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噪声对绿色住宅建筑环境的影响及防治论文_郑海员1,贺亚伟2,马林3,朱乐平4

交通噪声对绿色住宅建筑环境的影响及防治论文_郑海员1,贺亚伟2,马林3,朱乐平4

关键词:绿色建筑;交通噪声;居住环境

首先,加速城市化,主体纠横、网络棋布的新型道路交通构局已经形成,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谐、人性化的居住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将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而声环境作为绿色生态住宅居住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从分析城市交通噪声对绿色生态住宅居住环境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建筑行业中绿色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实际,探讨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交通噪声对绿色生态住宅的影响随着加快城市步伐以及人、建筑物的密集化,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变得日趋严重,成为引人注目的城市环境问题之一。声环境作为绿色生态住宅居住环境(包括居住空间、声、空气、热、光、绿色建材等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的住宅建设管理、设计、施工、使用等部门和个人的高度重视,已被列为建设部创导的绿色生态小区九大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被许多地方作为强制性标准编入地方性的住宅规范之中。按照中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dB,夜间不大于35dB。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而施工周边环境允许噪声级宜采用白天不大于55dB,夜间不大于45dB。世界卫生组织最近修订了最低安全噪声标准,要求夜间噪声值以不影响人们睡眠为准,即30一35dB,最高不得超过45dB。其中,交通噪声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噪声的主要污染源,严重影响了居住环境和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测试,以距道路15m处以80幻孔/h的车速行驶的汽车声达50dB~70dB;繁忙的城市主干道达90dB;距铁路、重型卡车1 sm处达90dB一100dB;而汽车喇叭声达110 dB一120dB。另一方面,机动车辆增长速度较快,如一线城市的汽车数量均超过100万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产生交通噪声对道路两侧民用住宅、学校和医院的噪声污染较大,高速公路两侧的建筑物受交通噪声污染更加严重。

对交通噪声的防治对策解决交通噪声问题,主要采用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办法:1交通噪声的预防1.1政策、法规及监督管理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在噪声源处降低噪声声压级。具体措施有:(1)提高机动车辆的质量。通过颁布标准、法规,鼓励企业研发相关技术以提高机动车辆的质量,降低车辆运行时的噪声,限制未达标的车辆上路。(2)通过政策调整,发展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使道路建设速度与车辆增长速度相适应,缓解道路交通压力,达到减少交通噪声的目的。(3)加强科学技术的改进,改善道路系统,采用低噪声路面,减少路面与轮胎产生的噪声。1.2规划、布局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如:按功能分区,将居民区、工业区、学校、医院等不同声学要求的区域分开,以减少区域之间的干扰;合理布置城市交通网,减少交通噪声对居住区的影响。对居住小区进行规划,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降低噪声。建筑平面布局常见的有垂直式、并列式、混合式三种。这三种布局方式中,以混合式的噪声污染面为最小,并列式次之,垂直式为最大。因为沿交通道路方向的建筑为住宅小区形成一道声屏障,对小区内部环境噪声有较大的减弱。通过建筑功能布局达到降噪目的。如在建筑设计时把对声环境要求相对较低的建筑(如商场等)、辅助用房、走廊以及无门窗的山墙等面向噪声源,这样可以有良好的隔声降噪作用,有利于后排的建筑及房间的低噪声环境。将变电房、锅炉房、水泵房等易产生噪声的建筑用房远离住宅楼。还有一种常用降噪方式设置绿化带,利用绿化带降低噪声。林带引起的障碍衰减量随地区差异不同,一般10~15dB。如果是草地、矮灌木等绿地,则作为地面附加衰减考虑。由此可见,需要达到降噪的目的,需要足够宽的绿化带。2交通噪声的治理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和业主对居住环境需求的提高,房地产开发商越来越重视交通噪声对住宅小区环境的影响。现在降噪处理大多都是停留在对交通噪声的治理阶段,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很少介入。因此我们在做绿色建筑工程监理的时候,想的较多的是噪声治理方面的管理。通常采用的措施有:2.1设置声屏障设置声屏障是改善交通道路周围建筑声环境的主要技术措施,一般声屏障的插入损失(定义为声场中某固定点在设置声屏障前后的声压级之差)为5一10dB,经过设计的声屏障也可达到15dB以上。2.2采用建筑构造隔声设计也是减弱交通噪声的常用措施。对于居住建筑来说,门、窗一直是隔声的薄弱环节,也是解决隔声问题的关键所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明确规定: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2.3吸声降噪有相关研究表明,在室内及阳台内部做吸声处理,对降低噪声也有较好的作用,即使在开窗通风时也可增加约10dB的噪声衰减量。2.4其他调控措施除了前面介绍的几种常用降噪措施之外,还有一些常用方法,比如在临近住宅小区的道路上控制汽车保持低速、持续行驶和禁鸣喇叭等,都可以有效降低交通噪声。

总之,声环境是绿色生态住宅居住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布局及建筑构造设计等措施,营造安静适宜的声环境,并有目的性的设计一个适宜居住的声景观,对绿色生态住宅居住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 - GB3096-93.北京:国家环保出版社

[3]葛亮等.城市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3.(12):52~53

[4]《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论文作者:郑海员1,贺亚伟2,马林3,朱乐平4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交通噪声对绿色住宅建筑环境的影响及防治论文_郑海员1,贺亚伟2,马林3,朱乐平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