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我国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车卫红[1]2009年在《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资本运营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并购活动愈来愈频繁,全球并购浪潮渗透到了许多领域,其中也包括钢铁行业。在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较低的情形下,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国内许多钢铁企业纷纷通过并购来整合资源、提高产品竞争力、使企业价值增值、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并购效果不明显,甚至失败,因此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对我国钢铁企业并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钢铁企业并购在政府的干预下存在着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难的情况,表现出并购的动因不明确的问题,同时也存在某些钢铁企业并购的盲目性、投资体制不合理、并购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不彻底等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合理定位政府在并购中的角色,明确了并购的动因;坚持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进行决策,正确评价企业自身的并购实力,杜绝了盲目性;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了市场机制和法律制度;通过企业的流程再造在整合中的应用,来提高并购后整合的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企业并购实质性的整合,提高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文中对宝钢案例的分析旨在通过其并购后进行流程再造的实施效果,来总结流程再造在钢铁企业并购后的整合中发挥的作用,为国内其它钢铁企业并购提供启示。

高芃[2]2012年在《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投资银行是一种金融中介机构,主要从事证券发行、证券承销、证券经纪、企业并购、投资管理等业务。在发达国家,企业并购业务已经成为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原来的证券基础性业务收入所占比例越来越少。最近几年,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变化巨大,企业并购的规模和数量也与日俱增,但是有投资银行参与的还是少数,大多数行为仍是以政府主导或企业自发,所以我国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随着这场危机的不断扩散与蔓延,最终演变成了波及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尽管本次金融危机对投资银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让美国顶级的投行破产或被收购,投资银行业务也需要更规范化的发展,但投行业务不会消失,因为市场对企业IPO、并购顾问等业务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需要有中介性服务机构帮助企业上市,对企业进行分析估值及实现并购重组。本文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出发,通过研究西方和我国投行的发展历程、现状趋势和典型案例,分析我国投行的发展趋势及其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研究了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理论与方法,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导论,本部分提出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并进行文献综述,提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研究背景主要是我国投行并购业务发展相对落后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研究目的与意义有叁点:一、指出发展企业并购业务是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方向;二、为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出谋划策;叁、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理论依据。文献综述部分主要是关于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理论综述。在本部分的最后介绍了整个论文的逻辑结构、创新点与不足,本文有以下创新点:1、提出了本次金融危机对投行并购业务的影响。金融危机虽然对美国顶级投资银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投资银行会由此衰落,其实不然,投行业务不会消失,因为对全球IPO、并购顾问等业务的需求依然存在,依然需要投资银行的大力参与。2、由于国内很多券商还未涉及此项业务,国内相关的案例数据较少,所以提出了要建立并购案例的数据库,与其他中介机构如咨询公司等实现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数据共享,会更有助于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发展。第二部分是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必要性。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首先,是因为企业并购客观需要投资银行的参与;其次,参与企业并购也是投资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然后对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介绍,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可以起到降低交易费用、规避企业并购风险、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加速企业实现规模效应的作用。第叁部分是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分析。本部分分析了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四种角色:作为买方代理参与并购、作为卖方代理选择并购企业或实施反并购措施、参与合同的谈判确定并购条件、充当融资顾问负责资金的筹措。第四部分是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问题与原因分析。与外国投行相比,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占整个投行业务的收入相当小,绝大多数券商未设立并购业务部门。存在的内部约束有:从事并购业务资金规模较小、收入结构的阻碍、专业人才的缺乏等。存在的外部障碍有: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产权制度不明晰、相关法制不健全等。第五部分是经验与借鉴:中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方略。本部分首先总结了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经验和启示,然后从自身和外部两个方面对我国投资银行如何进一步参与到企业并购中提出对策建议。一方面,要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业内并购重组扩大规模、加强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国外投行的合作等。另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优化资本市场、健全产权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第六部分是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案例分析。

