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论文_汪建兵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论文_汪建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三台县 621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职业危害,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分析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医务人员在遇到器械及心理等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结论:加强学科建设及职业安全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消毒仪器应严格按标准操作等,从而减少职业伤害。

关键词: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重任。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改进,新的消毒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职业危害也越来越大,严重威胁医务人员的健康。因此,有必要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本文主要介绍了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探讨加强医务人员职业保护及减少职业危害的保护措施。

1 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未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在回收医疗器械等时容易接触到经病人感染后的设备和物品,特别是医务人员皮肤受损时更易受到感染。首先,医务人员在在清理处置锐器时未按要求戴好无菌手套,在发生锐器伤时残留在锐器上的细菌就可能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造成医务人员感染。其次,导致消毒室的大面积污染的原因是,清洗待灭菌物品不够彻底。最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布局不合理等也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引起乙肝等传染病的传播。

1.2 器械因素

(1)在医务人员进行回收分类医疗器械时,由于临床医务人员在用后未将污染与未污染的器械分开放置,就易造成割伤或刺伤;在清洗医疗器械时也易被刺伤;此外,医务人员在检查医疗器械质量时,因操作失误也会受到感染。

(2)消毒供应中心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回收整个医院的医疗器械等。例如,小手术包、穿刺针等这些物品上都存在病人的血液等。当接触到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时,很容易被感染。

1.3 化学因素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接触各类消毒剂时间较长,轻者诱发哮喘、皮炎等疾病,重者可患癌症。目前,消毒供应中心清洁区与污染区每天都要进行常规消毒,所以消毒剂为含氯消毒剂,在污染严重时还会加大消毒剂的用量。当消毒剂人体吸收过多后就会引起支气管黏膜水肿,同时,还会刺激眼睛,引起接触性皮炎。另外,工作人员因长期接触到生物指示剂及B—D试纸等含铅物品,也会对身体各系统与器官带来较大危害,从而诱发各种疾病。

1.4 物理因素

随着消毒供应中心内各种先进仪器的不断增加,在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的问题。例如,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噪声可达90 ~ 98分贝,远远超过工业地区噪声标准的极限。工作人员如在次环境下长期工作就可能会造成耳鸣或听觉减退等,甚至还可能造成内分泌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此外,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与烘干机等在运转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高温水蒸气,而由于环境与空间的限制造成室内散热慢,医务人员在此环境下极易出现烦躁与疲劳等现象。在物品消毒灭菌过后取拿无菌物品时如若不小心则易被烫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心理因素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强度大、事物繁重复杂,职业暴露机会多,且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地位及待遇不如临床科室等各种因素都会给工作人员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他们心态失衡。

2 防护措施

2.1 强化专业技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为减少不安全系数,了解防护措施,消毒供应中心的医务人员应在持有专业证书的基础上进行培训上岗。针对其专业的特殊性,需进行职业安全防护与专业技能培训。以讲座、现场指导及实战演练的方式进行,并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新老员工都应定期参加培训及指导,不断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及专业技能。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防护设备及用品。为减少感染机率,必须严格执行标准的预防措施,在回收和清理被污染的物品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穿戴防护服和防护设备。在使用紫外线杀菌时,医务人员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紫外线,造成严重伤害。

2.2 加强职业安全培训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新的医疗设备及技术引入,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培训和学习职业安全知识,强化相关专业知识及职业防护知识。为做好防护准备工作,医护人员必须加强职业危害的认识,掌握缺乏防护意识而产生的后果。首先,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加强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将职业防护问题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并进行严格的检查。其次,改变医务人员的观念,提高其认知水平,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引进最新专业发展的技术,鼓励员工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清洗技术、灭菌技术及灭菌监测技术等。

2.3 严格按规范操作消毒仪器

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保持设备完好,及时消除和更换旧设备。在供应室的布局中,安装隔音装置以保持区域密闭隔音。为减少因噪音引起的人体机体损坏,操作大型仪器的专业人员实施定期轮换制度。在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过程中,必须由专门的消毒人员严格规范的操作,并密切观察灭菌器的各项指标,如有异常,立即停止灭菌。在灭菌结束后在打开灭菌器时应防止灼伤。为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在灭菌器的非工作条件下,要求制造商定期进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并检查仪器的灭菌指标。

2.4 减轻心理压力和身心疲劳

为释放工作压力增强同事间的凝聚力,降低工作人员的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劳,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科主任应该根据不同的护理人员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优化人性化管理调整工作压力,并定期组织团队活动,让工作人员劳逸结合。

2.5 职业防护及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在回收医疗器械时可以借用工具,避免直接接触受感染物品。为防烧伤,医务人员在靠近高温作业设备时应穿戴好防护衣物。此外,为排除有害气体,在建立去污区时应安装良好的通风系统。在进行臭氧机空气消毒和紫外线灯光照射时,为防止人员眼睛肌表皮肤受损,应禁止人员进入,在消毒结束后30分钟方可进入。应及时清理和消毒被感染的消毒供应中心部位。为防止感染物品的扩散污染,在运输过程中应密闭运输。

结语:

综上所述,因消毒供应中心的危险性与特殊性,医务人员在每天的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危害因素,如化学、物理等,因此,有效地控制与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保障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安全,降低职业危害,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等。

参考文献:

[1]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及防范措施[J]. 李瑾.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1)

[2]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控制风险点及对策的探讨[J]. 甄兰英,贾慧.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04)

[3]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J]. 张秀润.中外医学研究.?2017(24)

[4]新建三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运行体会[J]. 刘艳,杜丹丹,殷玙,刘玮.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2)

[5]浅析如何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专业自豪感[J]. 黄冰梅.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66)

论文作者:汪建兵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  ;  ;  ;  ;  ;  ;  ;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论文_汪建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