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格教育论文_王海鹏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格教育论文_王海鹏

(福建省安溪县崇德中学,福建 泉州 362400)

摘要:在当下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老师已经将学生的人格培育作为最基本且重点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对于三观正初步形成的初中生来说,如何良好的培育其人格的完整和魅力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思想品德老师对人格教育的重点还认识不足,导致在教学时存在固性问题,仍需不断改进。基于此,本文主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于学生的重要意义,以及相应探讨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中真正将人格教育落实到学生层面。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人格教育;意义与改进建议

引言:

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其所涉及的方面非常之广,可谓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科目。但当下老师在教学方面却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培育学生的完美人格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初中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学着转变教育理念,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人格教育的滋养。

一、关于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贯穿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让学生拥有完整且具魅力的人格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的人格进行有效塑造,让其获得身心上的健康发展。其次,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还能有效对学生的自主性进行培育,让其学会主动去对未知事物带着好奇心进行探究。此外,人格教育还能让学生的生活及沟通能力予以大大提高,让其学会在成长的过程解决各种矛盾,这也在某种层面上帮助了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养成,让其在充满着未知和略带苦涩的人生中还能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不断前进。

(二)帮助学生的社会及人生观予以正确的建立

当下社会不良风气日渐攀升,对还处于身心稚嫩的初中生带来严重冲击。尤其是网络及自媒体的出现,各种暴力美学、消极思想等价值观正在对难以判断是非的初中生带来极大影响。在思想品德课上渗透人格教育便能给学生的社会及人生价值观的取向带来一定保证,使其在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息时,能够用理性分析判断。

二、关于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对学生进行人格渗透教育的措施分析

(一)将传统教育理念予以正确改善

我们知道,以往的思想教育理念往往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及其人格的培养。因此在此基础上,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模式也较为单一陈旧,未能学会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长期以往,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也只是一层不变,中规中矩。所以,初中教师便要及时学会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要注重学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真正的个性和潜能予以展现,以此不断对其人格加以塑造和完善,达到教育真正目的。此外,老师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还要懂得结合课本知识以及研发更多丰富的教学方式,旨在让学生能够得到知识及人文教育的双收获。

(二)思想品德老师学会完善自我,树立榜样

初中生由于年纪尚小、模仿力极强,常将教育工作者的一举一动印记于心。因此对于初中思想教育的教师团队而言,其自身要想真正落实人格教育的任务,首先自己就要学会不断提升,以达到完善自我,为学生树立榜样的目的,让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无形受其影响及教育。所以,老师在平时工作中便要以勤恳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面向于学生,在生活中也要以积极的生活理念来带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正处于个性洋溢、三观塑造中的青少年真正在老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人格的魅力,以此促进思想品德课人格教育的工作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学会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对学生人格进行培育

上文已经提到,思想品德课对学生不能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其它素质能力的培育,而是应将二者充分结合,即教师要学会高效科学的利用思想品德课本知识来进行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能够在吃透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日渐培养出健全完整的人格,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接受课本新思想的同时,也能够不断让自身的人格更加现代化[1]。例如,在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心有他人天地宽》时,老师就可以基于当代初中生大多为家中独生孩子,性格傲慢、遇到问题难以学会包容等现象问题,在此基础上来帮助学生加强对宽容的教育,让其能够明白“换位思考,有容乃大”壮阔胸怀的难能可贵。又如,在教学《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要学会认可自我,并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以此让学生更加自信的发扬出自我个性和创造思维,而不是盲目随大流。再如在教学《感受法律的尊严》时,老师便要让学生明白法律的威严与公正性,让学生真正明白在生活中要懂得依法约束自己,坚决不能因为一时的诱惑干出超越法律边界的事情。最后,老师也要适当给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基于当下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问题,老师务必要让学生明白,人生路途道阻且长,没有一蹴而就的方向,而需要慢慢地接受沿途困难的拷问才能不断走到下一关卡等。老师通过这样结合课本知识进行人格教育,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对人格进行理解和不断养成。

(四)以实践活动作为载体充实人格教育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既然是涵盖层面非常广阔的一门学科,老师便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展开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所以在科技落实到校园的今天,老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对学生进行直观化教学,并在课间让视频、音乐等带给学生心灵上的填补。当然,人格教育仅靠课堂教学还是远不够的,老师还应多带领学生去当地科技馆和革命遗址参观,让学生体会老兵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未来更加智能的科学技术,让学生在这样的感情交错中更进一步的促进人格的塑造。此外,老师在对应节日期间,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表演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并结合书本的知识一同演绎出来。例如,学生所想要表演和诠释的对象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因此便可以结合课本的知识《伟大的民族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将袁隆平院士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心系人民的伟大精神演绎出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接受和现实理解。此外,除了上述方式之外,老师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献爱心、走进养老院”等帮助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培育健全人格的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及其整体的素质能力[2]。

(五)转变思品考核方式,将行为和成绩考核合为一体

我们知道,思想品德课程的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行为和成绩共同进行评定,从而以此观察学生是否在不断成长。但当下学校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程的考核方式仍存在着课程分数和行为表现分离的问题。更有甚者,对于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的行为考核仅是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的进行评定,这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格素质及其他综合素质而言都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这样的考核方式只会让学生或是其家长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文化的学习,这将直接对学生人格教育乃至综合教育造成缺失。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务必要积极去改变以往思想品德课程的考核方式,真正制定出一套系统的且将学生的行为考核和学习成绩综合为一体的考核体系,让学生自身也能真正意识到思想品德课程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同时也是不断在对自身未来行为的培育、人格的塑造、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学科。

三、结束语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素质开拓时期,因此该阶段对其开展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基于此,老师便需要学会提升自我、积极转变以往教学理念、并结合课本知识开展多元化教学及实践活动以及通过改良传统考核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渗透,真正让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发扬个性,以更好投身及稳定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元培.浅谈人格教育对初中学生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0).

[2]胡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格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9):137-137.

论文作者:王海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格教育论文_王海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