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留学生传染病防控现状分析论文_耿宁果,贺亚玲,吉萍

高校留学生传染病防控现状分析论文_耿宁果,贺亚玲,吉萍

耿宁果 贺亚玲 吉萍

(南京农业大学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来华学习交流的留学生逐年增加,留学生中传染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拟探讨高校留学生传染病防控现状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传染病;高校留学生;防控高校留学生传染病防控现状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049-0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来华学习交流的留学生逐年增加,留学生中传染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农科高校,非洲留学生比例很高,占99%,而非洲留学生传染病患病率又为留学生中最高[1]。如何对高校留学生传染病进行合理、科学防控,保障校园和谐与稳定,促进国际化办学进程,是新时期高校医院传染病防控的迫切任务。

1.留学生出国以及进校时的健康体检问题

国家制定了来华入境留学生的体检要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多有疏漏,例如:(1)中国驻外大使馆认可的印鉴太少;(2)我国从未指定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书,因而外籍人员提交的健康证明可信度不易判定。留学生居留签证再次续签时,不再要求提供健康证明,因此为传染病的卫生检疫监管带来漏洞,且很少有外籍人员到检验检疫机关健康复检。对于来华学习时间少于半年者,不属于卫生检疫查验范围,这部分人群是否患有不准入境的疾病很难鉴定[2]。

防止传染病传入的一个重要关口就是每年留学新生入学前的传染病监测体检和验证。但是,各个高校并没有在留学生入学体检方面形成严格制度或统一规定。近几年,虽然绝大多数留学生和外籍教师都持有本国的健康证明,但这并不能排除他们可能身患疾病尤其是带有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据南京卫生检疫局报道,留学生的两例梅毒患者和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均为新生入学前体检时发现。所以,加强留学生入学时的健康验证和体检把关,是今后高校医疗保健工作的新问题。

2.留学生疾病监测机制的建立问题

除过加强留学生的入学体检,为其建立健康档案之外,还应加强其入学后的疫病监测工作。否则,也可能造成学校疫病防控工作上的失误。据彭连慧等报道:1994年10月29日,北京某高校一马里籍留学生曾在北京卫生检疫局进行入境疾病监测体检, HIV抗体、RPR抗体,结果均为阴性,X光胸透未见异常。入学后健康情况良好,近一月来经常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有时呕吐、腹泻等症状,入院后进行血清HIV抗体检验,为HIV抗体阳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能排除该患者在入境前通过某种途径已感染,病情处于“休眠”状态,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血清学也无特殊反应,因而入境检查时HIV抗体阴性[3]。由该病案调查分析可看出,对在我国高校的留学生,尤其是传染病患病率较高的留学生群体做好入校后传染病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目前很多高校仍以扩大留学生规模和优化层次为主要任务,留学生管理较为滞后,相应传染病预防教育和应对措施也比较少。另外,留学生在校医院就诊时,常因语言沟通不畅,诊疗条件有限,以及医生对外籍人员用药过于慎重而不能大胆治疗等多种因素,影响诊疗质量和效果,使得留学生经常只有在病情较重时才去就诊,从而耽误传染病的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部分留学生重新入境后又无必须再体检,也可能导致其将疫病带回校园。大部分留学生平时生活比较自由,性观念较为开放,性伴侣不固定,更容易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所以,很有必要重视留学生的健康管理问题,尽快建立起留学生的疾病监测机制,以便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3.高校留学生传染病防控对策建议

3.1建立健全高校留学生入校体检及监测机制

由于我国来华留学生的入境体检制度尚不完善,所以高校医院应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留学生健康监测,做好留学生入学及假期进校时的体检及防疫工作,为每一位留学生建立健康档案,通过走访、调查和日常门诊等途径,随时关注和掌握留学生的健康状况及传染病病情,以便做到早发现和早处理。假期期间,建议对回国度假或出国旅游的留学生在进校时进行疾病监侧体检,在校留学生应进行每年一次的传染病监测体检。对已发现的传染病人进行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相关监测、上报和防控工作,以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2 完善并落实留学生传染病管理制度及电子信息网络

传染病防控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制定留学生传染病应急预案,建立并切实落实疫情报告制度,落实留学生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责任到人。一旦发生疫情,则可做到有效规范、合理有序开展防控工作。另外,上述工作要与相关电子信息网络结合起来。如今是电子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科学、规范的信息管理网络有利于及时掌握和处理留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提高相应的预警以及反应能力。这种电子网络分为应急状态和日常状态两种模式。日常状态下,以国际教育学院的班级为信息单位,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人,及时将信息传递给校医院,以便于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应急状态下,启动高校传染病应急预案,通过讲座、宣传栏、网络(微信、QQ等)、校园广播等方式宣传传染病注意事项和相关知识,及时控制校园内的外来传染病播散。

3.3 加强校医院的健康服务职能和传染病干预举措

高校校医院承担着维护和促进高校师生群体健康的责任,应注重调查研究,与上级卫生部门及学校相关机构配合,加强留学生管理和相关专业人员培训,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留学生的卫生检疫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留学生的守法自觉性,引导留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并注意提高留学生健康意识。目前除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等途径向留学生获得传染病防治知识之外,建议学校为留学生开设相关健康教育专题课程。对存在健康问题的留学生,由校医院提供专业指导和治疗服务,促进留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和健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棣华,孙蔚.南京地区高等院校留学生和外籍教师的传染病监测报告[J],中国国境卫生俭疫杂志,1994,17(1):1—2.

[2]陈文玲,赵盛,王永亮.河南外籍教师及留学生卫生检疫监管现状分析和对策[J],旅行医学科学, 2002,8(3):34.

[3]彭连慧,郝秀华.北京某校一留学生患AIDS病案调查报告[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5,18(1):17-19.

论文作者:耿宁果,贺亚玲,吉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高校留学生传染病防控现状分析论文_耿宁果,贺亚玲,吉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