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网络、商业信贷融资与民营企业成长_商业信用论文

关系网络、商业信用融资与民营企业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企业论文,融资论文,信用论文,关系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我国民营企业从国有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获得的资金却极为有限(Tsai,2002;Ayyagari等,2010)。这意味着非正规金融应对民营企业的成长发挥了一定作用。商业信用作为银行信用的一种替代(Meltzer,1960;Nilsen,2002;刘仁伍和盛文军,2011),是民营企业最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Ge和Qiu,2007),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张杰等,2007),并增进了民营企业的规模效率(石晓军和张顺明,2010)。因此,有必要实证考察商业信用融资对民营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此外,考察商业信用融资对民营企业成长的影响需注意的是,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需要有某种保障机制,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制度其实并没有为商业信用提供充分保障,因此,从研究逻辑链条的完整性来看,在我国制度背景下研究商业信用所无法回避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为何一些民营企业能够在社会信用体系和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的环境中利用商业信用融资?是何种替代机制保障民企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使用?

McMillan和Woodruff(1999)的研究为以上问题的解答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他们发现在越南的民营企业中,供应商和买方企业通常来源于同一商业网络。这个发现意味着嵌入到社会结构之中的关系网络,可能是保障商业信用提供的一种替代机制。正式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企业间的交易合作更加依赖于非正式制度的保障以及彼此间的信任,而关系网络所具有的信息交流、信任建立以及违约惩罚(Granovetter,1985;林南,2002)等功能,正好为企业的商业信用提供了一种有效保障。因此,将关系网络作为商业信用融资的保障机制是一种合理的研究选择,有必要实证考察关系网络是否有助于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

综上,本文研究以下两个问题:商业信用融资对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影响,以及关系网络是否有利于民营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①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和贡献:一是从微观层面考察商业信用融资对民企成长的促进作用,为我国民营企业为何能在缺乏正规金融支持的背景下成长提供一种新的机理解释;二是通过实证考察关系网络对民企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解释民营企业为何能在缺乏正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利用商业信用融资,为转轨经济中非正式制度对非正规金融所发挥的支撑作用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商业信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源于其融资功能。经济学家很早就认识到商业信用具备与货币相同的功能,是一种准货币,而且还是银行信用的一种替代(Meltz,1960)。从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则发现,除经营性动机而外,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还出于融资动机,商业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短期融资方式(Petersen和Rajan,1997)。并且,在信用紧缩时期面临资金约束的小企业会更依赖于商业信用融资(Nilsen,2002)。商业信用的融资比较优势理论(Biais等,1993;Petersen和Rajan,1997)和信贷配给理论(Petersen和Rajan,1994,1995;Biais和Gollier,1997)则解释了为何在银行信用存在的情况企业采用商业信用融资的原因所在。

以中国为背景的相关研究也提供了商业信用具有融资作用的经验证据。Ge和Qiu(2007)比较了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对商业信用的使用情况,认为中国企业对商业信用的使用更多源于融资动机,从而佐证了商业信用具有对正规金融的替代和补充作用。陆正飞和杨德明(2011)则认为我国企业对商业信用的使用是出于买方市场原因。尽管对使用商业信用是源于融资动机或是买方市场原因存在争议,但相关研究都承认商业信用所具有的融资功能,发现商业信用能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张杰等,2007),并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增进企业规模效率(石晓军和张顺明,2010)。Cull等(2009)发现经营绩效较差的国有企业通过商业信用给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在宏观层面上的相关研究则发现在我国商业信用同样具有替代银行信用的功能(余明桂和潘红波,2010;刘仁伍和盛文军,2011)。

商业信用影响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具体如下:首先,商业信用的延期支付会减少买方企业的当期支付压力。其次,商业信用能够缓解买方企业的融资约束。融资约束一旦得以缓解,企业会增加存货投资、固定投资和研发投入,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长期发展潜力,最终促进企业成长。此外,Schwartz(1974)、Ferris(1981)以及Messmacher(2001)的研究指出,商业信用还能减少买方企业对预防性资金的需求和交易费用的支出,更好地管理现金和存货,从而增加企业利润。企业利润的增加同样又会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投资,最终推动企业成长。

