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谚语的教育价值及其开发利用论文_宫义达

塔吉克族谚语的教育价值及其开发利用论文_宫义达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市 海淀区 100089)

摘要:少数民族谚语是少数民族在历代生活中所形成的瑰宝,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少数民族辛勤的劳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向往。塔吉克族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加工和整理后形成自己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谚语。塔吉克族谚语在塔吉克族青少年的知识、方法、价值观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可以通过树立教师的多元文化观念、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际课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建立规范有效的民族文化教学支持系统等措施,将塔吉克族谚语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关键词:塔吉克族谚语;教育价值;课程资源;开发

引言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的谚语,是少数民族在生产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是集体的智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塔吉克族谚语是辛勤的塔吉克族人民智慧的象征,在当今仍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可以将其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挖掘开发,使民族优秀文化在当代大放异彩。

一、少数民族谚语的重要性

将少数民族谚语融入教材,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一步,也是重新唤醒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本质反思的重要契机。民族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宏观整体到微观实际,研究民族谚语教学可以从当下的教育需求中得出其研究意义。

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独特的形成逻辑和表现结构,而民族谚语是民族文化在数千年年里孕育出的果实,它既超脱出民族文化独立成章,又是整体民族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民族谚语、学习民族谚语对于整体把握这个民族文化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少数民族同胞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操。这也切实符合当今的时代主题:建设文化强国。

(二)民族谚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国一直被誉为“农业大国”,这和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密切相关。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各民族人民的长期劳作为民族谚语的产生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并且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总结出了本民族的谚语。如蒙古族谚语“春天不播种,秋天无收成”;壮族谚语“人靠稻谷养,禾靠粪土长”、“文钱大过天,颗粮大过海”;拉祜族谚语“多流一滴汗,多收一粒粮”。从上述几条谚语中可以看出我国幅员辽阔的地理风貌使得民族谚语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这些谚语体现了各少数民族的智慧,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实践中经验的结晶,是当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族谚语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素材

虽然万物相通,但万物的源流不同。民族谚语的形成历史和表述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逻辑组织形式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学习民族谚语中内涵的知识只是其一,让学生感知背后的思考模式继而形成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价值观才是民族谚语学习的真正目的。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对“常识性知识”的“脱敏”,单向的输出知识和讲解课本只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抵抗,而对这种“抵抗”视而不见或者强制灌输的教学行为从根本上已经违反了教学宗旨。因此,从教材的角度出发,研究将民族谚语融入日常教学,提高素材内容的丰富性、思维视角的多样性和知识内容的趣味性将有助与于解决这一问题,而这一问题如果可以得到解决,那么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进而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

二、塔吉克族谚语的教育价值

塔吉克族是中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它是一个跨境民族。我国的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境外的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塔吉克族利用帕米尔高原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在高山牧场放牧牲畜,在低谷农田发展农耕,以狩猎为辅的生活方式。农牧业的发展为塔吉克族谚语的来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例如:“牧人使畜牧兴旺,农民让庄稼丰收。”“不到高山,逮不到大猎物。”塔吉克族居住于帕米尔高原上,地理环境的差异让塔吉克族在日常生活上与汉族有较大差异,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习俗。例如:“不要像黄牛般愚钝,也不要像牦牛般倔强。”“洁白的奶汁出自鲜红的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味。”塔吉克族谚语是塔吉克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劳作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集体的智慧,是学习塔吉克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标准做出了具体要求:“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塔吉克族谚语作为集体的智慧,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生可以根据课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一)丰富学习者的知识

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是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强调基础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是进行其他学习活动的基础。通过学习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知识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整合创新能力。学生在学校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谚语虽然不是具体的知识,但是可以作为常识性知识对书本知识进行补充。塔吉克族谚语历久弥新,可以丰富塔吉克族地区学生的综合素养。

“糟了霜冻,只能收半口袋粮食。”

“绳子捆不住火,麻袋装不了水。”

“圈养的马驹跑不了远路。”

“性急喝不了热奶茶,急火热不了冷肉汤。”

上述几句谚语都是塔吉克族在畜牧以及日常生活中得出的经验,是优秀的塔吉克族人民民风淳朴的象征,既丰富我们的常识性知识,也让我们生活的更加有条理。

(二)蕴含做人做事的方法

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必备的方法与技能,它是在蕴含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塔吉克族谚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思考的方法,告诉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塔吉克族谚语同样具有智育功能。