郑爱兵[3]2002年在《我国企业并购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论文在研究西方企业并购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法律障碍、产权障碍以及行政垄断障碍这叁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主要引入企业并购的概念、企业并购的分类以及企业并购的动因理论综述。企业并购是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术语,也是一个法律概念。从一般的理解来看,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合并、收购、接管等一系列行为的统称。笔者通过查阅诸多文献,分别给出了这些概念的解释。接着,按不同的标准,将企业并购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论文首先给出了西方学者对企业并购动因的16种解释,接着给出了我国学者对企业并购动因的解释。最后,我们发现,任何一种学说都无法单独完成对企业并购动因的解释。这些学说都有其正确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 第二章主要回顾了国内外企业并购历史进程,从历史中得出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启示。文章首先回顾了西方企业的五次并购浪潮,研究分析五次并购浪潮的发生原因,比较五次并购浪潮的主要特点。接下来概述我国企业并购历程,论述了我国两次企业并购高潮的主要背景和主要特点。最后是对国内外企业并购历史的总结,论文首先总结了国外企业并购的一些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对我国企业并购极具借鉴意义。接着指出了我国企业并购面临的四个主要障碍:产权障碍、行政垄断、法律障碍、结构和技术障碍。 第叁章针对法律障碍,主要分析了我国企业并购中的反垄断的法律问题。首先是对企业并购的后果—垄断的分析,论文首先给出垄断的概念,接下来分析企业并购导致垄断的后果,指出既有不利的一面,又有有利的一面。接着,文章引出威廉姆森福利权衡模型,分析了企业并购对福利的影响,其中包含了对垄断的分析。接下来评价廉姆森福利权衡模型的使用价值,指出作为一种对并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的判据,该模型对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根据具有参考意义。最后是对我国规范企业并购一反垄断立法的建议。 第四章是对我国企业并购的产权障碍分析。首先探讨产权的概念,指出“产权”是一个含义不确定的概念,我国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一致意见,最后总结了从不同角度出发的产权的概念,也给出了本文对该概念的看法。接着,对产权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企业并购产权障碍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产权不清晰。然后从产权清晰的含义入手,指出产权要在法律和经济上清晰,而在经济上清晰必须满足两个内在要求,一个是产权的最终所有者对产权具有极强的约柬力,另一个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现了责权利的内在统一,我国企业在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就造成了企业并购中的产权障碍。最后是对我国企业并购产权障碍问题的建议,指出要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等。 第五章是针对我国企业并购中行政垄断障碍问题的分析。首先给出我国诸多学者对行政垄断慨念的理解,指出行政垄断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垄断的变形,其本质在于依托行政权力对经济生活的不正当干预和限制。接下来列出若干行政垄断地的表现形式。然后,对行政垄断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用动态博奔的方法来分析行政垄断的原因,-指出处于市场竟争劣势的地区的政府倾向于阻碍企业并购。接下来运用企业利益相关者谈判模型对行政垄断进行分析,得出和运用博奔方法分析出的一致的结论。最后是对消除我国企业并购中行政垄断障碍的建议,提出从法律、财税体制及政府职能入手解决我国企业并购中行政垄断的问题。 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总结了我国企业并购中的反垄断立法间题、产权障碍、行政垄断障碍的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总结了针对相关问题的建议,最后提出了若干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孙诚[4]2013年在《我国企业并购会计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也使企业发展面临着复杂的战略选择。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各国的企业并购实践也说明了它对企业的发展壮大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企业并购会计的实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国际上,如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它们对企业并购会计工作的进行也有其自身的方式。我国的企业并购起步较晚,却发展迅速。企业并购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活动。在此情况下,企业并购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6年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并购会计工作做出了规定。尽管现行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并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在理论和实践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发展和完善企业并购会计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企业并购会计的理论出发,论述了企业并购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对现行企业并购会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企业并购的相关问题,最后对我国企业并购会计如何合理有效地执行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企业并购会计研究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杨贵彬[5]2005年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间掀起了第五次并购浪潮。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各国企业都在通过并购和扩张来努力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应对挑战。但是与规模越来越大的并购交易形成反差的是,企业并购的绩效却不如人意,这就需要理论界和企业界以新的思维方式来对企业并购行为加以研究。本文主要站在微观角度,以核心竞争力为分析工具,从企业层面出发来研究企业的并购问题。论文分为6章:第1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行文的主要思路和创新之处等;第2章是相关理论综述部分,文中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特征,发展沿革等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同时,对于现有的与核心竞争力相关的企业并购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找出现有并购动机的不足,指出了新的并购思维的必要性;第3章正式提出了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战略,分析了从核心竞争力角度研究企业并购的原因,并通过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法把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并购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阐明了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战略的主要观点和综合性的分析框架,并对综合分析的具体环节进行了研究,最后对这个战略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探讨;第4章主要是对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标企业的选择进行研究,行文中给出了目标企业的选择流程,分析了并购中协同效应与核心竞争力目标之间的关系,并从协同效应获得的角度选取了指标体系,建立了目标企业优选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第5章是对基于核心竞争力企业并购中另一个重要环节——并购整合进行研究,行文中分析了整合对于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的重要意义,给出了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并购整合模式与操作流程,归纳总结了实施中应该注意的要点问题;第6章指出了我国企业并购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总之,本文力求建立一种新的企业并购战略的思维模式——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并对一个企业在实施并购行动中所遇到的主要操作层面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操作方法,以期能够对指导企业的并购实践有所帮助。

