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基因研究看科技发展与人类伦理的关系_科学论文

从人类基因研究看科技发展与人类伦理的关系_科学论文

由人类基因研究看科技发展与人类伦理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发展论文,伦理论文,人类论文,关系论文,人类基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世界科学家联手合作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0年6月26日向世人呈上了它最重要的 工作框架图——人类基因组草图,“人类基因组DNA序列图”完成时间也将提前至2003年4月 ,届时人类生命的天书将被科学家们全部解读。DNA的破解,一方面使人类拥有了关于自身 的说明书,促进了人类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一技术的不恰当应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各种 社会伦理问题。事实上,这一技术的应用带来的负作用,要超过历史上任何技术的发展与应 用,因为这一技术直接关系到人之为人的根本问题。因此,在欢呼人类基因研究取得重大成 就的同时,人们更应冷静下来,科学地认识这一成果及其技术的应用,深入分析可能带来的 各种社会伦理问题,寻求促进科技与人类伦理和谐发展的途径。

一、人类基因研究及其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

1.人类的平等问题将受到挑战。平等是过去人类长期斗争的结果,也将是人类未来长期奋 斗的目标。人类基因组的破解,可能会使人类重新陷入不平等的混乱状态。每个人的基因优 劣是不同的,这决定了人的智力与能力的高下。基因优秀的是否就高人一等,基因低劣者是 否会矮人一头?事实上,人类就像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皮肤一样是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基因 的。难道我们再把这种情况归结为上帝造人时的层次划分,使人类重新进入等级森严的种族 争斗时期?

2.人类基因的研究与利用会带来巨大利润。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已兴起并将兴起 许多的基因产业,其前景要比彩电、冰箱、汽车甚至电脑大得多。当然,正当的商业操作无 可非议,可在利和义面前,又有几个人能抗得住利益的诱惑?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人可 能会专门从事人类器官的培植,那么,人类器官会不会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公开销售呢?销售 人类器官作为医用也还是可以理解的,会不会有人专门培植人类器官,供人食用呢?

3.利用基因延长寿命会使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人类基因研究的突破会 使人类实现长寿的梦想。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人类寿命的延长给本已快人满为患的地球 带来的巨大压力。地球是否还能满足人类长期生存的需要,还是个未知数。同时人类寿命的 延长也会造成人与人的对立,特别是两代人的对立。现今50多岁的人会面临退休,其所留下 来的空缺就会有年轻的人补上。可假若人能活到500岁(就别说活到1200岁,甚至更长了) ,50岁的人根本不存在退休的问题。与此相对照,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上一代人用的多了, 下 一代人就面临着资源的匮乏。上一代人生活的时间越长,各种资源的消耗就越大,这就面临 着一个上一辈人与下一辈人争饭碗的现实。

4.人类基因治疗未必是件好事。基因疗法最有争议的领域是在改造基因以改变个体特征方 面。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一些我们目前认为致病的基因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我们将来要 大规模采取的基因疗法,会不会改变人类的基因构成,目前尚未有定论。科学家们认为就像 从计算机硬盘上删除的文件将无法复原一样,以不可逆转的方式改变人类的基因也将是十分 危险的。

5.人类基因的垄断问题可能会出现。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和即将产生的巨大经济价值,不 能不引起私人机构甚至个人的眼红。于是一场人类基因争夺与垄断大战已经和即将大规模地 拉开序幕。在基因的垄断中,一个更为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独裁者对基因技术的垄断。同时 ,对于基因技术垄断的地域性也是不能掉以轻心的,有人曾预言基因技术带来的人类长寿技 术在一定时期是西方人的独自享用物,主要原因在于西方的富足。假若果真如此,这种垄断 行 为道德吗?

