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城市品质的提升成为建设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城市规划质量对其持续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是研究城市未来发展、合理局部、综合安排各项工作的重要举措,要建设好城市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当前,我国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城市建设。本文主要就分析探究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以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问题;对策
一、前言
务是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和设计,加强城市各区域空间的联系和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升城市建筑的整体形象。城市规划不仅关系着城市未来的发展,也是城市精神文化面貌的展现,优质的城市规划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使其更具吸引力,对其持续发展是有很大作用的。因此做好城市规划建设意义重大,我们深刻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不断完善城市规划,推动其建设发展。
二、城市规划应坚持的原则
2.1城市规划要坚持科学性原则
人们常说,各项工作,规划是龙头,在城市建设中,规划工作是前提和保证,因此其编制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对城市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对城市性质进行科学定性。整个规划体系特别是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均要保证科学性,既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要带有一定的预见性。
2.2城市规划要坚持超前性原则
城市规划要结合城市发展自身实际,尽量按照高标准、高起点和高水平来进行,结合其竞争发展需要,以及新时期面临的挑战等,统筹城市发展格局。同时,城市规划要站在前瞻角度,对城市远景的发展做出一定的预测。同时,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杠杆来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集约合理的条件下最大限度适当其资本潜能,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规划效益,坚持规划超前性,更有利于保障城市发展先进性。
三、城市规划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问题,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则会进一步制约我国城市建设质量。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3.1忽略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长期以来,我国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过于注重固定资产投资的指标增长和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这几乎成为了社会主流意识。在城市人口大量增长的情况下,住房和基础设施短缺,难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各大中小城市不遗余力大力发展房地产经济,到处建设新城新区,走大建设、大发展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忽略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城市失去了自身特色文化风貌。以宁国市为例,其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但在城市建设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对其破坏严重,河沥溪老城区大量历史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失去了原先的风貌,新城新区建设在传承传统风貌方面做的不够好,老城去改造过程中又有许多传统方面建筑被拆除,导致整个城市建筑文脉断层,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
3.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城市工业发展中,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约明显,厂矿企业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城市及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甚至危害到周边生态系统。而城市中人口更加密集,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集中,其中产生的大量生产生活废弃物,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并不断降低其承载能力,比如北方严重的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都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缺乏合理的规划管理实施手段
规划即法,根据《城乡规划法》,各级各类规划须经依法审批才能用于指导建设,以确保城市规划管理的权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涉及各方团体利益的博弈,未批先建、边建设边规划、先建设后规划等现象屡禁不止,超容积率建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次是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管理使得城市规划落实不到位,现在大多数城市规划管理的执法权都移交给了行政执法局,规划管理的日常工作大部分又仍留在规划主管部门,多头管理、以罚代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城市在规划管理方面执法力量和水平又不足,难以有效发挥其管理作用。
四、城市规划建设对策
4.1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文脉,融合现代化技术,提炼成为自身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对于城市中濒临毁坏的文物古迹要积极抢修和保护,保留城市历史文化元素。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满足其可持续发展需求,立足城市,综合考量城市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通过建立相关管理体制和法规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为其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2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
城市规划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社会事务,政府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来对其进行有效约束和管理。当前,我国各地区城市发展不同,在制定规划管理制度时要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并通过法律手段来进一步保障其顺利实施,积极建立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模式,使城市的规划效能有效提升。
4.3加强城市规划的弹性
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是刚性的,但城市的发展通常不会完全按照规划进行,因此加强规划的弹性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这一弹性主要体现在用地布局、用地性质兼容、相关指标调剂等方面,可以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预留一定量用地指标用于后期不可预见的优质项目使用;对一些商业价值较高的重要地段,在不违反相关规划规范的前提下,赋予地块两种以上不同用地性质的兼容;对于用地面积较大的地块,在不突破整体指标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相关规划指标调剂的方式完成开发建设。
五、城市规划管理相关对策
5.1城市规划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在城市规划中要注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注重量力而行,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目标制定。在城市规划中如果遇到重大问题就需要进行综合调研和多方参与讨论,尽量减少损失,实现城市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和生态理念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工业化发展还在如火如荼进行,存在着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也要注意对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将节约环保作为其规划设计的重心。并且要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对城市未来发展中的矛盾要具有预见性,可以采取措施进行及时缓解,促进城市实现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
5.2积极调整城市规划管理模式
城市规划管理模式,对城市规划管理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城市规划管理质量较低,与其管理模式有一定关系,一些主管部门在宏观层面失控,而在微观管理中出现越位现象。对此,城市规划人员要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思路,在大事和关键内容方面要加大管理力度,使政府的参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注重动态管理、善于抓住重难点进行长效管理。
5.3在经济发展中要兼顾环境效益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既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又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要认识到城市建设会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要对规划方案进行严格审核,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要进一步调查研究进行协调。此外,还要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城市民俗文化的保护,保留城市优秀历史文化底蕴,增添城市魅力。
5.4提高公众参与度
城市规划建设与公众利益相关,且必须满足其对物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在城市规划中涉及到的资源分配问题等,如果没有公众参与而缺乏监督,容易出现规划不合理、规划片面等问题,甚至加剧政府与公众的冲突。因此,要积极创造平台来提高公众参与度,使城市规划处于监督之中,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
六、结束语
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保障,因此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要紧抓存在的问题,全面、科学、有重点地开展管理工作,积极提高公众参与度,使城市规划管理顺利进行,促进城市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汝,张亚娟,赵玉凤.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5-52,67.
[2]李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3):3597-3598.
[3]武冬玲.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3996-3997.
论文作者:张璇,潘家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规划建设论文; 对策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对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