国外的许多研究实证考察了商业信用在金融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中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的影响。Demirguc-Kunt和Maksimovic(2001)发现在法律薄弱的国家中商业信用更为普遍。Fisman(2001)对5个非洲国家进行考察,发现使用较多商业信用的企业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Messmacher(2001)发现1998-2000年在墨西哥商业信用的使用与经济中的固定投资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并对二者间的正相关关系进行了解释。Fisman和Roberta(2002)进一步通过对44个国家3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金融体系较差的国家中使用较多应付款的行业具有较高的增长率。Fisman和Love(2003)的研究同样发现在金融机制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多使用应付账款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增长率。

由于缺乏相关研究,目前尚无商业信用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经验证据,但从国外相关研究所证实的商业信用对金融发展较为落后国家中企业的影响作用来看,作为银行信用替代的商业信用无疑会缓解融资约束并促进企业成长,并且这种作用对于难以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充足资金,存在融资约束的民营企业会更加凸显。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商业信用融资能促进民营企业的成长,并对存在资金缺口的民营企业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

(二)关系网络对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

尽管较之于银行信用,供应商具有对买方企业的信息获取优势、监督控制优势和损失挽回优势(Biais等,1993;Petersen和Rajan,1997),但供应商的账款回收仍需要有相应制度的保障,这包括:首先是社会信用体系较为完善,供应商能获得买方的信用记录和财务状况,及时了解买方企业按时偿还款项的意愿和能力;其次,法律制度较为完善,能对违约方给予有效惩罚,以保证契约得到良好的执行。

在众多发展中国家,正式制度并没有为商业信用提供有效保障,但商业信用的使用同样也很普遍。那么,是何种替代机制发挥了信息获取和违约惩罚的功能来保障商业信用的提供?McMillan和Woodruff(1999)发现在越南的民营企业中,商业关系时间越长,供应商则越容易向买方企业延期商业信用,并且供应商和买方企业通常来源于同一商业网络。这意味着关系网络可能是商业信用的一种保障机制。

迄今,对关系网络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但已得到理论界普遍认同的是:关系网络属于社会资本②,指的是企业家③嵌入到社会结构之中的多层次人际关系网络,通常可划分为两个层次④:一是纵向关系网络,指的是企业家与政府、监管部门间的关联关系,许多文献也将之称为政治关联(Political Connection);二是横向关系网络,指的是企业家与其他同层级经济组织、群体以及个人的关联关系。从现实可以观察到,在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关系网络是社会中极为普遍和重要的现象,尤其在我国更是企业家成功的社会基础(石秀印,1998)。目前,并没有相关研究探讨关系网络为何会影响到商业信用融资,但从关系网络的功能却可以推导出相关的影响机理。

作为不完善制度的替代和补充,关系网络可以发挥信息分享传播(Granovetter,1985)和资源互换的作用(林南,2002),企业则可以通过关系网络获取稀缺资源而获益(Putman,1993;林南,2002;孙俊华和陈传明,2009)。首先,关系网络的信息交流和分享会降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弥补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而难以获取交易企业信用状况的缺陷,保障供应商向买方企业提供商业信用。其次,关系网络实际上是一种法律约束和惩罚违约行为的替代机制。关系网络的信息分享和传播功能会让违约企业承担高昂的声誉成本。因此,在现实中,可以观察到关系网络内违约发生率较低。这又会反过来促进供应商对具有关系网络的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第三,关系网络易于让交易双方建立信任关系,而信任则会促进供应商给买方提供商业信用(刘凤委等,2009)。此外,关系网络内的企业其实是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关联体,这必然会促使供应商愿意给面临流动性危机的买方企业提供商业信用。

此外,关系网络对不同规模的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作用应存在差异。通常,关系网络更有助于小型企业获得商业信用融资。这是因为:一是较之于大型企业,其他企业更难从公共渠道获得小型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信用状况,对小型企业相关信息的获取要更依赖于关系网络的信息分享和传播功能。二是小型企业的违约率相对较高,供应商对小型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要更依赖于关系网络的声誉惩罚功能来约束小型企业违约行为的发生。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检验假设:

H2:关系网络有助于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并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影响程度更高。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数据说明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民营企业,以国泰安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库中在2006-2010年间上市的公司为样本框,并剔除了以下公司:(1)董事长的简历信息不详或缺失的企业;(2)所有的[*]ST、ST和PT类公司;(3)相关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此外,为了避免异常值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都在1%和99%水平上进行了winsorize处理。本文最终的样本为2469,共涉及631家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为非平衡面板数据,相关财务数据则来源于国泰安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

(二)关键变量衡量

1.企业家关系网络的衡量

沿用孙俊华和陈传明(2009)的方法,将公司的董事长作为企业家,⑤这是因为董事长通常对公司关键事务拥有最终决策权,是事实上的企业家。关系网络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法是:确定企业家的姓名后,在WIND数据库和新浪财经网站上市公司信息库中搜索该企业家的简历,并依据简历信息手工整理企业家关系网络数据。

为与关系网络的内容界定相统一,并能从公开的企业家简历数据库中获得相应信息,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次来分别构建企业家关系网络指标体系。其中,对纵向关系网络的衡量沿袭了相关研究的做法,包括了企业家是否曾在政府部门任职、是否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以及企业家的党派身份(边燕杰和丘海雄,2000;孙俊华和陈传明,2009;游家兴和刘淳,2011)。对横向关系网络的衡量,本文选择了以往研究已涉及的企业家是否在其他企业兼职(边燕杰和丘海雄,2000;孙俊华和陈传明,2009;游家兴和刘淳,2011),以及以往研究未涉及的企业家参与行业协会组织以及校友会情况作为企业家横向关系网络的度量。包含后两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社团、商会以及行业协会等组织其实是一个信息交流圈,一些商业协会有时还发挥政治组织的作用,便于企业家与政府的沟通和协调。校友会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交流网络,许多企业家参加MBA或EMBA学习的目的之一其实是为了拓展人脉资源。

企业家关系网络指标体系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该指标体系反映了一个企业家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政治身份和地位,以及与各级政府、社会团体组织和其他企业的关联关系,因而较全面反映企业家所拥有的关系网络资源。显然,通过简历能够获得的只是企业家部分公开的关系网络状况而非企业家的全部关系资源,因为对于企业家的非公开关系资源是目前所有相关研究都无法度量的信息。但可以推测的是,如果一个企业家拥有丰富的公开关系资源,比如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是某团体组织的成员、在其他组织兼职等,则该企业家也会以较大概率拥有较丰富的非公开关系资源。因此,以企业家公开的关系网络状况作为企业家全部关系网络资源的代理指标应是一种较合理地选择。

2.企业成长的指标选择

Delmar等(2003)认为,企业成长表现为多个方面,但如果只选择一个指标测量成长,则应选择销售收入增长率。因此,许多研究都将销售增长率作为衡量企业成长的主要指标。储小平和李怀祖(2003)认为,企业成长的标志体现在三个方面:资本规模的扩大、组织结构的扩展和市场盈利能力的提高。与此对应,本文选择销售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三个指标来反映企业成长。这不仅是因为企业成长表现为多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同时选择三个指标来检验,可以看出商业信用融资究竟通过哪些方面来促进企业成长。

(三)检验模型设定

参照Fisman和Love(2003)的研究,采用以下模型检验商业信用融资是否影响企业成长:

Growth代表企业成长,分别用总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来衡量。AP为商业信用融资,具体指的是应付账款对销售成本的比值。依据以往相关研究(Fisman和Love,2003;Lang等,1996),影响企业成长的企业层面控制变量包括:(1)企业规模Size。通常认为规模较小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空间,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则成长性会降低。(2)投资机会Tobin'q。投资机会越高,则企业的成长性也会越高。(3)现金流Cash。现金流和企业成长存在相互的影响。现金流充足会促进企业成长,同时成长率较高的企业会产生更充足的现金流。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4)盈利能力ROA。通常,盈利能力较好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考虑到内生性问题,企业层面的控制变量全部选择滞后一期。

