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论文_彭银玉

彭银玉

(大理州鹤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鹤庆 6715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艾滋病(AIDS)患者临床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单位收治的80例AIDS患者,采用随机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的发生情况,自杀倾向情况以及患者对临床治疗的配合度。结果:观察组的情绪改善情况、自杀倾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配合度为95%,对照组对为77.5%(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有显著的作用,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艾滋病;不良心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236-02

艾滋病(AIDS)是由HIV病毒引起的一类免疫缺陷疾病,以T淋巴细胞受损为主,国际上暂时没有治疗该病的药物,具有较高的病死率。AIDS患者在心理和精神上所承受的伤害较重,多数患者表现出恐惧、抑郁、焦虑、容易动怒等不良情感[1]。为了延长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期,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详细掌握并了解此类患者的心理状态。本次主要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改HIV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我单位在40例AIDS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法,结果理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单位于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4.5±1.5)岁,患者的病程为5天~3年,平均病程为(1.5±0.7)年;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6.3±1.7)岁,患者的病程为7天~3.5年,平均病程为(1.6±0.6)年。全部患者实行住院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5),符合比较标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是进行日常的病房打扫、隔离消毒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跟患者多沟通,聆听患者的内心想法,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估以及进行教育等,时刻维护患者的尊严,鼓励患者将内心深处的恐惧、压抑等不良情绪发泄出来,最终让其诉说内心的痛苦,并对其心理状态做好评估。(2)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采用放松疗法对患者进行干预使其转移不良情绪。让患者定时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做到全身肌肉的放松,体会放松的感觉,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放松。适当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引导患者看一些书籍、听音乐及与同室病友聊天等。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加以尊重,适当进行鼓励,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3)对患者进行定期心理辅导。焦虑、抑郁、易怒、恐惧等是艾滋病患者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护理人员应结合每一位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建立对应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定期实施心理辅导。针对治疗配合度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对未来保持憧憬,告知患者一些生存期较长的病例,鼓励患者积极配合,调节不良心理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对患者予以家庭支持。艾滋病患者从内心深处最希望能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鼓励家属积极、主动的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帮助及内心的疏通,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关爱,从而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总之,通过改变患者的心理认知结构,从而提升其临床治疗配合度。

1.3 评定方式

由专业的护士对患者的焦虑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量、评估,分值越高,说明严重程度越高;同时对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自杀倾向行为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杀意念自评表(SIOSS)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说明严重程度越高。将患者临床治疗的配合程度分为积极配合、一般配合和不配合三类。若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临床治疗视为积极配合;若患者基本按照医生的要求接受治疗,偶尔出现不配合治疗的视为一般配合;若患者拒绝接受治疗或中断治疗的视为不配合[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表示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若差异比较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HAMA及SDS评分比较结果

如表1所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A及SDS评分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及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P<0.05)。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比较结果

如表3所示,观察组治疗配合度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配合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艾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和临床治疗中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同时还承受着疾病所带来的病痛,很多患者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产生自杀行为,患者的临床配合度较低。因此加强临床护理对提升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是一种情感支持护理,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护理模式[3]。在临床护理中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得到疾病治疗的同时还能使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达到最佳。通过对艾滋病患者予以认知干预,不仅提升了对疾病的认知度,缓解了疾病恐惧感;予以行为干预,可提升患者对治疗环境的适应能力,减轻病痛;予以家庭支持可降低患者的家庭及社会隔离感,减少自杀行为。

本次研究发现,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其焦虑、抑郁及自杀倾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大部分艾滋病患者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其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提升了患者的临床配合度和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萍,喻奉梅.120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09:137-138.

[2]曾骄.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1:143-144.

[3]马续威,韩玉英.护理干预在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3,06:504.

论文作者:彭银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  ;  ;  ;  ;  ;  ;  ;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论文_彭银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