杨静宇[6]2007年在《基于知识资源整合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管理创新的一种形式,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兼并和收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增长着。随着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出现,其平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要想运用并购战略并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抓住时代发展的命脉。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并购已不再是为了追求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而是具有了获取外部知识资源、加强资源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战略新动机。也就是说企业只有更加重视知识资源的培育、开发和整合,以更加快捷的速度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以新的姿态参与竞争,才有可能获得竞争中的优势,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由于知识问题本身尚属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全新领域,因此关于企业并购中的知识资源整合研究就少之又少了。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对于企业并购及知识整合、知识创新要义的领悟,综合了理论界对于并购动机、企业竞争优势等研究成果;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下基于知识资源整合的企业内部成长观、并购成长观以及联盟成长观的关联性和选择条件;借鉴了国外学者关于知识在并购中对于双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观点;提出了企业并购中知识价值链的整合模型,并分析了并购双方整合可能发生的矛盾冲突;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将基于知识资源整合的并购观点运用到了联想跨国并购IBM PC的个案分析之中,从知识维度入手分析并购动机,从四大类知识资源入手分析整合过程,并引入了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知识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将其具体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在定量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希望对我国企业在未来的并购实践中有所裨益。

吴昊洋[7]2017年在《董事联结对企业并购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不同行业中,并购活动在持续而频繁地进行。并购的初衷是通过收购目标公司,使并购公司获得并购后的协同效应,为企业创造价值。在过去40多年里,国际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关于并购价值效应方面的研究,但是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结论。在中国,对于并购价值效应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一种观点认为,并购活动能够为并购公司股东创造财富,获得协同效应。另一种观点认为,并购活动并没有为并购公司股东创造财富,并购产生的收益大多归于目标公司股东,而并购公司股东的收益为零甚至为负值。“并购是否创造价值”成为并购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围绕着“并购是否创造价值”这一议题,现有研究主要从并购公司、目标公司以及并购双方之间关系叁个角度进行解答。相对于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研究视角而言,从并购双方之间关系角度探究并购价值效应的文献还相对薄弱,更少有研究从并购双方的董事联结关系角度对这一议题进行考察。实际上,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制度尚不成熟和完善,在交易过程中信息的透明度较低,企业之间获取信息的成本较为高昂,企业在这一环境下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远高于制度成熟和完善的发达国家。在转型经济体正式制度较为弱化的环境下,非正式制度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学者们认为,董事联结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关系机制,为交易双方的私有信息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合法途径,有助于缓解由于正式制度缺失而带来的信息摩擦问题。不仅如此,董事联结还可以使交易双方变得熟悉和信任,促进交易双方的协调合作,减少交易过程中充斥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果并购交易发生于存在董事联结的企业之间,董事联结的信息传递和组织协调功能可能会有助于降低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强并购双方的协调合作,进而可能对并购价值创造产生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基于董事联结的信息传递和组织协调功能,试图从并购双方董事联结关系角度回答如下问题:在并购交易的不同阶段,董事联结具体发挥哪些作用从而促进并购价值的创造?当建立并购双方董事联结关系的联结董事职务不同时,董事联结对并购价值创造的影响会存在差异吗?虽然研究组织间关系的学者认为董事联结有助于组织间的信息传递和协调合作,但是,也有研究指出许多企业未能对董事联结的功能进行充分地认知和有效地利用。那么,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怎样才能使董事联结的功能得到更有效地发挥呢?此外,鉴于政府控制企业的现象在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尤其是转型经济和新兴市场国家,并购公司的股权性质是否会对董事联结与企业并购的关系产生影响呢?本文以2002~2015年并购双方均为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系统考察了并购双方的董事联结关系对并购交易前期的并购目标选择、并购交易中期的并购溢价支付和并购交易后期取得的并购绩效的影响,明确了董事联结促进并购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从组织学习视角探索促进董事联结功能有效发挥的影响因素,考察了联结董事并购经验在董事联结促进并购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条件;鉴于国有并购公司的并购活动易受到政府干预,检验了并购公司的股权性质对董事联结与企业并购(并购目标选择、并购溢价和并购绩效)关系产生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与并购公司存在董事联结关系的潜在目标公司更有可能成为目标公司,当董事联结关系是由内部董事建立时,与并购公司存在董事联结关系的潜在目标公司成为目标公司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当董事联结关系是由外部董事建立时,董事联结对并购目标选择没有显着直接影响。