此外,行业和年份显然也会对企业的成长存在一定影响,因此,设置行业哑变量Ind和年度哑变量Year进行控制。下标i、t分别表示公司i和年度t,以下同。

检验企业家关系网络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影响状况的模型如下:

AP仍为商业信用融资。GN为企业家关系网络,按照检验情况不同,依次对不同层次的关系网络指标TGN、VGN和HGN进行检验。Control为企业层面控制变量,根据以往相关研究(Petersen和Rajan,1997;Demirguc-Kunt和Maksimovic,2001;Ge和Qiu,2007;Cull等,2009),这些变量包括:(1)银行借款哑变量Loan。企业若能够获得银行信贷,则没有必要使用商业信用融资,但若难以获得银行信贷则会较依赖商业信用融资。(2)企业成立时间Age。成立时间会影响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但影响方向却并不确定。一方面,企业成立的时间较短,其他企业尚无法了解该企业的信用状况,因而一般不愿意提供商业信用;但另一方面,成立时间较短的企业较难获得银行信贷而不得不依赖于商业信用融资。(3)规模Size。企业规模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方向也并不确定。通常,规模较大的企业较容易获得银行信贷,因而对商业信用融资的需求相对较小,但另一方面,规模大的企业同样也会更容易获得商业信用融资。(4)现金流状况Cash。通常现金流越充裕,则企业会减少对商业信用融资的需要。(5)盈利能力ROA。较好的盈利能力会让企业有较充足的现金流且也更容易获得融资,因此,盈利能力好的企业对商业信用融资的需要也会较少。同样,企业层面控制变量全部选择滞后一期。

此外,影响企业商业信用的变量还包括:(1)企业所属行业的竞争状况(Petersen和Rajan,1997)。(2)不同时点央行货币政策的松紧(Meltzer,1960)。(3)企业所属地区的信用环境和法律状况(刘凤委等,2009)。分别设置行业哑变量Ind、年度哑变量Year和地区哑变量Dis进行控制。

(四)变量说明

本文涉及的变量具体描述见变量说明见表2。

(五)变量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

(一)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1.样本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的情况

商业信用融资具体指的是企业使用应付账款作为短期融资的情形。为了解商业信用融资在企业中的使用情况,计算出样本期间应付账款在营业成本、流动负债、总负债和总资产中的比重,结果发现:应付账款在营业成本、流动负债和总负债中的比例都相对较高。这说明,应付账款在民营上市企业中使用较为普遍。并且,应付账款在流动负债和总负债中的比例在近几年内逐年上升,这与2007年次债危机爆发以后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变差,且较难获得银行信贷的原因有关。

2.检验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由于样本为面板数据,且也为了避免遗漏某些变量,故采用面板回归方法进行检验。依据Hausman的检验结果,选择了FE模型进行检验。在控制了影响企业成长的其他因素之后,检验结果如下:商业信用融资对总资产增长率的影响方向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商业信用融资同样对销售收入增长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和显著性低于对总资产增长率的影响,而商业信用融资对营业利润增长率却不存在显著影响。由于企业成长更多地表现为销售收入的增加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商业信用融资对总资产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都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可以确定的是商业信用融资的确能够促进企业成长。

此外,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从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不同指标的影响差异可以判断出商业信用影响企业成长的主要机制。由于商业信用融资对总资产增长率影响最为显著,这说明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主用是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增加投资,从而推动企业总资产的增长来实现的。商业信用融资对营业利润增长率不存在显著影响,这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可能因为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渠道并不是通过增加营业资本的管理效率来实现,商业信用融资不会提高企业的营业利润;二是还可能因为营业利润增长率较高的企业,自身较高的利润导致对商业信用融资需求的降低。