“烈火烧肉,越烧越焦;文火烤肉,又熟又香。”

“永不停息的溪水到了大海,寸步不移的雪山仍在原地。”

这几句谚语是塔吉克族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塔吉克族传统的畜牧业以及地理风光相结合,显示了浓郁的地域风情。从上述谚语中,我们感受到了经验所散发的光芒以及坚持不懈地力量。塔吉克族谚语不仅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告诉我们做事的方法与技能。如果能够大力开发,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做事的技巧与方法,提高综合素质。

(三)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标中要求的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需要学生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同时也需要具备求实的科学精神以及广博的人文精神。塔吉克族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在长期的农牧业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凝聚成短小精悍的谚语,用来警示后人。这类谚语反映了塔吉克族对本民族的严格要求,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正确的价值观,为后人树立了正确的典范,千百年的流传中对塔吉克族人民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情深义重,热情好客

“客人上门,福运来临。”

“切莫冷淡客人,你也将是某人的客人。”

“不要打开客人的背囊,不要询问客人走的时间。”

塔吉克族是以农耕和畜牧为主的畜牧业民族,以热情好客著称。上述几句谚语已经把塔吉克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展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塔吉克族谚语是千百年来的集体智慧,但是也显示了现代文明的元素:尊重别人的隐私。从侧面显示了塔吉克族谚语千百年来生命力依旧顽强的原因。

2.热爱祖国,落叶归根

“不论流浪在何方,心儿总向着家乡。”

“好男儿不背离祖国。”

“百灵鸟关在笼子里想的是花园,漂泊者走到哪里都想念祖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天鹅飞得再高,不忘清净的湖水;牧民走得再远,不忘自己的家乡。”

从这几句谚语中可以看出塔吉克族人民浓重的家国情怀,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这是当代塔吉克族人民重要的精神食粮。

3.珍重友谊,团结互助

“好友千人少,坏友一人多。”

“朋友背后夸你,敌人背后捧你。”

“劳动的明天是快乐,团结的明天是胜利。”

“合群的蚂蚁能咬死毒蛇;敌人虽渺小,也要把他看成大象。”

这几句谚语简洁明了的说明了友谊的重要性,警示人们要珍惜好朋友,团结互助,体现了塔吉克族的民风淳朴,在当代仍然是值得学习的瑰宝。

三、塔吉克族谚语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

发挥民族地区课程资源优势,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民族化;民族特色的文化优势;秀丽的大自然;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2]结合塔吉克族的具体情况,主要是从多元文化观念、校本课程、地方课程、校际课程、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民族文化支持系统来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多元文化的观念

少数民族教师是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现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冲击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教师还面临着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冲击。[3]民族地区的教育在师资、教育设施等方面都较为落后,使得一些民族地区的教师开始怀疑本民族文化,更加倾向于学习主流文化,民族文化难以继承发展。[4]以塔吉克族为例,塔吉克族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与主流的服务业相比,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少数民族教师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有重要的责任与担当,在实践中却面临困境。由于主流文化的普及性,使得民族地区也需要大力的学习主流文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但是对于主流文化的学习与借鉴并不是全盘吸收,民族地区的教师应当用发展与创新的眼光来看待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生存于发展的过程中所总结的精华与智慧,应该认同民族文化,并且大力开发,使其发扬光大。民族谚语是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少数民族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加以开发利用。在对民族谚语搜集整理的过程中也会对本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解,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对民族谚语进行搜集整理的过程也是整合创新的过程,我们既要进行继承也要发展创新。

(二)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际课程

在塔吉克族分布的民族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的短缺以及教育发展滞后所带来的教育设施不健全,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谚语作为课程资源的补充,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区、学校三级管理管理,增强课程对国家、地区、学校的适应性。因此塔吉克族当地的学校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和学校自身发展,开展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际课程。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难以适应民族学校自身特色的现状,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承担起了课程开发的重任。少数民族教师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力军,其重要性决定了其必须的高素质。因此可以加强对民族教师在教育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培训。