上述结果意味着,董事联结关系会对并购目标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其影响程度在不同董事联结类型间存在差异。并购公司在做出并购目标选择决策时,除了需要考虑潜在目标公司的财务指标等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并购公司与潜在目标公司的董事联结关系(特别是内部董事联结关系)能够带来的信息优势和合作优势,并购公司与潜在目标公司的董事联结关系形成的“关系并购”也将对并购目标选择产生重要影响。(2)如果并购双方存在董事联结关系,那么并购公司支付的并购溢价相对较低,当董事联结关系是由内部董事建立时,董事联结对并购溢价的负向影响更强,但是,当董事联结关系是由外部董事建立时,董事联结对并购溢价没有显着直接影响。上述结果意味着,并购双方的董事联结关系会对并购溢价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其影响程度在不同董事联结类型间存在差异。因此,当并购定价时,并购公司除了需要考虑企业层面和市场层面对并购溢价的影响因素外,还应充分利用并购双方的董事联结关系(特别是内部董事联结关系)对目标公司进行较为准确地估价,提高并购公司的议价能力,从而降低并购溢价。(3)如果并购双方之间存在董事联结关系,那么并购公司短期并购绩效、使用会计业绩指标衡量的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和并购后实体并购绩效相对较好;当董事联结关系是由内部董事建立时,董事联结对上述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强,然而,当董事联结关系是由外部董事建立时,董事联结对上述并购绩效没有显着直接影响;并购双方的董事联结关系对使用市场业绩指标衡量的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和目标公司相对并购绩效没有显着直接影响。上述结果意味着:第一,董事联结对并购价值的积极影响不仅能够在并购事件宣告之初被投资者所发现,而且在并购一段时间以后还能够通过财务指标得以体现。但是由于受到并购事件以外的其他事件的噪音干扰,董事联结未能促进使用市场业绩指标衡量的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的提高。第二,董事联结有助于并购双方股东财富的创造,因此,董事联结不仅能够对并购公司并购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还会促进将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并购后实体并购绩效的提高,但是董事联结并未导致目标公司相对并购绩效降低,不会对并购双方的并购绩效产生差异性的影响。第叁,相对于外部董事联结而言,内部董事联结的信息传递和组织协调功能更强,从而使并购公司和并购后实体获得较好的并购绩效。(4)当并购公司为非国有控股公司时,与并购公司存在董事联结关系的潜在目标公司成为目标公司的可能性更大;当并购公司为非国有控股公司时,并购双方的董事联结对并购溢价的负向影响更强,对并购公司短期并购绩效、使用会计业绩指标衡量的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和并购后实体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强。但是,并购公司的股权性质未能对董事联结与使用市场业绩指标衡量的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以及目标公司相对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显着直接影响。上述结果意味着,鉴于政府控制企业的现象在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尤其是转型经济和新兴市场国家,国有并购公司的并购活动更容易受到政府干预,并购公司的股权性质会对并购双方的董事联结与企业并购(并购目标选择、并购溢价和并购绩效)的关系产生影响。(5)按照联结董事从并购活动中获取并购知识或者并购技能的差异性,联结董事并购经验可分为同行业或同产品市场并购经验、相关并购经验和非相关并购经验叁种类型。若联结公司曾经对某行业或某产品市场中的公司进行过并购,而焦点并购公司也在该行业或该产品市场进行并购,联结董事的同行业或同产品市场并购经验能够加强董事联结对并购目标选择、并购溢价以及焦点并购公司和并购后实体并购绩效的影响;在相关并购中,联结董事的相关并购经验能够加强董事联结对并购目标选择、并购溢价以及焦点并购公司和并购后实体并购绩效的影响;在非相关并购中,联结董事的非相关并购经验能够加强董事联结对并购目标选择、并购溢价以及焦点并购公司和并购后实体并购绩效的影响。并购过程中,如焦点并购公司并未对董事联结关系带来的信息优势和合作优势进行充分地认知和有效地利用,将导致董事联结的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地发挥。上述结果意味着,当满足联结公司前期的并购与焦点并购公司当前的并购相类似这一前提条件时,联结董事的并购经验能够帮助焦点并购公司充分认知并有效利用董事联结的信息传递和组织协调功能,提高并购决策的合理性和并购执行的有效性,促进并购价值的创造。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考察董事联结对企业并购的影响,可能的创新之处有:(1)通过系统考察董事联结对并购目标选择、并购溢价和并购绩效的影响,明确董事联结促进并购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本文综合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系统考察了董事联结对并购目标选择、并购溢价和并购绩效的影响,从而发现因为董事联结加强了并购双方的沟通交流和协调合作,所以能够帮助并购公司在并购交易前期做出恰当的并购目标选择,降低并购交易成本,在并购交易中期进行合理的并购定价,减少并购溢价支付,进而在并购交易后期提高并购公司和并购后实体的并购绩效,最终促进并购价值的创造。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董事联结划分为内部董事联结和外部董事联结两种类型,发现虽然董事联结对并购价值创造具有积极影响,但是其影响程度在不同董事联结类型间存在差异,内部董事联结能够在并购双方的信息传递和组织协调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上述发现,有效的揭示了董事联结与并购价值创造之间的反应“黑箱”,探明了董事联结促进并购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是对该研究系列的有益补充。(2)从组织学习视角探索促进董事联结功能有效发挥的影响因素。虽然研究组织间关系的学者认为董事联结关系有助于促进信息的有效传递,加强交易双方的协调合作。但是,也有研究指出,许多企业未能对董事联结的信息传递和组织协调功能进行充分地认知和有效地利用。可是如何能够帮助企业充分认知和有效利用董事联结的这两种功能,却较少有文献进行深入思考。本文从组织学习视角探索促进董事联结功能有效发挥的影响因素,发现当满足联结公司前期的并购与焦点并购公司当前的并购具有相似性这一前提条件时,联结董事从联结公司获取的并购经验,能够帮助焦点并购公司充分认知并有效利用董事联结带来的信息优势和合作优势,在并购决策和并购执行过程中促进董事联结功能的更有效发挥。上述研究结论从组织学习视角深化了该领域的相关研究。(3)从多个维度评价并购价值效应。国内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并购对并购公司或目标公司价值带来的影响,较少有研究将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并购后实体的并购价值效应,也鲜有研究关注目标公司相较于并购公司的相对并购价值效应。本文从多个维度对并购价值效应进行评价,除了考察董事联结对并购公司并购价值的影响以外,还对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总体净经济收益以及目标公司相较于并购公司的相对净经济收益进行测度,检验了董事联结对并购后实体并购价值以及目标公司相对并购价值的影响,使研究更为全面,进一步扩展了现阶段国内关于并购价值效应的研究。