需指出的是,研究商业信用融资在企业成长中的重要性应针对存在融资需求的企业。为检验商业信用是否对存在融资需求的企业更为重要,借鉴Rajan和Zingales(1998)的做法,设置融资需求哑变量FD(Financing Demand)来衡量企业是否存在融资需求。该指标如下取值:用当年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减去经营性现金流量、融资所收到的现金以及留存收益三项之和,如果计算值小于零,则FD取值为1,意味着企业存在融资需求;如果大于零,则取值为0,意味着企业不存在融资需求。

将FD以及FD和商业信用融资的交互变量加入检验方程进行检验,结果为:该变量对总资产增长率的影响为负且显著,这说明企业存在资金缺口会抑制企业成长。FD和商业信用融资的交互变量对总资产增长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影响程度和显著性明显高于单独商业信用融资对总资产增长率的影响。这说明,商业信用融资对于存在资金缺口的企业的成长影响更为显著。但除总资产增长率外,FD和商业信用融资的交互变量对销售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再次说明商业信用主要还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加企业投资来促进企业成长。

其他控制变量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情况是:所有企业层面的控制变量都对总资产增长率存在显著影响,Tobin'q和Cash对销售收入增长率影响显著,但只有Cash对营业利润增长率存在显著影响。这些变量对企业成长三个指标的影响状况与其他研究和常理相符,限于主题和篇幅,不再详细讨论。

3.内生性问题的解决

商业信用融资和企业成长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即商业信用融资会促进企业的成长,同时企业成长性高也会有利于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这意味着企业成长和商业信用融资之间存在内生性。内生性的存在会影响到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的回归估计系数的一致性。

本文选择工具变量(IV)来解决这种内生性问题。计算不同年份、地区和行业的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的均值并将该值作为工具变量。选择该变量作为合适的工具变量的原因在于:某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一定和不同年份、地区和行业的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均值存在相关性,但企业的成长性和不同年份、地区和行业的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均值却并不存在必然关联。采用IV变量完成回归后,再采用Hausman进行检验。Hausman检验的原假设为:采用IV变量回归与原回归(没有采用IV的回归)的变量系数并没有显著不同,即没有严重的内生性问题导致原回归的估计存在偏误。从检验结果的P值(P>0.10)来看,无法拒绝原假设。因此,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的检验即使存在内生性,但也没有严重到影响前面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在没有严重的内生性问题时,由于IV估计的误差较大,原估计要优于IV的估计结果。因此,仍采用原估计结果,并限于篇幅,不再列出IV的估计结果。

(二)企业家关系网络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

1.企业家关系网络拥有情况

在全部样本中,企业家拥有关系网络的比例高达65%。其中,56%的企业家拥有横向关系网络,38%拥有纵向关系网络,横向关系网络比纵向关系网络更为普遍。同时拥有两种关系网络的企业家比例为29%,只有不到35%的企业家不拥有任何关系网络。从样本的情况可以看出企业家是关系网络资源丰富的群体,这主要是因为关系网络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所致。拥有丰富关系网络资源的企业容易发展成功并获得上市,但同时企业的经营成功会导致企业家更容易建立各种关系网络。

2.检验关系网络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

同样依据Hausman检验结果,选择面板数据检验中的FE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结果显示,企业家关系网络TGN和横向关系网络HGN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但纵向关系网络却对商业信用融资并不存在显著影响。由于纵向关系网络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关系网络总指标TGN对商业信用融资的显著影响应来源于横向关系网络的作用所致。

将本文的检验结果与以往研究情况对比,可看出企业家两种不同层次关系网络作用的差异:纵向关系网络有利于民营企业从国有银行获得贷款(余明桂和潘红波,2008;罗党论和甄丽明,2008),而横向关系网络则有助于企业获得商业信用等形式的非正规融资。两种不同层次关系网络对商业信用融资影响的不同,一方面源于企业家不同层次关系网络所关联对象的不同,与其他企业和组织的横向关系网络当然更有利于商业信用融资;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拥有纵向关系网络的企业较容易获得银行信贷,融资约束程度较低,对商业信用融资需求较小。考虑到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更多的是从民间金融渠道获得融资,而且横向关系网络的普遍性也远高于纵向关系网络。因此,横向关系网络对民营企业获得非正规融资的作用可能更为普遍和重要。

