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产业结构变化分析--兼论产业在浦东发展中的地位_国内宏观论文

浦东新区产业结构变化分析--兼论产业在浦东发展中的地位_国内宏观论文

浦东新区工业结构变动分析——兼论工业在浦东发展中的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浦东新区论文,工业论文,变动论文,地位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0年开始实行开发开放以来,浦东新区的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工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无疑地,浦东工业结构的变动是贯彻中央及上海市政府一系列政策的结果,也是国内外各种因素以及浦东新区产业关联驱动的结果。本文将首先考察浦东工业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分析结构变动的原因,最后还将从更广泛的角度讨论工业在浦东发展中的地位问题。

一、浦东新区工业结构的大变化

工业是第二产业的主体。在开发开放之初在1990年,新区工业总产值仅为176.85亿元,至1996年已达527.75亿元(不变价),增长2 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0%。高速增长常常与急剧的产业结构变化联系着。新区工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以下方面:

(1)新区的主要产业在1990至1996年间发生了重要变化。1990 年新区的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支柱产业依次是:①石油加工业;②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③纺织业;④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⑤化学工业;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⑦机械工业。

1996年总产值超过60亿元的七个支柱产业依次是: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②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③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④化学工业;⑤石油加工业;⑥机械工业;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明显的变化表现在纺织业失去支柱业的地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位列榜首,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则异军突起。

(2)工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一些产业稳定增长, 另一些产业呈现明显的突发性变化。前者如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等等。后者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该产业1993年总产值为9.10亿元,1994年猛增66.52亿元,达到75.62 亿元,1996年再到96.67亿元;机械工业1991年总产值11.75亿元,1992年 26.11亿元,1993年猛至49.83亿元。

(3)就产值而言,新区工业较集中在二、三个产业的现象在改变 ,代之以五、六个产业齐头并进。1990年,位于前三位的石油加工、钢铁、纺织三大行业的产值就占全区工业产值的42%,而位于前七位的产业产值之和占72%,到1996年,前五位产业的产值比重分别在8—10 %之间,它们的产值之和占全区工业产值的44%。

二、从需求面看工业结构变化

表1 1995年部分产品的生产能力、产量及销售率

产品 单位生产能力 产量 生产能力销售率(%)

利用率(%)

印染布

万米 207746681 32.0

1.028

成品钢材 万吨 219 207 95.0

0.965

洗衣机

万台 130 133102.3

1.001

家用电冰箱万台 140 110 78.6

0.945

程控交换器万线 495 458 92.5

0.969

黑白显像管万只 332 376 13.3

彩色显像管万只

50

11 22.0

民用钢质船舶 万吨

62

50 80.6

1.013

利用新区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我们得到表1。普查资料包括 1995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产量与全部工业企业主要工业品销售率。我们把产量与生产能力的百分比称为生产能力利用率,那么,1995年大部分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在80%以上。由表1可知印染布的生产呈现严重开工不足,而钢材、洗衣机、 程控交换器、黑白显像管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接近、甚至超过100%, 家用电冰箱、民用钢质船舶等产品的生产属正常水平。如果把浦东新区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与全国的来比较,则新区的生产能力利用率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印染布的生产能力,全国为23%,低于浦东的32%,钢材、洗衣机、电冰箱、黑白显像管,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62.2%、43.4%、50.4%、67.7%,而新区分别为95%,102.3%、78.6%、113.3%。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大小直接影响产业的产值,影响到工业结构的变动。表1 中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的大小可以说明浦东新区主要工业产业地位的升降。由于缺乏其他年份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数据,我们借助于各个产业销售率数据来分析。

表2

新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销售率(销售产值/工业产值,%)

主要产业

1993年1994年

1995年

全区工业99.96 98.6098.81

纺织业 99.35 98.3197.75

石油加工业 99.05 99.35

100.55

化学工业

100.18102.0398.40

医药工业97.85 98.3098.5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4.91 98.99

102.18

机械工业99.33 96.7799.7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00.41 99.93

100.08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00.91 94.1598.5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01.14 99.0695.93

主要产业 1996年

全区工业

97.16

纺织业 98.51

石油加工业 99.45

化学工业

98.87

医药工业

97.81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98.06

机械工业

95.9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98.4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93.44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94.70

销售率是当年销售产值与行业产值之比的百分率,在供需平衡的情况下,销售率应接近于100%。表2是新区主要工业产业近几年的工业产品销售率。就全区来说,独立工业企业的销售率每年保持在97%以上,其中四个产业(石油、化学、钢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每年均超过98%,其他产业在考察的年份中,多半年份的销售率超过98%,说明新区主要工业产业的发展受到需求的拉动。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表2 中的主要产业的销售率虽然普遍较高,但要分清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生产能力利用率很低的情况下,基本上做到供求平衡,比如纺织行业,这可由印染布的生产能力利用率有32%来说明;另外一种则是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基本上做到供求平衡,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较为突出。近几年来,这两个产业的规模急剧扩张造成有些年份的销售率相对较低,说明了市场对两个产业产品需求的不寻常的增加。

