1年的慢性疼痛发生情况。

1.4 统计数据分析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录入和处理实验数据,采用χ2和t检验,由率描述计数资料,由(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P<0.05,表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术后半年的慢性疼痛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相比,Ⅱ组慢性疼痛发生率为3.7%,相比Ⅰ组的慢性疼痛率显著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目前临床上主要将下腹壁交于大腿处的“三角区”称为腹股沟区,该区域有一个缺损口,腹腔内的脏器极易经此进入并向体表凸出形成包块,即“腹股沟疝”。腹股沟疝多见于中老年人,且男性高发于女性。疝修补术是目前公认对治疗各类型疝气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但术后有一定概率引发慢性疼痛,并且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尽早明确慢性疼痛的发生原因,并选择合适的疝修补手术治疗非常必要。

传统Bassini、McVay疝修补术在处理不同类型疝气方面有确切效果,但该术式是高张力性、非生理性解剖性修补,术中需对组织进行剥离与强行缝合,往往会明显牵拉或扭曲组织,并最终增加慢性疼痛的发生[2]。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目前国内已得到普及使用,该手术对腹股沟疝的处理效果较好,能够根据物理原理将腹内压分散到补片的各个位置,并且手术创伤小、疼痛轻,修补过程中也基本不会增加周围组织张力,因此很大程度上也可增加疝气缺损部位的抗张力强度,对于避免慢性疼痛的发生也有较好的效果[3]。本组实验中,我们对52例采取上述两种疝修补术处理的腹股沟疝患者资料展开分析与总结,发现两组术后半年发生慢性疼痛的概率差异不大,但术后1年,Ⅱ组相对Ⅰ组的慢性疼痛发生率显著降低,提示无张力疝修补术相对更利于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而传统疝修补术由于对原解剖组织造成的破坏程度较大,术后发生补片移位、切口血肿及精索血管压迫等概率较高,因此相对前者更容易引发慢性疼痛[3]。

综上所述,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发生慢性疼痛的原因与所选术式有关,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较传统手术更利于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张翼鹏,严旅军,卢仲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3(7):239-240.

[2]赵俊,张晓东.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分析及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1-32.

[3]梁锦超.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分析及治疗[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5):74-75.

论文作者:张进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研究论文_张进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