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湿地植物碳库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论文

三江平原是中国东北最大的淡水湿地,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252万公顷的针阔混交林。为了研究三江平原湿地植物其碳库在海拔高度上的联系,分别选取18个群落尺度上的的植物分析各组分碳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示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碳度先升高后下降,土壤碳密度逐渐升高,总碳密度也逐渐升高。

如果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而且考虑到实际状况,赋予政策一定弹性,其政策的生命周期会更加持久,更能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各种情况,也更加容易与其他系列政策相互兼容、前后衔接,以保证政策的稳定性与连贯性。这样高质量的社会福利政策不仅能解决社会福利发展问题,还能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三江平原湿地植物碳库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王文浩 史林泽 曲含 刘文楠 王浩明 程智超

一、引言

湿地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草地和森林植物碳库,对于湿地碳库还不是很清晰。三江平原地貌广阔,降水集中,形成了大片沼泽水地和植被。地表有机质含量很高。为了探讨湿地碳库与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为全球背景的森林和湿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数据。

二、材料方法

1.样地描述。

本研究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47°35'N,133°31')进行,月平均气温从1月的-21.6°C到7月的21.5°C;年平均气温为1.9°C。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60毫米,其中80%发生在5月至10月。

2.样品采集。

对于出现在样地内的所有物种,采集2枚—3枚当年生新鲜叶片,放人自封袋内带回实验室用于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别对8个固定样内的植被(灌木、杨树、桦木、针叶林)进行采样,建立三个重复地块(10米*10米),间隔50米,取新鲜叶片,做好标记,送回实验室。

3.数据分析方法。

C=NPP/RR

群落总碳密度(TCD)=植被碳密度(VCD)+土壤碳密度(SCD)

注:1Torr是指“将细直管内的水银顶高一毫米之压力”,而标准大气压力可以将水银升高760 mm,故此将1Torr定为标准大气压力的1/760倍。

突然,问题更加复杂了。鱼钩拖着明尼朝某处移动,渔线则固执又无情地不断拉扯着它。明尼甩着脑袋左右拉动渔线,疯狂地拖拽起来,但是它的脚没有着力的地方,因为在青绿的河水中既碰不到河床,也借不到力。明尼感到自己被长距离持续地拉往斜上方。头顶上出现了阴影,明尼刚认出那是船底就重重地撞在了船上。这下有着力的地方了,明尼正用强壮的前腿推着船帮的时候,它发觉脑袋被猛地拉出了水面。现在它见到了真正的仇敌,不是鱼钩,也不是渔线,而是人。

其中C表示土壤碳密度,NPP表示植被初级生产力,平衡时二者相等。RR表示为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和降水量存在较高的单项统计关系。并以Canoco5.0(Biometris,Plant Research Interational)中的DCA分析和RDA分析探讨碳密度。

三、结果与分析

结果表示,在59m-95m,随着海拔的升高,VCD增加幅度明显,小仅为5.57Mg/hm2,最大为6.89 Mg/hm2,随后在95m-135m,VCD有所降低,SCD逐渐增加,各样地最大SCD为555Mg/hm2,各样地VCD均远小于SCD,SCD是碳库的主要贮存形式。随着海拔进一步的升高,VCD的增幅较为明显,TCD增幅较大后趋于平缓,在40m-60m处显著(P<0.05)低于其他海拔梯度。

四、讨论

我国农田土壤经过数千年的耕作利用,土壤有机碳严重偏低,可提升的潜力也很大。我国草原土壤面积大,有机碳含量高,在土壤碳库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其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对整个土壤碳库的影响极大,而且因长期超载过牧,归还土壤的有机物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也下降较多,亦具很大的提升潜力。本文可为三江平原的保护,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作者简介:

王文浩,2001年11月出生,男,黑龙江绥化人,黑龙江大学本科在读,专业方向为生物工程。

史林泽,2000年6月出生,男,甘肃兰州人,黑龙江大学本科在读,专业方向为生物技术。

曲含,2000年10月出生,女,黑龙江伊春人,黑龙江大学本科在读,专业方向为生物技术。

刘文楠,2001年2月出生,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本科在读,专业方向为生物技术。

王浩明,2000年5月出生,男,黑龙江伊春人,黑龙江大学本科在读,专业方向为生物技术。

程智超,2000年9月出生,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本科在读,专业方向为生物技术。

标签:;  ;  ;  ;  ;  ;  ;  ;  ;  

三江平原湿地植物碳库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