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管理论析

医疗服务管理论析

李成龙[1]2003年在《医疗服务管理论析》文中指出医院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医疗服务是医院活动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成为医院存绝的“生命线”。所以,如何加强对医疗服务的管理,优化医疗服务,开拓医疗服务市场,便成为本文研究的主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医院管理经验,从多维度对医疗服务管理进行了论析,认为医疗服务管理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医院只注重一般服务,而忽视医疗服务效益的弊端,只有通过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开拓医疗服务市场,使患者得到最佳最好的医疗服务,在两个效益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举翼齐飞,使医院在优化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得到最大化的服务收益,才能开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工作的新局面。

李玉龙[2]2017年在《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的作用与管理论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探讨了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的作用,提出了增强开发利用意识,创新工作机制,理顺管理流程,明确归档范围,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等,加强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路径。

曾娜[3]2014年在《海南省叁甲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人类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和健康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话题,公众对医疗行业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实现医疗服务质量公正、合理的综合评价,成为了医疗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疗服务质量定义和评价均较复杂。医疗服务质量即利用医学及其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在现有医疗条件背景下,医疗过程增加患者期望结果并减少其非期望结果的程度。目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医疗服务质量内涵界定是Donabedian提出的“医疗服务叁要素”,即技术要素、人际关系要素和环境要素。我国于2005年进入“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活动年,医院评定研究加快,现国内部分地区已引入ISO9000、JCI标准体系认证来进行医院综合评定。海南经济特区是我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医疗卫生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近五年海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对海南省叁甲医院进行医疗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推广意义。研究目的基于海南省近五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参考国内外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和文献,以海南省现有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为基础,构建海南省叁甲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以期对海南省的医疗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对事实形成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分析法能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系统性回顾,对构建研究方案和整合评价指标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主要文献为国内外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2.专家咨询法。专家咨询法是使用匿名的方式征询专家的意见,经过多次的反馈修正后,使专家的意见逐步趋于一致。本研究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医疗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现场调查法。本研究根据指标体系设计实证调查问卷,运用现场调查法进行医院观察以获得对医院环境、公共设施、病房等区域的现场考核数据。结果1.通本研究建立了海南省叁甲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59个叁级指标。第一轮咨询19名专家,第二轮咨询17名专家,专家对一级指标的熟悉程度系数、判断系数、权威程度系数均高于0.8,对一、二、叁级指标的协调程度系数均大于0.5,说明研究结果可靠,指标体系科学合理。2.构建以综合评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评价模型,将评价对象的总分分为叁个档次,即60~70归为合格档,71~80归为良好档,81以上为优秀档。对海南省6家叁甲医院进行实证研究,综合评价模型实证结果对医院排序为:H2、H1、H5、H6、H3、H4,6家医院的平均分为(65.69±6.70)分,其中H1、H2两家医院属于良好档,H3、H5、H6叁家医院处于合格档,另H4医院尚未达到合格档分数60分。对综合评价模型结果与加权TOPSIS法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两种方法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9,P<0.05。结论1.本研究以“技术—人际关系—环境”框架为基础,经两轮专家咨询,最终建立了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59个叁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既符合海南省医疗技术质量发展的实际状况,在非技术质量评估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推广性,整体具有较高的科学性。2.通过指标筛选、制定权重方案、设计赋分方案和确定总分计算方法等,最终构建了基于综合评分法的医疗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模型逻辑合理、可操作性强。3.采用本研究构建的医疗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海南省6家叁甲医院进行了实证研究,将模型与加权TOPSIS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两种方法结果一致,提示模型评价结果科学有效。而综合评分结果显示,海南省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平均处于合格水平,整体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王振艳[4]2008年在《城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论析》文中研究说明城市社区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社区管理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人力资源及其管理是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功能基础,可以说,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决定着城市社区建设的成败。公共性是社区人力资源的基本性质,因此,本文运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着眼于中国的社区建设和管理实践,来考察城市社区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城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是指专门从事社区工作、从属于社区组织的人力资源,是符合社区工作要求、具备开展社区服务和管理所需能力、在社区组织中享有一定职位的人员构成的一个特殊的集合体。在我国现行的社区管理体制中,其外延主要包括社区居委会组成人员以及其它社区专职工作者。由于其具有的公共性的基本性质,因此被称为社区公共人力资源。城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是城市生活共同体的维系者,是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是城市社区的管理者,是城市社区的促进发展者,还是城市政府履行职能的辅助者。城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涉及选人、用人、育人、励人、留人等功能环节。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丰富实践孕育了上述各个管理环节的丰富内容,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在选拔方面,来源渠道杂乱,选拔方式不规范,致使社区公共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在任用方面,角色不清,职责不明,致使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的工作缺乏头绪、无的放矢;在激励约束方面,考核体系尚未健全,奖惩效果不明显,工作效率偏低;在教育培训方面,流于形式化,囿于经验性,缺乏科学设计;在待遇方面,总体水平偏低,缺乏吸引力,难以留住人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进而制约着社区建设水平。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职业化管理的缺失、专业化管理的不足以及规范化管理的不够。对此,为了改进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应将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作为原则和目标,将社区管理模式作为基础和前提,围绕管理的各个环节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本文共分叁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阐释城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涉及其内涵与外延、性质与特征、地位与作用等;第二部分系统地梳理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剖析问题,发掘原因;第叁部分针对问题提出完善城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张朗星, 陈胡青[5]2012年在《银行网点综合性经营管理论析》文中指出银行网点经营管理是国内外商业银行管理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甚少。本文从分析目前银行网点经营现状出发,借鉴外国有竞争力模式,构思银行网点综合性经营目标,首次提出银行网点应进行综合性经营管理的具体建议。

