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行性研究论文_刘婷

刘婷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商丘

【摘 要】目的 探讨分期治疗新生儿HIE(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3 年4 月至2014 年9 月期间收治的42 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 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分期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1.43%,组间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死亡。结论 新生儿HIE 早期,采用分期治疗模式,可显著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提高预后效果,应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几;缺氧缺血;脑病;早期诊断;分期治疗;NBNA【中图分类号】R74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093-01

新生儿HIE,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围生期胎儿窒息,缺氧所引发的脑部损伤。HIE 的临床表现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的病死率较高,且远期致残率也高于其他新生儿疾病。但是,目前HIE 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本院结合新生儿HIE 治疗早期诊断、分期治疗、常规治疗等要点,总结了HIE 的分期治疗模式,并选择我院于2013 年4 月至2014 年9 月期间收治的42 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HIE 的分期治疗模式疗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3 年4 月至2014 年9 月期间收治的42 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观察组患儿中,男12 例,女9 例,平均胎龄(38.91±2.34)周,平均出生体重(2.96±0.68)kg,其中早产儿8 例(多器官功能不全1例),其他为足月儿。对照组患儿中,男13 例,女8 例,平均胎龄(38.72±2.36)周,平均出生体重(2.97±0.75)kg,其中早产儿7 例(多器官功能不全1 例),其他为足月儿。两组患儿存在有窒息史,并在出生后48h 内入院。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本组采用“3 项支持”和“3 项对症”进行治疗,其中“3 项支持”为:第一,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第二,维持血流灌注的充足性;第三,维持约为5.0mmol/L 血糖。“3 项对症”为:苯巴比妥抗惊厥,每日5mg/kg,静脉推注;缓解脑水肿治疗,20%甘露醇0.25~0.59/kg,每日1 次,静脉推注;纳络酮消除脑干症状,维持量为每小时0.04~0.05mg/kg,静脉滴注[1]。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给予分期治疗,方法如下(1)出生≤3d 治疗该阶段,与对照组治疗方法相同,使用3 项支持”和“3 项对症”治疗模式。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复方丹参注射液6~10mL+10%葡萄糖液50 mL,静脉注射,1 次/d;同时,给予患儿适当的视、听、触等刺激[2]。

(2)出生4~10d 治疗该阶段治疗以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和改善脑循环为主,仍然延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并开始高压氧治疗。

(3)出生10d~28 d 治疗由负责医生评估患儿的治疗情况,若治疗效果满意,则可停止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若患儿治疗效果不满意或NBNA 评分<36 分者,将丽珠赛乐、复方丹参注射液反复应用数个疗程。该阶段,需要加强脑神经功能干预,患儿需坚持高压氧治疗,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1.3 疗效评价以总有效率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7d 后,患儿惊厥、昏迷、肌张力改变等临床表现及体征完全消失;有效,治疗10d内,临床表现及体征明显改善,并接近正常;无效,治疗10d 后,患儿临床表现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例数/样本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P<0.05 看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1.43%,组间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死亡。

3 讨论

HIE 导致新生儿脑血流减少,出现部分或完全的脑缺氧,进而引发新生儿脑损伤。发生HIE 后,急性期患儿死亡率较高,远期患儿致残率较高,主要与HIE 对神经系统的慢性损伤有关[2]。目前,有关HIE的研究尚未完全阐明HIE 的发展过程,其介导因素也尚未明确[3]。中国新生儿HIE 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三左右,多数患儿为早产儿,约有10.0%以上的HIE 患儿在急性期死亡,存活患儿中,有50%以上遗留永久神经心理缺陷,可能导致患儿出现精神异常、学习障碍、癫痫等后遗症[4]。我院在治疗HIE 的过程中总结了分期治疗HIE 模式,本次研究针对该治疗模式进行效果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达到了90.48%,而对照组仅为71.43%,组间差异较为显著,由此可知分期治疗模式较为有效和可靠。

HIE 主要由宫内慢性缺氧引发,所以患儿症状不宜察觉,因而只要患儿存在胎儿窘迫或新生儿窒息史,就存在HIE 的高度危险性,并及早进行治疗和处理,以提高治疗有效性。国外对HIE 的研究已证明,HIE 发生后,缺氧缺血的脑组织会迅速坏死和凋亡,因而在早期治疗中,要以抑制凋亡为主[5]。因而,在分期治疗中,早期治疗以“3 项支持”和“3 项对症”为主,可迅速恢复神经细胞代谢,抑制脑细胞凋亡,然后再充分发挥分期治疗的,根据患儿的变化病情进行及时的处理。

综上所述,新生儿HIE 早期,采用分期治疗模式,可显著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提高预后效果,应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钟文芳.复方丹参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13-14.[2]芦菲,董力杰,李梅,于鑫岩,宋晓燕,王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7(11):138-139.[3]李志强.纳洛酮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6(18):70-72.[4]高登升.丹参联合神经节昔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fJl.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24(12):1232-1233.[5]陈彤,张秋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7,22(6):553.作者简介:刘婷 1988 年10 月生于柘城。大专学历,护师。所在科室 NICU2

论文作者:刘婷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  ;  ;  ;  ;  ;  ;  ;  

分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行性研究论文_刘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