2.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政策,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开展的课程。地方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实现了地方个性和国家共性的统一。而校本课程作为地方课程的补充,做到了学校个性和地方共性的统一。可以看出,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都是当前课程开发的必要形式。我国的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民族分布较为聚集,适合开展地方课程。

3.校际课程

校际课程的开发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立足同质性学校,通过整合条件性资源,实现对素材性资源的筛选、编制与实施利用的实践活动。[5]相较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际课程对资源开发更加充分,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发的时候可以做到理论和经验相结合。塔吉克族分布较为密集,经济发展落后,校际课程可以充分共享教育资源。

(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是义务教育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学习强调与实际相联系,谚语来源与社会生产实践,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展较为灵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每个学段的学生都有自身特点,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展开不同的谚语学习活动。

1.小学阶段

谚语虽然简洁凝练,小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不丰富,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结合谚语来源于生产实践的特点,可以课内、课外同时展开谚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6]课内,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有关塔吉克族谚语的讲故事比赛,将谚语编成一个个绘声绘色地小故事,既锻炼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理解。课外,利用放学或者周末,在社区搜集有关塔吉克族谚语的资料,在课堂中展示这些谚语的来源、意义等,锻炼了小学生与人交往以及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2.初中阶段

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较小学阶段有很大进步。可以开展多样的活动来学习塔吉克族谚语,例如:可以开展“塔吉克族谚语书法比赛”这样一个活动,既传承了中华文化又加深了对塔吉克族谚语内涵的理解;开展“塔吉克族谚语辩论赛”,展开讨论塔吉克族谚语在当今的教育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辩论赛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开展辩论赛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辩论加强对塔吉克族谚语的了解,更加认同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建立有效的民族文化教学支持系统

谚语是把认可度高且具有浓厚教育智慧的言语凝固下来,本身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因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教育设施、教育资源都并不发达,因此民族的谚语很难发挥其教育价值。塔吉克族地区的当地政府应当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民族文化教学支持系统,组织专门的人才队伍来研究塔吉克族谚语,同时在待遇方面给予保障,使他们无后顾之忧,专心发扬民族文化。完整的教学支持系统里教育督导是必不可少的,要在一定时间段,进行教育督导,以防止懈怠。在建立本地区民族文化教学支持系统的基础上应当辅以吸取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教学支持系统的经验,及时进行学习借鉴,共同沟通进步,形成本地区的教学特色,使得塔吉克族谚语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得到发挥。

结语

少数民族的谚语是少数民族在历代生活中所形成的瑰宝,是少数民族智慧的象征,是高度凝练的智慧,在现今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塔吉克族谚语是塔吉克族人民在社会实践中提炼出的集体智慧,在当代仍然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进一步深度发掘塔吉克族谚语的内涵,将其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对塔吉克族中小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都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在继承与发扬民族谚语教育价值的过程中,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应当代学生的身心发展。[7]

注释:

本文所引未注明出处例句均引自:

[1]鄂嫩吉雅泰,陈铁红编.中国少数民族谚语选辑[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11.

[2]李耀宗等辑. 中国少数民族谚语选[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03.

[3]段石羽.塔吉克族谚语与塔吉克族文化[J].民族文学研究,1992(04):84-88。

参考文献

[1]许晋,倪婧.少数民族谚语中的粮食文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02):75-78.

[2]阿姆.发挥民族地区课程资源优势 实施课程改革[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64-65.

[3]龙泉良.少数民族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湖南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01):142-145.

[4]蔡淑兰.少数民族教师专业成长的文化困境与出路——兼论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J].民族教育研究,2012,23(01):105-109.

[5]邓达,易连云.“校际课程”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课程资源开发新取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103-106.

[6]庄园,仲丹丹.藏族谚语的语文课程资源价值及其开发利用——以中小学语文课程为例[J].西藏教育,2017(10):5-8.

[7]仲丹丹,张金钟.鄂温克族谚语的教育功能探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3):14-17.

[8]鄂嫩吉雅泰,陈铁红编.中国少数民族谚语选辑[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11.

[9]李耀宗等辑. 中国少数民族谚语选[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03.

[10]段石羽.塔吉克族谚语与塔吉克族文化[J].民族文学研究,1992(04):84-88

作者简介:宫义达(1994-),女,河北定州人,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论文作者:宫义达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塔吉克族谚语的教育价值及其开发利用论文_宫义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