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聋生个性化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宋晓冉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聋生个性化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宋晓冉

宋晓冉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特殊教育学校 251800

摘 要:针对聋哑儿童的学习教育,要有特殊的、符合各自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举例说明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期望达到抛砖引玉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聋童教学 多媒体 气质 兴趣 爱好

耳朵残疾并不代表智力残疾。曾有人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操作表对1228名美国6~17岁的听力障碍儿童和健全儿童做过测试,结果发现,听力障碍儿童的平均智商为96,健听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00,两类学生的差异并不明显。以后的相关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听力障碍并不影响学生取得跟健听学生一样的进步,他们的思维完全可以赶上甚至超过健听学生。但是现实仍然存在听障学生学习困难,无法达到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所处的环境对他产生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帮听障学生解决这一难题,让听障学生也能融入主流。

一、多媒体对聋生个性化教育的支持

1.个性化教育概念。个人主义是美国个性化教育的思想基础之一,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应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二是强调应表现自己的个性;三是强调个性的发展要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以一种灵活的姿态来应对环境的变化。而当代个性化教学强调调适性教学,即个性化教学就是适应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学安排适应个别差异的环境条件,创设相应的情境,构建相应的课程知识以及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等。

2.利用多媒体补偿个性化气质缺陷。古希腊医生希波克特(Hippocrates)根据个人身体内占优势的体液,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及“抑郁质”四种类型。以“胆汁质”和“黏液质”为例:

(1)“胆汁质”类型的学生表现为性情急躁、暴躁,精力旺盛,行为冲动直率,任性、好动,不听指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为男性。针对这种性格的学生,教师要教会他们自制,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充分利用胆汁质型聋儿精力充沛的积极方面,培养他们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诱导他们带动性情孤僻的聋儿。首先要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学习。其次,要帮助学生收敛个性、学会合作。比如,在学习《新衬衣》一课时,指导学生将课文排练成话剧形式的节目表演出来,根据学生个性的特点分配出不同角色,让学生在领会课文精神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学会合作,学会互帮互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黏液质”类型的学生表现为沉静、缓慢、性情冷淡,情绪不易外露,占16%,男性多于女性。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通过游戏教学等方法,注重培养他们活泼、大胆、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性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首先可以提供一些较易的游戏、图片等,让他们去模仿、创作。以《两只小狮子》一课为例,课文讲的是狮子妈妈教育懒狮子要刻苦努力、向勤狮子学习的故事。授课时,找学生分角色表演,让学生朗读小狮子对话,模仿和揣摩小狮子的动作、神情。在课文最后设置拓展题,让他们想象:如果懒狮子没听妈妈的话,它会怎么样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作,培养他们活泼、大胆的性格。其次,让他们学会分享。小组活动时,要利用其个性中沉静的优点,可以让其扮演记录员或总结员的角色,通过让他在同学面前讲出他成功的感受来激发其他同学创造和表现的欲望。这样不仅激励了该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更有利于培养他乐于交往的良好品质。

二、利用多媒体发展学生兴趣爱好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常常是件困难和充满挫折感的工作。由于聋人普遍动手能力比较强,所以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的动手能力来挖掘他们的创造才能。多媒体在此能放大学生动手的各种爱好。当学生热衷于绘画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在网上搜集相关的绘画资料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无论是抽象画、印象画、平面构成、装饰画还是手工艺品都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相关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把自己的作品成功完成将对学生自己是一个极大的激励。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参加各种绘画竞赛,在竞争中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绘画、手工能够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良好的、个性化的教育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另外,针对那些进步比较快、思维发展比较超前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多媒体制作、动画制作和计算机编程等相关课程,让他们体会创作的乐趣,逐步培养其创造力。

利用多媒体虽能帮助学生有效、快速地补偿缺陷,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地、适人”。“过犹不及”,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必须辅之以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运用必须讲究“适时”艺术,注意“度”。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内容、根据听障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同时,个性化教育不仅仅是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实现的,在生活中有很多可以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个性的事例,只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给予适当的环境,让他们懂得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包括聋人,只要能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就能在该方面不断进取,从而取得一技之长,得到尊重,立足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郭法奇 《论美国的个性化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4期。

[2]希波克拉特斯 《希波克拉特斯全集》。

论文作者:宋晓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4

标签:;  ;  ;  ;  ;  ;  ;  ;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聋生个性化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宋晓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