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砼施工技术分析与探讨论文_傅华

大体积砼施工技术分析与探讨论文_傅华

傅华

(沈阳中港地产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141)

【摘 要】工程建设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体,现阶段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发展的阶段,在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工程的建设。今天的建设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的对于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于这方面的关注度在不断的增强,只有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才会更好的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下面针对于大体积砼施工技术展开了讨论,对于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了很多的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大体积砼;施工技术;强化措施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位于某市新区,使用性质为海事治安与监控平台;属高耸构筑物;总建筑面积为768m2;主要结构形式为钢结构,结构总高度80m;结构分为内框架及外框架两部分:框架主要结构受力构件为钢管混凝土柱、外框架主要结构受力构件为钢管塔柱、水平系杆及斜向支撑;内框架柱为钢管混凝土,外框架结构为钢管。塔身基础为直径45.38m扩大承台,承台下为钻孔桩基础。工程基础采用直径为800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长43.5m,群桩109根,桩顶设计为1500mm厚双层双向Φ25@150钢筋C40钢筋混凝土筏板。同时轴线位置及内外圈桩基位置设置地梁。

二、大体积砼施工技术分析

1、大体积砼的材料选择

大体积砼的材料选用主要考虑水泥的和骨料的选择、水、矿物掺合料以及外加剂几个方面,如下:

1.1 水泥。根据工程施工中对大体积砼的要求,主要考虑其抗裂缝的性能在此基础上保证其他方面对大体积砼的要求,如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因此要对水泥的品种、级别、强度以及安定性进行检查,保证其符合工程质量标准,考虑到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的碱含量应小于0.6%,尽可能选用含碱量不大于0.4%的水泥,水泥应进行水化热检验,其7天水化热不宜大于250KJ/KG?K,当混凝土中掺有活性粉料或膨胀剂时应按相应比例测定7天、28天的综合水化热值。

1.2 粗骨料。在粗骨料的选择上,粗骨料一般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同时要对粒径碎石的含泥量实行严格控制(一般不能大于1%,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25%),避免杂质过多造成的影响。粗骨料应尽可能选择大粒径,但最大不得超过钢筋净距的3/4,且应符合混凝土泵送允许骨料粒径要求。

1.3 细骨料:在细骨料的选择上,细骨料一般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3%,泥块含量不大于0.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2、大体积砼施工工艺

2.1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采用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配合比的确定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有关技术要求。

2.1.1 混凝土配合比按设计抗渗水压加0.2Mpa控制,储备不可过高。

2.1.2 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填加掺加料,粉煤灰应不低于二级,其掺量不宜大于10%,当有充分根据时掺合料的掺量可适当调高。

2.1.3 送达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60mm,坍落度允许偏差±20mm。

2.1.4 水灰比宜控制在0.45-0.50之间,最高不超过0.55,用水量宜在170kg/m3左右。

2.1.5 粗骨料含量为1050~1150kg/m3。

2.1.6 混凝土的初凝应控制在6~8h之间,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应在初凝后2~3h。

2.2 大体积砼浇筑施工

2.2.1 分块浇筑可以有效地减少大体积砼的内外温差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水平分段浇筑与竖向分层浇筑两种,这两种方式的选择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浇筑的时间间隔非常的重要,如果两次之间的间隔过大就会造成新砼的浇筑出现质量问题,对于层与层之间也会造成极大地影响,极易导致裂缝的出现。如果两者之间的时间非常的短,就会出现大量的热量聚集,从而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对于后期的质量会埋下很大的隐患,后期可能会出现裂缝以及坍塌事故。

2.2.2 最初泵出的砂浆应均匀分布到较大的工作面上,不能集中一处浇筑。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布料设备的出料口楼离模板内侧面应不小于50mm,且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要注意布料的过程作业要间隔开,一般的情况都会在两米左右的区域进行水平移动,与模板的位置关系保持垂直状态。对于具体的工作人员施工的区域也要有具体的规定,禁止站在正下方,这样为了避免物料脱落对于人员造成伤害。

三、强化大体积砼施工技术的措施

1、加强组织与编制

在工程施工前组织相关人员对工程的特点、重点进行分析,这样对于施工的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并且制定详细文件性的方案,制定作业指导书。很多的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麻烦,工程类工作一般都是比较复杂的牵扯的方面也是比较多的,正是因为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纠纷,如果有文件性的指导书就可以大大的降低各方面的问题的产生,大大的提升工作的效率。

2、坚持图纸内审与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之前研读图纸,针对于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加以解决。图纸是我们进行施工的依据,一旦图纸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质量,这方面的问题是可以进行解决的,先期工作开展的时候对于存在的问题以及要发生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且制定文件性预防方案。在施工的过程这些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现场的交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把问题控制以及解决。

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严格进行技术规范

在大体积砼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的顺序很重要,此项技术的材料具有很强的化学性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先后的顺序以及时间就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其具有的化学反应,当其特性完全的被发挥出来,工程才会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过程顺序紊乱,就会使之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时候会发生相反的作用。所以施工的过程一定要严格的遵守技术指导书。

4、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首先,粗骨料的选择必须达到合格以上,对于其含杂质量降到最低,混凝土的搅拌工作要完全均匀,不断地提升混凝土的密度以及强度,减少其形变,提升整体的质量。

其次,二次投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搅拌等环节必不可少,对于我们浇筑完成之后抽出积水,这个期间的保养非常的重要,如果这个环节做得好,那么就会大大的提升质量与使用的寿命。

最后,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内设置必要的温度配筋,在截面突变和转折处,底、顶板与墙转折处,孔洞转角及周边,增加斜向构造配筋,以改善应力集中,防止裂缝的出现。

结束语

大体积砼施工是一项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在其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科学性知识,对于我们施工部门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加强人员的培训将是我们之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需要做的工作。就当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我们在不断地解决当前的问题,处于一个很好的发展轨迹,我们只要坚持当前的模式前行,我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周权.大体积砼施工技术分析与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03).

论文作者:傅华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  ;  ;  ;  ;  ;  ;  ;  

大体积砼施工技术分析与探讨论文_傅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