二、求真与求善——科技与道德的关系

面对人类基因研究及其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积极作用与伦理、社会问题,我们怎样应对 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如何处理科学技术发展与道德发展的关系问题。

关于科技进步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 拉底指出,人只是由于无知才干蠢事,“美德即知识”,把知识与道德等同起来。以法国启 蒙思想家卢梭为首的一部分人认为科学与艺术的进步与人类道德水平是相互对立的,卢梭认 为:科学与艺术日益进步了,可是人类却变得越来越坏;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完善,人的灵魂 腐化了;随着科学与艺术之光的增强,人的美德消失了;产生了科学家,是人类的一种不幸 ,人们最好还是停留在幸福的无知状态中。此外,也有人主张科学决定论,认为科学决定社 会的发展,道德也在被决定之列;还有人主张道德决定论,认为科学只是一种工具,在人类 社会的发展中,道德是起主导作用的;有的甚至认为道德与科学是互不联系的。

不解决科技发展与人类道德的关系问题,我们很难在现实中具体进行操作。人类基因的研 究又把这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事实上,科技与道德是同一棵树上的两个杈,在一定时期 两 者会出现矛盾,有时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可两者毕竟是有同一个基础的——共同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因此两者又是相互促进、相互约束的。科学技术以“求真”为最高 目标,而道德则是“求善”,科学技术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就是“求真”与“求善”的关系问 题。

人类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要揭示事物的规律,追求真理性,因此,“求真”是科学研究 的第一原则。而道德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 以善恶为基本评价标准,它是一种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 的精神力量。道德比较直接地反映了人们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科学的发展与道 德的发展在“求真”与“求善”上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因为“求真”强调的是寻求客观的 东西,而“求善”则具有强烈的主体性。但是,“求真”和“求善”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 。“求善”以“求真”为前提,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促进道德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 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会产生一些新的道德观念;当然,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道德问题,可人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本身就是 对人类道德的一种磨练,会使人类更全面地认识问题,这未尝不是好事。

“求真”是否需要“求善”,即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否需要道德的约束?有人认为科学的本性 是至善至美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不需要道德的约束。持这种观点的人实际上是把科学活动看 作了一种单纯的理论探讨,认为科学活动是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可事实上,“科 学不是抽象、孤立、与人间祸福、与人间生存、自由,与全面发展不相干的神仙游戏;而是 一项‘以人为本’,反映‘人是目的’的不可或缺的事业。”[1]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 了改造世界,使之更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任何事物只要它进入人类的视野,满足主 体人的需要,便对于这一主体具有相应价值。科学活动是服从人的改造世界之需要的,它实 质上是一种价值活动,人类的需求、利益等凝聚在科学家的品格和反映在科学活动之中。并 且,单从科学来看,它本身是不能至善的,它往往需要技术来完成,而技术的应用既可产生 好的结果,也可能产生坏的结果。

因此,我们认为科学技术不可能在社会的真空中发展,不可能脱离开个人世界观的支配, “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使得它在伦理道德方面已不再表现为是中立的,”[2](P79)伦理道德 问 题已经与科学的机体交结在一起,而不是科学之外的某种东西。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科学 技术的发展更需要道德的指导和约束,离开了道德的约束,科学技术就会步入误区。也就是 说,“求真”也必须以“求善”为指导,科学技术在揭示事物本质的同时必须同时注意造福 于人类,否则“真”也不可能真正得到。

三、促进科技与人类伦理的和谐发展

面对现实的人类基因研究及其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对于解决或者说协调人类 基因研究与人类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我们经过认真的思考,认为可从如下三个大的方面来 尝试。

1.充分强调人类在基因研究成果上的共享性与个人的平等性。基因研究成果的共享性实际 上早已为大多数国家所公认并接受。早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成立了“国际生物伦 理委员会”。该委员会起草的《人类基因组宣言》将“人类的尊严与平等、科学家的研究自 由、人类和谐及国际合作”作为基本原则。1999年3月1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 莱尔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将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公开,以便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能自由地使 用这些成果。在此呼吁下,美国从事基因研究已取得很大成绩的塞莱拉公司宣布与政府所支 持的研究机构合作。在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前夕,来自37个国家的450名科学家参加了西班 牙北部城市希洪的首届国际生物伦理学大会。大会发表的《希洪生物伦理声明》明确指出, 人 类基因图谱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应为各国的发展和自然保护做贡献。虽然普遍强调人 类对基因研究成果的共享,但当前个别私人团体甚至个别国家还在进行着以各自利益为目的 的研究。特别是有些研究团体大肆掠夺基因资源,以图控制。有的专家指出,“人类只有一 个基因组,不存在白种人基因组、黄种人基因组之分,全人类所有成员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对任何一个人基因组的研究,代表了全人类的一致性信息。人类基因数目是有限的,发现一 个少一个,基因被‘专利’,等于说,谁发现了某个基因,这个基因就归谁。这是在抢啊, 就像当年哥伦布登陆抢滩一样!”[3]因此,真正做到全世界的共享还有一个漫长的历程,这 需要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特别需要各国政府的参与。