周梦兰[6]2010年在《地奥药业地奥心血康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药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据统计,2000至2008年近10年间全球药品市场的销售额保持了10%左右的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到2009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七大药品市场,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仅次于美国,市场容量将达2000多亿美元。全球医药市场上,其中心脑血管药品所占的比重约为21%。然而,我国心脑血管药品市场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来说,仍处于发展初期。目前,我国的心脑血管药品已经成为国家第二大类药品,是中成药中规模最大的一类药物。在所有的心脑血管类药品中,中成药约占39%的市场份额。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西药与抗生素类药品相比不具有绝对优势,疗效也是十分显着。相反,中成药却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有着显着疗效,因此,越来越成为病患们的首选药物。地奥心血康是地奥药业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自1989年正式在国内上市开始。2004年到2008年连续4年,取得了在全国中成药单品种销售第一的好成绩。该药对于防治心绞痛、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均有显着疗效,可以说是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品中的强势品牌,位列叁甲。到2008年,年销售额已达6.1亿元。但是,随着国内外的企业的不断进入、品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销手段接近同质性,治疗心脑血管的中成药,行业竞争越来越烈,价格战已经在行业中展开。加之,随着地奥心血康在经历了市场开发、渡过快速的市场增长期后,现在步入了销售的瓶颈时期。因此,此时此刻,地奥集团如何在心脑血管药品市场的竞争中,通过开托进取、改良市场营销策略,调整竞争手段,使地奥心血康这一心脑血管类中成药强势品牌的销售额再次实现新一轮的飞跃,使地奥心血康保持长期的稳定增,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的重点在于运用营销理论对地奥药业当前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剖析,总结出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目前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找出在地奥心血康营销方面存在的关健问题,并结合相应的营销理论给出一些具体的营销策略改进和实施建议。具体来说,在外部环境分析方面主要是分析了宏观环境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医药行业和抗心脑血管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然后是从消费者、竞争者和合作者叁个方面分析了企业所处的微观环境。内部环境主要是从公司、产品、组织架构和营销现状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SWOT分析后,总结出公司在地奥心血康销售方面存在的关健问题。最后,作者通过对市场营销的STP理论、4P+4C理论以及市场竞争理论等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试图通过改变地奥心血康当前的市场定位,市场细分和营市场销策略,来进定步增强地奥集团公司的竞争力。研究力求通过以新的整合营销形式推出第二代地奥心血康新品,进行产品创新;研究也试图通过对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研究来准确把握顾客需求与消费者购买行为,提升顾客满意度,使顾客更加忠诚;最后,研究还应用病程细分法,针对目标客户进行精准式营销。作者建议,配合整合营销,还应进一步加大对地奥心血康品牌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文化占领市场;实行多元化营销等等来提升地奥心血康的核心竞争力。

