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论文_余跃海

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论文_余跃海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赵川镇店坊河小学 726305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是又不能灵活应用生活中的经验解决问题。于是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学习到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一、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例如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30个一角就是3个1元”……这样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设想一幅画面:在风和日丽的春天,突然天阴了下来。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时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我接着说:“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概念的提出创设了较自然的过渡,为以后深入学习“可能性”奠定了基础。  

三、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在教学“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对实际生活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的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

总之,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只有将数学融入生活,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数学来解决,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论文作者:余跃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7月总第1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论文_余跃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