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康复操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观察论文_陈 菁 杭凌云(通讯作者)

陈 菁 杭凌云(通讯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3)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面部康复操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观察。方法: 随机将58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 例,对照组28 例,对照组常规予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面部康复操与中药湿热敷,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对疾病疗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面部康复操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操;中药湿热敷;面瘫【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2-0016-01

面瘫,现代医学称为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完全或不完全性瘫痪,如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等导致患侧不能作皱眉、闭目、露齿、鼓气和吹口哨等动作,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患侧舌前 2/3 味觉消失,听觉过敏等。若治疗及时,预后较好,我科根据传统医学外治法的原理,自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共为58 位患者采用针灸或针灸基础上加用面部康复操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面瘫,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8 例患者发病时间均为一周内,且头颅CT 或MRI 检查正常。将58 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 例、对照组28 例,实验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0-62 岁. 对照组男13 例,女15 例,年龄19-61 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 《内科疾病诊断标准》[1] 关于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② House-Brackman(H-B) 面神经功能分级Ⅲ级以上;③病程小于一周;④年龄19 ~ 65 岁。

1.2.2 排除标准 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继发性面瘫,如继发于脑部肿瘤、脑血管疾病、脑外伤、格林- 巴利综合征、腮腺炎等疾病;③合并有严重感染及肝肾功能障碍等激素治疗禁忌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1.3.1 对照组:常规使用针灸方法, 取穴针刺如下: 患者仰卧位,取患侧翳风、阳白、地仓、颊车、外关、合谷、足三里、太冲穴, 应用直径为0.3mm,长度30 mm 的毫针, 直刺或斜刺入皮肤, 得气后留针3Omin,1 次/d,一周为1 个疗程。

1.3.2 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面部康复操与中药湿热敷。中药湿热敷药物:牵正散加减,具体如下:制白附子10g,僵蚕10g,全蝎6g,制南星30g,川芎30g,黄芪30g,白芷15g,细辛9g,上述草药混合常规浓煎一剂,取干净小毛巾蘸取温热药汁,敷于患侧面部及翳风穴,每日三次,每次二十分钟。敷后加以面部康复操按揉。面部康复操方法:(1)揉按四白穴(2)揉按阳白穴(3)揉按太阳穴(4)揉按翳风穴(5)点揉牵正穴(6)揉按颧髎穴(7)按揉地仓穴(8)按揉风池穴。每个穴位用力揉按或点揉0.5-1 分钟,每日三次。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面神经支配区域内功能正常(100分~ 86 分);显效:面神经支配区域内轻度功能障碍(85 分~ 77分);有效:面神经支配区域内中度功能障碍(76 分~ 52 分);无效:面神经支配区域内重度功能障碍(51 分以下)[2]。

2. 结果实验组:痊愈8 人 ,显效15 人,有效5 人,无效2 人,痊愈率为26.7%、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痊愈4 人 ,显效9 人,有效9 人,无效6 人,痊愈率为14.3%、总有效率为78.6%。经X2检验,两组痊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X2=1.57,P ﹥ 0.05),但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3.32,P ﹤ 0.05)。提示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面瘫是我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中医学认为面瘫是由于患者过劳引起正气亏耗或平素正气不足, 使经脉处于空虚状态, 此时风寒或风热之邪趁虚而人侵犯面部经脉, 以致面部经脉之气受到阻滞, 脉络不通, 气血运行受阻, 面部经脉失于濡养, 肌肉纵缓不收, 从而发为面瘫。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常于数小时或数天达到高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并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治疗的关键在于疏通面部经脉,使经气通、气血调,如治疗及时得当则很快恢复健康,否则留有后遗症[3]。本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药热敷及面瘫操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疗效。

中药湿热敷古已有载,清代著名外治学者吴尚先在其专著《理駢文》又名《外治医说》中同样认为“卒中有内生外中两因,外中者,病必筋骨不用,口眼喎邪”,“口眼喎斜,肌肤不仁,络也”,并提出其牵正散方及外敷之法。牵正散源于《杨氏家藏方》,组方为白附子、僵蚕、全蝎,去毒,并生用, 各等分;功用:祛风化痰止痉;主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面瘫患者外受风邪, 风痰痹阻于经络, 有其体虚脉络空虚的内因。明李梃《医学入门》所谓:“伤风口歪是体虚受风”;清喻嘉所言:“口眼歪斜, 血液衰固”。因此在治疗上需兼顾体虚这一内因, 以疏风通络为主兼以扶正驱邪。

因此在牵正散基本方的基础上加上细辛、川芎、黄芪、南星、白芷等。上述药物组方共奏祛风祛邪、益气通络之功,通过中药湿热敷法渗透毛孔, 利用温热效应、穴位刺激和药物作用, 促进了循环代谢,改善了面神经末梢的血液供应。

面部康复操通过点按揉局部的穴位和肌肉,改善面部麻木僵硬感,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兴奋面部运动神经和肌肉收缩功能,对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起到积极作用,可以防止面肌萎缩,减少并发症的产生[4],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因患者茎乳孔处发生充血、水肿等炎性改变, 导致面肌失去了神经的支配,表现出肌肉松驰、口眼歪斜等。中药湿热敷、面部康复操和针灸三法并治促进了患侧面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了局部炎性水肿和神经肌肉组织的营养,激活了神经细胞功能,增加了肌肉的兴奋性,从而加速了面瘫的治愈。在此治疗期间,我们也应进行健康宣教,嘱患者多休息多饮水,注意用眼卫生,清淡饮食,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克服患者紧张、焦虑、惧怕等情绪。面部康复操联合中药湿热敷配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可以明显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综合疗效, 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贝政平. 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813.[2]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大学出版社,ZY/T001.1-94[3] 潘素兰,张冲,覃莲. 面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 5) : 150-151.[4] 施晓健,俞光岩,杨朝晖. 功能训练治疗创伤性面神经损伤临床观察[J]. 中华理疗杂志,2000,(6):333.作者简介:陈 菁,女 (1971 - 1),副主任护师,本科,护士长。

通讯作者:杭凌云,女(1976 - 12),主管护师,本科。

论文作者:陈 菁 杭凌云(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7

标签:;  ;  ;  ;  ;  ;  ;  ;  

面部康复操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观察论文_陈 菁 杭凌云(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