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发展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论文_木春霞

基于能力发展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论文_木春霞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小学 311100

摘 要:小学是启蒙学生心智,奠定学生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因而在该阶段必须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及基础知识的导入与融化。确保小学生知识框架的初步搭建与积累,并实现学生的部分基础知识能力强化。这对学生未来长期的发展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从学生的字母拼写,到读写应用都需要教师科学系统化的指导。针对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角度出发,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最适合自己能力增长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力建设。

关键词:能力发展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是奠定学生语文素养基础的学科,对学生未来的语文能力成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小学语文内容相对于其他小学学科知识内容,更为基础,不仅包括了字母认识,同时还包括造词造句。因此,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前提。从基础入手,重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知识认知,从而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及方式。这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与进步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本文将围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在新时期背景下的教学方法创新方式,加快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改革脚步,确保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一、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基础知识框架

语文是大部分小学生所接受并学习的第一门学科。语文能力的水平高低,将会决定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质量。小学语文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基本功训练出发,要求小学生把字认好、把字写好和把书读好。这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任务,同时也是反映学生语文综合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重点,结合学生需求。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从而找出最佳的契合点,完成现代语文教学,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养成。

1.识好字。识字是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唯有理解了字的含义和读法,学生才能够进行文章的阅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字母的拼写与认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加强字母的记忆技巧,提高学生的字母认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根据字母识别的难易程度,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将汉语字母划分为声母、韵母两个阶段进行学习。教学生翘舌音和平舌音的区别,并于每日的晨读过程中,带领学生们大声朗读字母歌,帮助学生了解字母和熟知字母。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和记忆,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字母的学习方式。之后,利用字母和字母之间的关联关系,组合汉字。教师可以将报纸或是童话书籍应用于课堂教学,用字母标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阅读报纸与童话书籍。这样学生将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感受文字学习的魅力。学生将会大大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字形形象化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每个字的涵义。

2.写好字。一手漂亮的字会给学生带来很好的第一印象,对学生的工作就业也会带来好处,为学生的就业择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因此,为了确保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便注重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从一年级开始,端正学生的书写姿势,调整学生的写字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字训练。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年级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低年级即1-2年级,教师应仅要求学生的字迹正确与工整,避免出现错字。在不断的书写过程中,锻炼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而对于中年级也就是3-4年级则要求学生汉字结构合理,均匀。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里的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针对部分学生写字时,眼睛距离课桌过近,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写字歌中要求的方式进行写字。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长大不得近视眼。并且,教师应当一边教育学生,一边示范如何写字。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达到身直头正肩平的标准。在掌握写字要领的同时,不断巩固和训练,加强学生的写字持久性。因为小学学生年龄小,因而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教师应在课堂中多加提醒,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最后对于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则更多的是笔画轻重合理,书写流畅,达到汉字美学的意境。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临摹字帖和春联书写等方式,完成汉字笔锋和笔画的学习。从而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实现学生达到喜欢写字,愿意写字的目的。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加强学生语文素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书写书评。这样,学生将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给教师留下更好的主观印象。例如考试写作文的时候,教师也会给字迹更漂亮的学生多一些分数。可以说,写好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工作。

3.读好书。读好书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加强语言表述能力,及作者的思路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文章内涵,了解作者文章本意,体验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的情感态度,及作品中心思想。阅读和朗诵课文是小学乃至高中阶段都会沿用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教师应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语文词义理解能力培养。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最大化发挥阅读与朗诵的语文学习价值。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制定具有深度且具体的语文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创新性,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白语言描述对学习行为的价值变化。即目标指向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共同组合成优秀的教学模式。这对于学生来说将会实现语文学习能力更好的进步。在多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采用学习小组的方式,以自主谈话的交流模式,完成字词含义的互助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负责学生的指导和辅助工作。这样将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学生也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汲取他人优秀的阅读方式,掌握他人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的艺术,实现个人语文素养的全面化发展。

二、注重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学习体验

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最直观感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语文材料的选择与反应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语文学习的熏陶作用,注重教学价值取向,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体验,从而实现加强学生学习体验的目的。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来说,是值得推崇的教学模式。

1.丰富的感情渲染和知识引导,激活学生内心潜藏的知识探索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结构设置上,应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符合学生发展和语文教学进度的方式。更具感染力与引诱力的开篇导入,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浓厚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于知识的渴望,强化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望。有句古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如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文本的场景和氛围,情动于衷,自然会发出不可遏制的学习欲望。

因此,教师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昂起更高的学习斗志,教师首先便应培养身为优秀教师的教职素养和师德。教职素养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气氛调节能力、课堂纪律管控能力、学生心理问题调节能力等。可想而知,如若教师在课堂中缺少足够的精神,态度生硬那么学生必然会在课堂中自说自话、学习动力不强。教师应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加强个人知识储备能力,以优秀的师表垂范,撩拨学生的求知求真的学习欲望。

2.注重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教学方案结合。众所周知,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知识上会出现较大能力上的偏差。这是因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这就好比一个500ML的水瓶是无法装下600ML的水一样。学生的知识学习必须符合和学生的学习阶段相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特点,制定更符合该阶段学生发展高度的学习方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注重学生细节上的培养与整体知识框架的感知能力养成,不应违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不应扭曲文章宗旨涵义。这样对于学生的思维成长具有非常好的附着作用,学生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也能够在此过程中被得以凸显。另外,教师还应制定完善的课后评价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教学建议书,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设置学习改进建议书。这样,师生将会一同进步,一同提高能力。同时,从师生情的角度来看,教师与学生在课后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必然能够促进师生情谊的联系。更好的师生感情,必然会推动语文教育的顺利发展,这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问题导入,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建设。问题导入,要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角度出发。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内容,帮助学生养成更加持久的学习动力。为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动画片、电影、英雄等多种元素融入课堂,加强课堂研讨和学习交流并设置学生感兴趣并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当然,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教学难度,避免过难的知识体系出现。从学生视野和学习能力出发,深入学生的学习思考方式,这样不仅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义,同时也能实现语文学习的真正价值。

将教学的中心偏向学生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十分明显。这将能够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并积极思考,探索与发现语文知识本质。所以,教师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建设。以更多元的角度看问题,以逆向的思维看问题,将会发现他人未曾见过的风景。如若不能改变学生固守的学习思维,那么就不会有知识求异的心理出现。一味地顺从他人学习思想,必然无法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落实新课标也就成为了走过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三、构建多元化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改所推崇的是素质教育,也就是教师应当以长远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发展,摒弃一味看中分数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应当以鼓励为主,挖掘为辅。从更多的角度看待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闪光点。正如人无绝对的好坏,事无绝对的对错一样,事物的答案也远远不止一个。教师应在学生的发展和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见解和思维能力的养成。教师应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对于部分偏激观点不应以偏概全,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发言权利,阐述自我的观点。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个人的努力,同时教师的教学结构和教案制定,对学生发展而言都将起到非常巨大的帮助。使学生在小学阶段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主动探索知识,了解知识。这对学生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深度具有与众不同的意义,是基于能力发展条件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海峡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4,(27),266-267。

[2]李彦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20-21。

[3]李兴彩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108-109。

[4]李翠玲 基于能力发展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8),181。

[5]冯树平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18),215。

[6]祁福荣 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应用分析[J].科技视界,2014,(22),225。

论文作者:木春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  ;  ;  ;  ;  ;  ;  ;  

基于能力发展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论文_木春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