在强调基因研究成果共享性的同时,我们还要强调个人的平等问题。人人生而平等,是我 们每个人都明白的真理。一个人的生命是他拥有生命的唯一事实。因此,每个人都拥有对自 身基因图谱的所有权,任何机构及个人都不可未经本人同意而拥有或窃取他人的基因图。基 因的优劣不是个人造成的,每个人的基因优或劣并不意味着个人社会地位的高或低。作为国 家和社会应该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这种思想,形成一定的氛围。同时也要加强对个人基因侵犯 行为的惩罚力度,把侵犯人的基因与侵犯人的隐私权等同起来,甚至严重一点可与致人死亡 等行为等同起来。

2.在全社会弘扬主流的道德风气、主流的价值观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世界 的认识逐步深入,扩大了主体行为的可能性空间,也加大了主体间发生利益冲突的可能性。 不同的利益主体都可以找到为各自利益辩护的价值观念。比如,有的公司为了选拔人才会对 求职者的基因图进行研究,只选那些有前途、身体健康的人作员工。从该企业的角度来看, 企业就是以营利为最大目的,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是由于行动 主体在具体的利益情境中,片面地考虑个体价值观念的结果。因此,弘扬主流的道德风气、 主 流的价值观念势在必行。

弘扬主流的道德风气、主流的价值观念关键在于对大众的道德情操的培养。特别是对科学 技术研究人员的道德教育。这实际就是如何以道德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约束问题。在当今科学 技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甚至可以说在支撑着人类社会的情况下,科学技术的道德约束显得 尤为重要。探讨纯科学本身的道德问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实上,科学的道德是通过从事 科学工作的人来体现的。一般人们认为科学家只是在追求自然界的真知,具体如何应用这些 成果与他们无关。从表面来看,这无可厚非。但是,科学活动不是一种单纯的理论探讨,而 是一种价值活动,科学家在从事科学活动时也不是脱离社会而进行的,由此决定了科学家对 科学技术的运用后果负有重要的责任。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造成了许多对人类有重要影响的问题。我们的科学家正面临着艰难 的 选择,或是消极地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不去理睬科技对社会的不良后果;或者是用 科学积极地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方向。我们相信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是会选择后者的。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科学家们也的确是这样做的。我们不会忘记,二战中美国投在日本广岛 、长崎的原子弹,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正是在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以爱因斯坦为首的 科学家们感到了内疚,认为是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在灭亡人类,他们在痛苦之余,积极投身 于和平与裁军运动中去,以反对人类制造核灾难,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拉赛尔——爱因斯坦 ”宣言。

有的学者指出,面对科学技术所造成的人类问题的咄咄逼人,“如果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科学中伦理、道德法则的作用不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的话,则整个人类以及科学本身连以 算术级数的速度发展都办不到。”[2](P111-112)面对人类基因研究及其技术应用可能带来 的各种社会问题,我们更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从业人员的良心问题。[4]

3.加强立法。对于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单纯依靠道德的约束力量是不可能做到 的。因为道德本身不具有强制力,它只是人们内心的一种自我约束力量,需要依靠舆论来进 行监督。要保持一个社会的繁荣稳定,在加强道德建设的同时,也应加强法制建设,从而使 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达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这是现代社会发展 的一个趋向。

对于人类基因的研究及其技术的应用,无论从一个国家还是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都应加强 法制建设。作为一个国家必须把有关人类基因的研究及其技术利用纳入法制轨道,加强立法 ,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立法的内容,当然包括很多方面,诸如禁止人为地设计自 己的后代、禁止人体器官的公开出售、禁止培植高智能动物等等。从全世界的角度,在注重 加强协调成立各种伦理组织的同时,也应加强立法,对有关问题作出法律的约束。在国际立 法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下列问题:①各国积极支持开展人类基因研究,强调人类基因图谱是 全人类共有的财产;②基因技术在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被用于人类,用于人类的目的主要是维 护人类的健康;③强调人类基因的平等性,不能因基因优劣来决定人的高低贵贱;④必须对 人类基因技术应用中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约束。

标签:;  ;  ;  ;  

从人类基因研究看科技发展与人类伦理的关系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