胡峰[8]2003年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开始,第五次并购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着欧美主要发达国家,这次并购浪潮是以跨国并购为主要特征的。在此其间可以区分出两次大的并购高潮:一次是在1988—1990年,另一次是1995—2001年。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在2000年达到高峰,创下全球并购交易总额3.4万亿美元的历史纪录。从发展的角度看,20世纪90年代初新设投资仍然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形式,1993年时并购投资在世界总投资中所占百分比为36.51%,但是这一数据发展到2001年时,已经高达80.79%。目前并购投资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最为主流的方式。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政府就已注意到了世界上风起云涌的跨国并购热潮,并逐步调整吸引外资的策略,把跨国并购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进行研究。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出台的步伐明显加快。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问世,为外资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扫清了制度障碍。在外资并购可以进入的产业领域上,基本实现了全方位开放,就连汽车、金融、服务等等这些以往甚为“敏感”的领域也已开始解禁;在外资并购的对象上,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都已相继放开,2003年4月12日开始实施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更是将允许外资并购的企业扩展到了几乎全部所有制形式;曾令许多外商担忧的外资并购审批程序,也已有了较明确的说法。 本文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文由八章组成。 第一章为导论。首先对跨国并购以及外资、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对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并特别指出: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最为主要的方式。然后结合我国的政策变动的背景,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在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本文研究具有填补国内研究空白的价值。本文的研究有很多创新之处,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仍然有很多重要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本章的最后,对那些由于笔者受时间与精力的限制而没有深入或涉及的问题一一提出。 第二章对跨国并购与新设投资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尽管在很多情况下,跨国并购与新设投资这两种进入方式之间不是现实的替代,但它们仍常常互为替代,从而足以证明比较它们对发展的影响是有理由的。在笔者所构建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中,论证了叁个重要问题:(1)论证了跨国并购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国内资产所具有的战略性价值即跨国公司将自己的优势资产和东道国国内资产相结合时,会产生一种互补效应,从而迅速增强跨国并购企业在东道国市场的竞争力;(2)论证了跨国并购发生的条件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并购的价格;论证了各种可能性下均衡的所有权结构以及并购双方、新设投资者的收益的分配等;(3)用跨国并购带来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净利润的变化去分析完善而理性的证券市场上的股价变化并恰当地解释了跨国并购对证券市场的实际影响:即为什么跨国并购会提高目标企业的股票价格,而对并购企业的股价影响是不确定的。 第叁章探讨了最近投资日趋自由化的趋势以及在入世背景下我国外资法律体系的重构。目前,国际投资法的单边、双边、区域层面上的自由化趋势日趋明显,但国际投资法在国际层面却发展不快,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效果却不明显,国际投资争议方面的多边规则不仅是数量稀缺,而且缺少强有力的执行保障机制。我国加入WTO以后,由于受到《入世协议书》的制约,因此,有关企业并购(其中尤其是外资在华并购)的法律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四章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历程、模式以及行业选择进行了探讨。20世纪90年代初,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投资的模式开始出现。跨国公司进入我国进行并购投资的模式很多,依据被跨国公司并购的企业是否上市,可以将跨国公司在华的并购模式分为两大类。在对跨国公司在华通过股票市场与不通过股票市场的具体并购模式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的基础上,然后对将来跨国公司可能会采取的并购模式进行展望。电信、传媒、科技业一度成为第五次并购高潮的热点,自2000年以来,金融、商业等行业取而代之,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热点行业。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热点行业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进入行业具有某种独特性。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问题研究 第五章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的剖析。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市场结构、就业、资本形成、出口竟争力、国际收支等五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第六章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微观经济效应进行的剖振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本土品牌、技术、资产价格形成以及公司治理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第七章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进入壁奎决定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因素十分多,绝对不能以简单绝对的思维模式来看待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影响因素。对待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需要用系统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案例有个全面的了解。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上并未随着我国政策的放松