其他企业层面控制变量对商业信用融资影响的检验情况是:企业规模对商业信用融资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有银行贷款会减少使用商业信用融资,因为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存在替代关系;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较好和企业盈利能力较强也会减少商业信用融资的使用,这是因为企业现金流状况和盈利能力好则会减少对商业信用融资的需要。这些结果与以往研究观点相符,在此不再赘述。然而,一般认为,企业成立的时间会显著影响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但本文的检验结果却没发现企业的成立时间对商业信用融资存在显著影响。与国外情况相比,样本企业成立的时间普遍不长且差别不大,这可能是导致企业成立时间对商业信用融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所在。

对于关系网络和企业规模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将样本企业按照资产规模大小均等分为三组,比较不同规模组别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情况、银行信贷情况和关系网络拥有情况。结果发现:(1)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高,则使用商业信用融资的比例较低。这再次佐证了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会更多地利用商业信用融资。(2)不同规模组别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小规模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其他规模组别企业的情况,大规模企业的比例其次,使用商业信用融资最低的为中等规模企业。因此,企业规模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3)小规模企业的纵向关系网络拥有比例明显最低,但横向关系网络和全部关系网络拥有情况和其他规模组别企业的情况却相差不大。

以上的三个发现是相互关联的,小规模企业纵向关系网络拥有比例最低,因此,较难获得银行信贷而不得不更多地使用商业信用融资,但小规模企业拥有的横向关系网络和其他规模企业的情况大致相当。那么,横向关系网络对小规模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是否影响作用更大呢?

为确证横向关系网络对小规模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程度更大,同样将企业按照规模大小均等分为三组进行检验。从影响系数的大小和显著性可以清楚看出,横向关系网络对小规模组别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最高。这说明,横向关系网络的确是最有助于小规模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由于我国民营企业更多的是中小企业,因此,横向关系网络的作用应更具有普遍性。此外,横向关系网络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程度并不是线性的,横向关系网络对小规模组别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对大规模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对中等规模企业的影响程度则最低。

本文检验了2006-2010年间上市的民营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是否影响企业的成长,以及关系网络是否有利于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结果发现:(1)商业信用融资能显著地促进企业总资产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并且,这对于存在融资需求的企业体现得更为突出。(2)企业家拥有横向关系网络能有利于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尤其是对于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小规模企业。

本文的研究解释了在我国特殊体制背景下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作为一种非正规融资工具,商业信用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十分普遍,为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企业缓解了融资约束,并促进企业成长。商业信用的这种作用在存在融资需求的小规模企业中更为突出。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制度环境其实并没有给商业信用融资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商业信用融资的使用不得不依赖于非正式制度中的关系网络。关系网络,尤其是横向关系网络所具有的信息分享、信任建立和违约惩罚的功能,正好弥补了正式制度中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和法律机制不健全情况下的功能缺失,为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提供了有效保障。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民企为何能在社会信用体系缺失、法律机制不完善以及缺乏正规金融支持的背景下高速增长提供一种理论解释。

①限于研究主题,本文并不考察企业家关系网络对企业成长的直接影响,虽然这种影响也会存在。

②目前对社会资本也并不存在统一的定义,有的研究将社会资本等同于关系网络,指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汲取稀缺资源的能力(边燕杰和丘海雄,2000),有的研究中的社会资本的含义则较宽泛,包括关系网络、信任、互惠、合作等非正式制度(游家兴和刘淳,2011)。

③企业也有关系网络,但按照惯例和数据收集的方面,这里将企业家关系网络等同于企业关系网络。

④由研究主题所决定,本文并不考察企业的内部关系网络。

⑤有的研究将公司最终控制人(自然人)作为企业家(游家兴和刘淳,2011),有的则将企业法人代表作为企业家(边燕杰和丘海雄,2000)。

标签:;  ;  ;  ;  

关系网络、商业信贷融资与民营企业成长_商业信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