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城市工业景观提升研究-以大连前革水泥厂为例论文_金琨智,郝鸥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沈阳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社会产业结构和经济指向性发生变化,在这样的进程中,涌现出大量的历史工业遗存的工业废弃地,有一些在城市内部,另一些则在城市的边缘。如何以后工业景观为视角对历史工业遗存场地进行再利用改造设计是近年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工业遗产的渐进、演变、融合、分离、替代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如何运用景观设计改造工业遗存场地使其重放光彩。

关键词:后工业景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ity,the soci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orientation have changed. In this process,a large number of industrial abandoned lands left by historical industries have emerged,some within the city,and some on the edge of the city. In recent years,scholars hav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how to reuse and reconstruct historical industrial si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ture industrial landscape. This paper will expound from five aspects of industrial heritage,such as gradual evolution,evolution,integration,separation and substitution,and explore how to use landscape design to transform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s to make them shine again.

Key words:post-industrial landscape,industrial heritage,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1 后工业景观综述

1.1后工业景观概念

“后工业景观”源自英文直译“post-industrial landscape”,也有译作“工业之后的景观”主要是指之前用于工业生产等活动的场地,废弃后进行设计改造设计服务社会大众的景观观赏活动空间。后工业景观有其更加深层次的内涵,不与“工业之后的景观”概念相等同。前者代表了一种特殊的场地历史条件,而后者包含了景观设计的内在精神[1]。

1.2大连市后工业景观概况

大连市是一个缺少地理纵深的城市,位于辽东半岛,拥有很宽广的海岸线以及东北出海门户的优势,凭借自身地理区位优势成功地发展成为全面工业体系类型的典型城市案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工业门类对于其而言有着独特的特殊性。大连市所所包含的工业遗产门类中,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业所占的比重较大,但采矿业工业遗产在大连仅有一处,即为大连石灰石矿,是大连第一水泥厂的开采基地之一。它体现了大连水泥产品完整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为完整体现大连工业全产业链[2]。

2 水泥厂景观改造设计

2.1前革水泥厂的景观改造设计背景

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的前革水泥厂也是其中一份子。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8月31日提出关于壮大文化产业若干意见,早在2016年6月21日时大连民意网(www.dlminyi.com)上就有消息之后水泥厂废弃地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进行再利用改造设计,这将推动城市的发展丰富城市的功能,也赋予水泥厂功能上第二次生命。

2.2水泥厂的历史沿革

大连前革水泥厂前身起源于1983年。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拥有石灰石矿山储量1.5亿吨距离厂区0.5 公里,生产工艺拥有五级窑外分解技术。耕耘土地的农民,在看到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走向了工业发展的道路,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书写了从农业到工厂建设走向工业的辉煌历程。

资源储备量丰富对于城市发展有积极作用,可以提供大量材料,日俄影响曾带来技术上的提升和不断发展。早期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所以造成不少资源浪费,随着时间推移影响逐渐显现出来,资源的压力、体制的落后、结构的失衡都是导致传统工业衰败[3]。

2.3水泥厂的现状问题

对于现状场地的梳理大概有四个问题构筑物排布问题、内部交通流线问题、工业设施遗存问题以及周围环境相互关系。对于建筑排布原有厂房及设备保留比较完好,但是只有现状资源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对于具体的排布问题还需对原址进行合理布置与重新组合合理优化空间环境。原有的工业设施大多保存完整,一些机器和附属设施由于环境的侵蚀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整体风貌保存完整。周围的环境,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厂区,环境问题是亟待解决。

2.4对于场地的景观改造设计

2.4.1设计的前提

渐进、演变、融合、分离、替代这五个设计语汇贯穿设计的始终,场地的重新设计发展是一个延续性的过程也就是渐进过程,演变与融合两个设计语汇也是相互交织,在原有工厂内部的功能中寻求功能的转化在整体上达到融合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原有糟粕的东西在改造设计中分离,用新的元素进行替代这就是整个设计语汇存在的目的与意义。

2.4.2参考国内外的设计改造实例

如何将国内外的优秀案例融合借鉴其中使水泥厂的设计重焕生机,798艺术区的画廊、艺术家工坊和许多展厅的设计都可以在设计中去体现,这对于场地内如何提升其文化艺术内涵有着重要意义及作用,原来孤立的建筑厂房有了新功能定义在新时代体现新内涵。场地内还保留一些原有的工业设施,工业元素符号的体现都是对之前历史文化的反映保留它们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如北杜伊斯堡公园中的废弃储藏罐被改造成为潜水训练游泳池,原混凝土料场地被改造成为青少年活动场地,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造成为迪厅、音乐厅[4],在改造设计之下原来的废弃工厂变成了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

2.5景观案例改造设计

2.5.1场地平面设计分析

由于对传统工业遗留场地的设计是尊重原有的工业历史,让它们在新的城市活力下迸发新的生机,旧貌换新颜是一次“彻底”又“保守”的改变和突破。新的人行流线由两条斜向笔直的道路和一条曲折的道路组成,并连接整个区域内的广场区,“直”证明了工业的气魄“曲”代表了工业历史一路向前的发展,运用设计语言证明设计内涵是最直白的表达。这也是“新”与“旧”的融合,道路变成景观轴线就是广义上的替代,将中体量建筑加入其中就是渐进与替代是之前五大方面的其中几点。在平面布局上建筑与场地的契合是错位排布的,正是得益于现状布局的位置,互相穿插且功能性合理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图1)

图1 平面布局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5.2景观层次叠加分析

在每一个竖向层次上都是需要富于景观变化的,在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景观的层次性分析,只重视植物的搭配和颜色的丰富,一种为人所考虑的景观构架层次却始终被我们所忽略,在这个场地之中构筑物的体量都比较大,我们在竖向分析上应该考虑空间的架构,良好的景观通达性,连接每个场地的路网分析。

2.5.3对于场景的竖向分析

竖向的布局要考虑的方向有很多从林冠线、建筑的立面、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设施、基础设施的立面变化和整体的立面直观感受,来确定立面的分析方向。并且更好的来反映场地内各景物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帮助我们的分析。

2.5.4整体的直观感受

景观的整体性得到了良好的反应,对于小场景的局部范围也应该做出适当的景观层次给人以视觉冲击。对于我们后来的景观生态改造和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是促进新形势下景观更新换代要求与发展。后工业景观的魅力所在就是体现原本的工业文化,现代手法与传统相互交融使其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3 结语

随着近年来后工业社会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持续进行,越来越多的工业废弃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西方国家对这些废弃地改造的景观设计方法研究已经日趋成熟,然而在我国,后工业景观的设计方法还不完善,不成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对设计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引入了设计意向设计语言等分析工具,试图为后工业景观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设计分析方法,进而能够有效的指导设计。

参考文献:

[1]贺旺.后工业景观浅析[D].北京:清华大学,2004.

[2]哈静,徐博文,盛欢.大连市工业遗产的构成与特征分析[J].华中科技,2018.

[3]马强.东北地区后工业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韩震.彼得·拉茨后工业景观设计语法研究[D].扬州大学,2016.

论文作者:金琨智,郝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  ;  ;  ;  ;  ;  ;  ;  

滨水城市工业景观提升研究-以大连前革水泥厂为例论文_金琨智,郝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