王习农[9]2004年在《开放经济中企业跨国并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一方面加速经济全球化步伐,另一方面加速其自身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全球经济向自由化、开放化发展,而任何国家在这一国际大趋势下无动于衷都无异于自甘落后。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而加入WTO,又为我国面向全球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给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跨国并购大潮下,我国企业如何确立新的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如何应对,从而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走向开放,将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正是以开放经济中增强我国企业竞争优势为主线,通过建立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全面研究当前跨国并购大潮下我国企业发展战略和政府行为取向问题。全文共分七个部分。导论:主要是在说明论文选题背景和国内外跨国并购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立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简要说明全文的主体结构和框架构思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明确本论文主要创新之处。第一章,跨国并购实践及理论: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指出当前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即国际投资以跨国并购投资为主。同时,在总结全球跨国并购实践的基础上,界定开放经济内涵,给出跨国并购概念,分析跨国并购实质,梳理当前国际上关于跨国并购动因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以国内企业并购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为基础)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吸收利用并加以创新。本章对跨国并购和跨国新建两种FDI方式加以比较,进而说明在总体上跨国并购优于跨国新建而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方式的原因。第二章,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MCCAT):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是在评价利用国际各种跨国并购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的一个理论创新,目的在于架构解释跨国并购动因的一个相对统一的理论。本章核心观点在于:企业并购的动因是企业试图利用自身竞争优势通过企业并购或跨国并购去获取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以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和持久利润。本理论以企业客观存在市场竞争优势为前提,提出市场综合竞争优势概念和函数,分析形成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探讨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构成、作用和选择方法,并以此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确立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时代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战略目标,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为战略重点,以合作性战略、进攻性战略、防御性战略、宏微观环境相协调战略为战略方式。以下四章则以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时代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分别展开论述。第叁章,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本章以合作性战略为指导,在归纳我国企业客观存在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分析外国企业并购我国企业的动因和现状,指出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中重新定位,进而提出我国企业<WP=4>制度和机制创新的构想。同时强调在外资并购大举进攻的挑战下,我国企业必须加快自身并购进程,快速形成规模经济的必然趋势。在知识优势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前提下,我国企业经营战略必须作相应调整。最后,阐述通过打造我国企业竞争优势构建我国产业竞争力进而塑造国家竞争力的问题。第四章,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本章以进攻性战略为指导,在分析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动因和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指出我国企业如何利用自身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获取更大竞争优势的策略和技术问题,并对如何促进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推进中国企业国际化提出相应对策。第五章,跨国并购与企业外部环境:本章以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相协调战略为指导,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注重从本国实际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着力从政府管理、法律、金融和市场等四方面探讨如何为开放经济中我国企业构建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积极参与跨国并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六章,跨国并购与经济安全:本章以防御性战略为指导,重点论述跨国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防范、企业跨国并购防御、民族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和其他国际风险防范与控制等几方面内容,旨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树立风险防范和经济安全意识,进一步保护和提高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研究表明,在跨国并购大潮下,我国只有适应开放经济的要求,通过主动引进外资并购和走出去并购国外企业,通过重塑宏观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外部运行条件,不断增强经济安全意识,从而面向世界、面向开放、面向未来,确立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并相应调整和改革,积极打造企业、产业和国家竞争力,才能快速赶超世界发达国家。