新区工业产品面临国内与国外两大市场。产业结构变动主要由国内市场还是由国外市场决定?考察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就可得出结论:主要由国内市场决定。出口交货值数额的大小,特别是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例,可以测度国外市场对产业影响的大小。浦东的主要出口产业是纺织业、服装业及其他纤维制品、文教与体育用品、金属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就是说,除了排在末位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外,目前的支柱产业都不是主要出口产业。从而说明目前的新区工业结构的形成主要依赖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1996 年浦东新区工业出口交货值也只占工业销售产值的15.67%。新区的工业结构显然不是出口导向型的。引人注意的一点是新兴支柱产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有较快的增长势头,其出口交货值在1995年已达14.43亿元,仅次于纺织业、 服装业和黑色金属冶炼,约占其销售产值的19%,所以有可能跻身主要出口产业。

三、从供给面看工业结构的变化

新区工业结构急剧变化直接原因是由于一些大型新建项目的建成投产。从1990年开始,浦东每年都有工业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大中型项目建成投产。其中1990年2项,1991年3项,1992年6项, 1993 年4 项, 1994年13项,1995年至少9项,而1996年在12项以上。

表3 国有经济单位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人民币)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34563

201717 530308 511354 455105 633974

表4 工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

年份1990 1991 1992

19931994

签约项目(个)

2883391440 330

企业协议总投资额(万美元) 5001 15922 145257 106996

91687

外商协议投资额(万美元)3442 7709 60556

53302

51611

年份1995

1996

签约项目(个)

267271

企业协议总投资额(万美元) 102460 225560

外商协议投资额(万美元)60882 146964

从表3可以看出,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 国有经济单位是投资主体,1994年全社会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817108万元,国有经济单位投资为511354万元,占63%;1995年第二产业投资1016489万元, 国有经济单位投资455105万元,占45%。1995年国有经济单位投资比重下降主要是“三资”经济单位投资增加的结果。1996年全社会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130739万元,国有经济单位投资633974万元, 比重上升到56%。

从长期来看,新区工业结构的变动,主要是由上述投资活动推动的。

根据两张表可以得到如下印象:

(1)外商直接投资在1992年有一个高峰, 而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在1993年有一个高峰。

(2)1992年之前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占有明显优势,而在1992 年以后,国有经济单位投资与外商协议投资额逐渐接近,并在1995年外商协议投资超过了国有经济单位投资。这表明1992年之前,产业结构的变动主要由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决定,而在1992年后,外商直接投资与国有经济单位的投资具有同等地位。

四、工业在浦东新区发展中的地位

自1990年开始实行开发开放以来,浦东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变化举世瞩目。浦东新区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 1990年为60.24亿元,1996年达194.16亿元(不变价),增长了2.2倍,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22%,大大高于全市的平均增长率,占全市GDP 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8%提高到1996年的17.5%。

在浦东新区的经济增长中,主要的贡献来自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的比重始终在90%以上)。在GDP 的构成中,第二产业一直占65%到77%之间,而第三产业在20%到33%之间。

但第三产业在浦东表现出更高的增长率。按当年价格计算,从1991年到1996年,浦东新区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平均每年达55.5%,而同期第二产业的增长率为39%。第三产业的高增长率,使第三产业在浦东新区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1990年的比重为20.13%,而1996年则达33.77%。第三产业具有高的增长率,包含着它原来起点低、价格上涨快的因素。经过价格调整后的三次产业构成,第二与第三产业在浦东新区全部GDP中的比重在1990年分别为76.2%和20.1%,而到1996年分别为68.82%和29.87%。也就是说, 虽然由于价格因素夸大了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但第三产业在全部GDP中份额不断增加, 而第二产业的份额不断减少的趋势是显然的。

这一趋势的另一表现与证据是,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份额大大超过第二产业的份额。在199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占67.4%,第二产业占31.3%;1995年,第三产业占64%,第二产业占35%;1996年,第三产业占70.9%,第二产业占28.5%。正是投资构成的这种格局促成了第三产业更快的发展。

可以说,浦东新区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一个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的结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表明:1.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在浦东新区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仍将维持若干年;2.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并且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条件。

浦东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要求有更多的运输、采购、库存、营销、出口、金融服务等活动,直接促进各种运营管理部门与机构的建立。

浦东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还特别依赖于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因为,新区作为新开放开发的区域,原来的第三产业显得更为落后。为适应社会消费需要,商业与餐饮业获得超常发展,公用事业,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以及金融保险业也应有较高的发展速度。社会需求与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是浦东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浦东新区第二产业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对外技术转移与生产技术合作而与浦西、长江三角洲甚至长江流域形成经济发展一体化。这一趋势将使浦东新区通过自身的第二产业的发展走向扩大对外技术服务,在长江流域区域内协调组织制造活动,建立有效的运筹、营销系统,使浦东新区不仅是技术领先的制造中心,更是一个区域运营中心。这种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贸易批发、信息咨询、金融业的发展,使浦东新区真正成为整个长江流域的“龙头”。

因此,浦东新区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第二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以牺牲第二产业为代价,第二产业通过技术进步和转变增长方式仍有发展,只是第三产业发展得更快。□

标签:;  ;  ;  ;  ;  

浦东新区产业结构变化分析--兼论产业在浦东发展中的地位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