宋文涛[7]2016年在《城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社区是重要的城市管理的组件和城市发展的基础,公共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社区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效果保障了社区管理的成效。公共性则是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属性。做好社区工作是我们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和任务,如何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者的水平,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技能,它不仅是关系到一个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我们政府是怎样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治国理念的。我们只有真正去认识和了解目前我国社区工作者的一个基本的工作状况,掌握社区工作者工作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社区公共人力资源是指专门从事社区工作、从属于社区组织的人力资源,是符合社区工作要求、具备开展社区服务和管理所需能力、在社区组织中享有一定职位的人员构成的一个特殊的集合体,其具有很强的公共性质。社区公共人力资源提供了社区的公共服务,管理并促进社区的发展,辅助政府进行基本公共服务的推广,协助街道办事处等组织履行社区管理的职能。我国社区人力资源管理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实践中也找到了很多适应我国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但是,我国的社区人力资源管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运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公共价值观为理论基础,运用调查问卷方法,调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兴康社区管理和建设,评估、检验并解决呼和浩特市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继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人力资源保障体系,为未来呼和浩特市社区人力资源保障建设提供参考。调查表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兴康社区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存在人才缺失,选才难,留用难,专业性不强,事务处理能力较弱,工作热情不高,缺乏归属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均衡配置资源,消除区域、部门差异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力量进入,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优化考核机制,优化激励机制来解决公共人力管理的问题,同时,提倡正确的公共价值观的确立,提供建立在契约精神上的服务。我国社区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从历史的原因和当前社会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但要想将这些问题一一改正,对现有的社区管理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任重而道远。但是,我国现在正在加大社区工作投入,采取多种机制,通过市场化,通过规范化等措施,期待在未来,我国的社区工作能有一个快速,健康的发展。

许艺馨[8]2013年在《NGO发展对政治稳定的影响与解决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稳步发展的前提,对于我国这样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而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诸多方面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政治参与、财富分配、利益冲突等。NGO是反映公民社会力量的非政府组织,它很好的把社会上的公民组织起来,发挥其对公共事务的影响力,并能够有效的要求国家去约束市场。国家具有公共性质,但有时候也会出现“政府失灵”的现象,不能反映民意。这时候,NGO会起到代表作用,以公民社会的力量来进行矫正,“市场失灵”也是如此。因此,公民社会力量的出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有人说NGO是政府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还有着不可忽视的精神功能。本文系统的从NGO的特性上剖析了它对中国政治稳定的影响,并从影响政治稳定因素上解释NGO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作者用具体的发展年份和较详实的数据阐述了NGO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揭示了NGO发展对我国维护政治稳定所带来的双重影响,最后提出了科学合理地发展我国NGO的对策,进而更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来助推我国的政治稳定。因此,最终得出结论:发展NGO是实现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的有效途径。