刘鑫华[10]2004年在《国有企业并购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并购在西方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作为经济扩张、调整产业结构、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西方各国经济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国有企业的并购史比较短,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并购是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产、提高国有企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国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体制的顺利转变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并购活动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和障碍,如产权关系模糊、股权结构失衡、政府行政干预过多、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等等。这些问题和障碍是国有企业并购活动中不可回避的,如果不及早设法解决和清除,势必危及国有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我国已加入WTO,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跨国并购的风起云涌,国有企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充分利用并购迅速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是第一任务。本文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对国有企业并购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企业并购概述。分析界定了企业并购的基本含义、企业并购的形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和借鉴当代西方学者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解释了企业并购的经济学动因,在阐述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说明了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必然性。第二部分: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现状。概括总结了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发展轨迹,指出了并购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揭示了“行政性企业并购”是制约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发展的桎梏。第叁部分:国外企业并购实践与借鉴。研究分析了西方企业五次并购浪潮发生的原因,比较五次并购浪潮的主要特点,总结了企业并购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我国政府和国有企业并购活动的启示。第四部分: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对策研究。提出了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并购

参考文献:

[1]. 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问题研究[D]. 车卫红. 合肥工业大学. 2009

[2]. 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问题研究[D]. 高芃. 西南财经大学. 2012

[3]. 我国企业并购问题研究[D]. 郑爱兵. 上海海运学院. 2002

[4]. 我国企业并购会计相关问题研究[D]. 孙诚. 山西财经大学. 2013

[5].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研究[D]. 杨贵彬.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6]. 基于知识资源整合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D]. 杨静宇. 天津大学. 2007

[7]. 董事联结对企业并购影响的研究[D]. 吴昊洋. 吉林大学. 2017

[8].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问题研究[D]. 胡峰. 华东师范大学. 2003

[9]. 开放经济中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 王习农. 中共中央党校. 2004

[10]. 国有企业并购问题研究[D]. 刘鑫华. 东北财经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我国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