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浅述论文_牛昕光

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浅述论文_牛昕光

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办事处 山东省胶州市 266300

摘要:招投标在我国已经逐步完善,但风险管理方面还有待完善。本文就建筑工程招投标的准备、实施和签约三个阶段进行识别,并提出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招标;投标

一、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识别

1.1准备阶段风险识别

①公关关系风险

在招投标准备过程中,建筑主管部门、设计单位等多个机构都会参与。由于目前很多公司采用的是招标代理的模式,这是由于很多建筑公司在招标文件编制能力和招标流程上尚不熟悉,相反,招标代理人对整个招投标过程十分清楚,但这种情况下可能引发代理公司的道德风险。

②技术风险

招投标文件制作需要掌握非常全面的信息,如果信息掌握不全,则设计会产生相应的风险。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施工图、勘测地址、外管线等相关图纸的质量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如果招标人对相关信息不能及时了解、细化,这就产生了技术风险。

③社会环境风险

招标过程中的社会环境风险包含了政治、经济等风险,这些风险将对建筑工程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如国家政局、经济情况、物价上涨等风险。

④决策风险

该风险是一种认为风险,在招标准备过程中,如果决策之人在能力和认知上若有不足,则对招标文件、标底等编制上存在决策风险。

1.2实施阶段风险识别

道德风险

按照现有的招投标相关规定,不管是企业项目还是国家项目,确定入围投标企业的权利都有招标人确定,而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产生围标的情况。在复合标底和无标底评标中,往往采用去掉最高和最低值的方式,然后在剩下的报价中进行求平均,以此作为成本价格。如果在这过程中,投标人可以召集相关单位进行一同投标,这就形成了围标,造成了中标价格偏离正常。同时,很多投标企业自身的实力、资质等存在很大差别,很多投标企业会针对标书制定相应的策略,这些策略可能会被忽略,这就会给建筑工程带来风险。

1.3签约阶段风险识别

①竞争风险

招投标市场本身竞争十分激烈,各个投标人为了获得中标,不仅在投标书和竞争对手分析上下足功夫,而且很有可能在报价上低于成本价,在施工上进行偷工减料、合同变更等方式获得盈利。

②合同风险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合同价款只能采用固定总价、固定单价、可调价款合同等方式。但在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合同条款、合同规范、合同技术文件和图纸等各方面都可能存在风险,稍有疏忽,合同风险不言而喻。

③执行风险

在招投标过程中,招标单位需要对施工方、设备方等各方进行审查,对于招投标执行过程的不同、招投标代理单位经验和能力不同,这都会给招投标执行过程中带来风险。

二、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分析

2.1招投标流程的角度分析

①招标阶段。在招标阶段施工单位存在规避招标的行为,不仅存在议标发包,而且还存在对招标肢解的行为,通过降低规模标准来逃避招标,或是在实际工作中只对部分工程进行招标,而其他部分工程则直接发包。存在少批多建及未批部分擅自招标的行为。而且在实际招投标过程中,存在招标方和投标方暗中勾结及串通投标的行为,另外,还存在招标文件和招标过程不规范及不合理的情况。

②评标阶段。在评标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不仅开标过程存在许多纰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还存在标的泄露或不准的问题,造成评标过程中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评标方法还存在不科学的现象,在实际评标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计相应的评标方法进行,评标整体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对于评标结果不当场宣布。另外,评标委员会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及评标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了风险的增加。

③中标阶段。在中标阶段没有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而且中标通知书及公示也不及时发布,所签订的招投标合同缺乏严谨性,部分合同条款甚至存在与招标文件相背离的情况。对于中标人来讲,不仅存在不严格按合同约定履行的问题,还存在私下将中标项目擅自进行分包及转包的现象。

2.2从招投标主体的角度分析

招标方和投标方作为参与招投标活动的主体,因此招投标风险也基本会围绕这两个主体产生。

①招标方方面:对于招标方而言,在其主观故障导致风险发生的基础上,在招投标过程中由于招标方存在过失也会导致招投标风险发生,这主要体现在招标方由于自身业务能力及方法等方面存在欠缺,从而导致所选择的投标方不符合条件,或是没有选择最适宜的投标方,从而造成风险增加。

②投标方方面:对于投标方而言,由于主观上存在严重的高估冒算等现象,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招投标秩序,而且挂靠现象十分普遍,这就造成施工资质和能力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同时投标方还存在串通、陪标及轮流中标等现象,导致公平竞标秩序被破坏,一些不公平现象时常发生。

三、建筑企业的处置风险措施

3.1风险控制措施。

在进行风险控制当中,招投标管理者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深刻的认识,并且通过了解项目风险的相关条件,有效的对于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回避,将潜在与不确定风险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风险回避的对策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风险应对策略,但是对于项目本身来说,新项目所带来的新风险就会提高,如果回避新项目,就会造成企业利润下降的情况。总体来说,风险回避的这种策略需要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谨慎使用,并且结合实际工程的特点来开展。风险损失控制也是一种对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其开展过程主要针对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通过减少风险发生机会以及降低风险损失严重性来开展控制工作。风险损失控制与风险回避的对象相同,都是为了对于工程承包的风险进行研究。一般来说,风险损失控制的方案有很多,主要是通过预防计划的制定、挽救方案的制定等方式,对于潜在损失进行预测,并且提前做好损失控制预防,力争在发生损失时,减少损失严重性。

3.2风险自留措施。

风险自留措施是企业应对风险的一项主要措施,也是相对常见的风险处置措施。一般来说,风险自留措施主要是分为非计划性与计划性两种风险自留。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风险或者缺乏对风险的处理准备时,风险自留计划则相对被动,并且不具有计划性。任何大型的工程其风险数量都较多,并且风险种类十分复杂,风险管理人员难以面面俱到的对于所有风险进行分析与认识。非计划性的风险自留是一项重要的处理策略,是项目管理中所常见的测量。但是,风险管理人员自身要以正常、客观的心态面对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并且力图最大限度的侦测到工程风险,进而减少工程决策失误,减少工程风险损失。计划性风险自留与非计划性的风险自留相比,其风险内容经过管理者的分析,并且管理者通过有意识的转移与决策,从而实现对风险的计划性控制。

3.3风险转移措施。

风险转移是一种重要的处理对策,其转移的概念主要是针对于非保险或合同与保险合同两种转移方式。非保险或合同转移方式主要是通过签订协议与协商的方式,对于项目风险进行转移,转移的目标为非保险方。而工程保险的转移方式则是通过保险公司,在发生意外灾害等风险时,通过保险协议的方式,获得相关的风险补偿。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不断扩大,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复杂,这也使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招投标作为建筑工程的初始阶段,通过强化该阶段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质量,确保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亚军.谈我国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基建优化.2004(04):12-14.

[2]班洪,文彩雪.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的风险分析与管理.科技资讯,2008(13):56-57.

[3]姜楠.建筑工程招投标中的风险管理.城乡建设,2011(13):90-91.

论文作者:牛昕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浅述论文_牛昕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