杨宇[9]2011年在《网络NGO组织形式科层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互联网为主要运作平台的网络NGO大量涌现。已有研究从“技术决定论”的视角出发,认为“有机化”是网络NGO发展的一种应然趋势。然而通过对一个典型网络NGO——“麦田计划”运行实践的参与式观察,发现其在创立初期呈现出“有机化”形态,随着规模的壮大,却出现种种“科层化”的迹象。采用汉南和弗里曼的定义,将“麦田计划”组织形式分解为组织结构、规范秩序与活动模式叁个操作变量,进一步考察发现:第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网络NGO中的创造性运用,并不一定使其组织形式趋向“有机”。对于组织的研究应超越单纯的技术决定论,将其纳入到更广阔的制度环境与更现实的组织微观运作动态中来考察。网络NGO的科层化昭示着科层制的合理内核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作为网络NGO理想型的有机组织仍需辅以科层组织的合理内核才能在组织规模不断壮大时协调有序的运行。第二,网络NGO组织形式的科层化变迁是一个“卡里斯玛”权威常规化过程,即组织理性化进程。但在不同阶段支配其变迁的机制各有不同,其成长期主要受效率机制支配,进入稳定期后主要受权力机制支配,而合法性机制则是贯穿始终的决定组织选择何种组织形式的制约因素。对网络NGO组织形式变迁的上述考察结果,为韦伯关于组织“科层化”不可逆转的预言与科层制具有工具合理性的主张提供了新的证据,有利于重新认识“科层组织”与“有机组织”之间的关系,并为我国公共领域建构与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邹鑫[10]2011年在《我国网络民间组织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网络民间组织是近年基于互联网发展产生的组织类型。网络民间组织从产生开始便迅速发展,从休闲生活到公益服务并逐渐延伸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社会自治功能正不断增强。网络民间组织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网络民间组织内外部诸种因素的制约,造成网络民间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网络民间组织运行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本研究以法学理论为主,同时借鉴了网络社会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的观点,首先揭示了网络民间组织的社会特征和生存、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分析网络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提供了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网络民间组织的相关法律问题,通过明确网络民间组织法律性质,理顺了网络民间组织的各种法律权利、义务以及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进而提出完善网络民间组织相关立法的建议。本文运用个案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根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对网络民间组织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网络民间组织的存在究竟是否合法?如果合法那么网络民间组织的法律性质是什么?网络民间组织通过何种方式从事民事活动?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如何完善网络民间组织的相关法律制度,更好的管理和引导网络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关于网络民间组织立法的前景如何?在上述分析思路和研究框架的指导下,本文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围绕网络民间组织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本文的分析框架以及具体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网络民问组织进行了概念梳理,分析总结了网络民间组织的特征、基本类型、产生和发展现状。网络民间组织由民间自发形成,借助互联网平台并以现实活动为依托,满足不同人群利益需求,以促进社会服务理念为目标的社会组织或团体。与传统民间组织相比,网络民间组织以网络空间为主要活动平台;组织形式复杂、多样;组织成员社会流动性强;组织内部制度较为松散随意。依据利益取向,网络民间组织可分为互益型组织和公益性组织。其中,互益型组织旨在为其内部成员提供某种利益,而公益性组织则致力于为团体外的社会公众提供某种利益。第叁部分讨论了目前网络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并针对合法性困境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出路。网络民间组织的存在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符合人们对结社自由的价值标准,但是却与现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内容相抵触,因此网络民间组织有正当性但不具有合法律性。导致这一合法性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民间组织欠缺合法身份,从而无法正常参与民事活动,并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第四部分探讨了网络民间组织法律制度的体系构造,主要对网络民间组织的各种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网络民间组织的实际特征和社会行为,网络民间组织的法律性质应当是非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是有别于自然人和法人的“第叁民事主体”,能够独立享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根据网络民间组织的法律定位,本文还对网络民间组织涉及的具体法律问题进行梳理,这主要包括了网络民间组织法律资格的取得、内部治理结构、组织成员、财产归属、组织内部权力的法律限度、责任承担方式、法律监管等问题。第五部分为结语,主要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网络民间组织立法规划前瞻性分析。通过前文的探讨不难看出,我国网络民间组织权利义务、救济途径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还不完善,而学理上的分析又无法直接成为规范网络民间组织的依据。因此,要有效地将这些法学理论运用到社会实务中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法律规定对上述内容加以确认,通过立法的方式结束网络民间组织无规可循的现状,以国家的强制性规定解决网络民间组织的各种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医疗服务管理论析[D]. 李成龙. 武汉大学. 2003

[2]. 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的作用与管理论析[J]. 李玉龙. 现代经济信息. 2017

[3]. 海南省叁甲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 曾娜. 中南大学. 2014

[4]. 城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论析[D]. 王振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 银行网点综合性经营管理论析[J]. 张朗星, 陈胡青. 金融发展研究. 2012

[6]. 地奥药业地奥心血康的营销策略研究[D]. 周梦兰. 西南财经大学. 2010

[7]. 城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 宋文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8]. NGO发展对政治稳定的影响与解决对策[D]. 许艺馨. 东北大学. 2013

[9]. 网络NGO组织形式科层化研究[D]. 杨宇. 广西大学. 2011

[10]. 我国网络民间组织法律问题研究[D]. 邹鑫. 西南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  ;  

医疗服务管理论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