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论文_余庆

余庆

(成都理工大学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摘要】 目的 对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头孢他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21例痊愈,6例显效,11例进步,2例无效,共计达到了67.5%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中32例痊愈,5例显效,2例进步,1例无效,共计达到了92.5%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治疗的时候选择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能够较好地清除病原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头孢哌酮和舒巴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193-02

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两天之后,或者将机械通气停用两天之内,如果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就是所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属于治疗机械通气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病人采用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时间与该病的发生率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该病具有更高的发病率,能否及时有效地对患者实施抗菌药物治疗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非常大的影响[1]。我院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为了对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以我院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 2014年12月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过二次病原学证实所有患者的病情,在这些患者中有36例女性,44例男性,年龄在48—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6±12.4) 岁。在年龄、性别、呼吸机使用后发病时间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头孢他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每次服用2g,间隔时间为8小时,患者在连续服用7天之后,开始每间隔12小时用药一次,其用药剂量保持不变,共计进行维持7天的连续治疗。对照组患者每次服用2g,间隔时间为8小时,患者在连续服用7天之后,开始每间隔12小时用药一次,其用药剂量保持不变,共计进行维持7天的连续治疗[2]。同时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的方式对两个患者进行治疗。

1.3观察治疗

痊愈: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临床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其临床体征和症状基本上消失;进步: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其临床体征和症状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其临床体征和症状出现明显的改善甚至加重[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疗效用X2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21例痊愈,6例显效,11例进步,2例无效,共计达到了67.5%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中32例痊愈,5例显效,2例进步,1例无效,共计达到了92.5%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1。

注:①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该病菌具有较高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所以在具体的治疗中要对有效抗菌药物进行谨慎的选择[4]。作为一种复合抗菌药物,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是由两者按照比例共同配制的,其中的头孢哌酮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5];而舒巴坦则属于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比较强的抗菌活性,因此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不动杆菌属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所以在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进行治疗的时候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大量的研究表明,相对于其他的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而言,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进行治疗时头孢哌酮与舒巴坦非常高的敏感性,因此属于首选的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抗菌药物[6]。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共计达到了67.5%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共计达到了92.5%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的证明了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在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时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治疗的时候选择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能够较好地清除病原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 [J]. 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0):222-225.

[2]赵丽敏,马利军,吴纪珍. 头孢哌酮 / 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35(15):3347-3349.

[3]祝晓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J]. 江西医药,2012,47(11):1033.

[4]刘曼丽,黄琼,卢瑛,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及药敏实验研究分析[J]. 江西医药,2009,44(10):980-982.

[5]杨若松,朱平光,陈磊,等. 头孢哌酮 / 舒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92-1593.

[6]王臻,童朝辉.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6(5):595-596.

论文作者:余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1

标签:;  ;  ;  ;  ;  ;  ;  ;  

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论文_余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