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提升教职工获得感路径研究-以S大学为例论文

高校工会提升教职工获得感路径研究
——以S大学为例

陈丽莉 吴 茜

〔摘要〕 高校工会是学校党组织联系教职工的纽带,是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应不断进行机制创新,坚持发挥桥梁作用,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对S大学调研发现,不同特征群体的高校教职工在获得感的要素诉求、获得感现状以及对工会提升获得感路径期望等方面存在差异。高校工会应针对高校教职工获得感的要素诉求,通过明确高校工会角色定位、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制度,畅通教职工沟通渠道、建立健全高校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丰富多彩的和谐校园文化等路径,增强高校教职工的获得感。

〔关键词〕 高校工会;教职工获得感;教职工沟通渠道;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和谐校园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5页。 当前,建设高校教职工的美好生活,关键在于提升获得感。据国家教育部公布,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教职工总计244.29万人。(2) 《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教职工情况(普通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http://www.moe.gov.cn/s78/A03/moe-560/jytjsj-2017/gd/201808/t20180808-344739.html。 高校教职工作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主力军,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重任,其获得感的提升对学生教育、高校乃至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69页。 高校工会作为在党的领导下教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4) 翁松栩:《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工会角色定位的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第S1期。 因此,高校工会在提升教职工获得感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

一、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获得感”概念,之后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又多次提及“获得感”,这引致众多学术领域的研究者对“获得感”进行广泛研究,并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王浦劬、季程远认为,“获得感”是一种相对获得感,是指人们针对自身实际利益在特定阶段前后发生的变化而作出的评价,即人们基于自身所得作出的客观比较,从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5) 王浦劬、季程远:《新时代国家治理的良政基准与善治标尺——人民获得感的意蕴和量度》,《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1期。 曹现强认为获得感包含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获得感不是个体感受,而是所有人的获得感,它强调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公正地共享发展成果;二是获得感具有包容性,重视保障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获得感。(6) 曹现强、李烁:《获得感的时代内涵与国外经验借鉴》,《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2期。 学者们对“获得感”这一概念界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参考、借鉴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获得感”界定为:人们在客观获得的基础上,对客观获得是否公平、公正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高校教职工获得感则是指高校教职工对其在从事本职工作中所获得的事实进行评价而产生的满足感。

受高中心智成长等因素的影响,合作学习模式的展开受阻.在具体的物理知识理解和运用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助教学和合理课程安排,借助差异化的课程教学实践,实现学生物理知识学习效果最大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时代的快速发展,目前在中小学班主任素质方面还不够理想。虽然有相当一部分班主任接受了心理学、班级管理学的相关培训和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难以理论联系实际,难以合理地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很多班主任在工作的过程中,不重视理论探索,主要依赖其他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来管理班级,自身的专业水平不足,导致班级管理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家长的满意度也不高。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教职工获得感及提升路径、高校工会提升教职工获得感进行了大量研究。

第一,在教职工获得感方面,学者们针对高校不同年龄层教师获得感进行了研究。吴维煊认为,教师的获得感包括两个层面:物质层面的显性获得感和精神层面的隐性获得感。显性获得感包括工资福利、住房条件等;隐性获得感包括自我提升、发展空间等。精神层面的隐性获得感是教师提高工作效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动力。(7) 吴维煊:《“隐性获得感”是教师发展的原动力》,《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4期。 侯燕认为,青年教师的职业获得感是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的重要风向标,一是青年教师的职业获得感能反映高校治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相较于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学术带头人,青年教师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承受多重压力,其发展需要及合理诉求的实现对高校发展产生影响。(8) 侯燕:《心理契约:大学青年教师职业获得感生成路向谈论》,《江苏高教》2017年第9期。 康旭东、刘盛博等通过分析我国3所985高校2007~2014年教代会提案,发现不同年龄层的教职工需求层次存在明显差别:青年教工更倾向于住房、子女入托、工作量折算等微观需求问题,而长江学者、各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引进人才更倾向于学科建设、学术委员会制度完善等宏观发展问题。(9) 康旭东、刘盛博、冯振业、孙莹:《基于提案内容分析的高校教职工利益诉求研究——以3所985高校2007~2014年教代会提案为例》,《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第二,在教职工获得感的提升路径方面,学者们从宏观视角对高校教职工获得感提升路径进行了理论分析。侯燕提出,应加强青年教师精神层面的职业获得感,包括强化职业认同、提升职业归属、强调职业成就等,同时立足于心理契约,从组织保障、制度设计等方面强化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获得感。(10) 侯燕:《心理契约:大学青年教师职业获得感生成路向谈论》,《江苏高教》2017年第9期。 栗波提出,为生成教师的获得事实,应注重构建尊师重教的氛围、给予教师合理的报酬、凸显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教师自我实现条件。(11) 栗波:《获得感:教师职业认同的时代建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29期。 此外,也有学者基于民办学校等角度探讨教职工获得感,如周海涛认为,通过分类管理改革能够提升民办学校教师的获得感。(12) 周海涛:《民办学校教师将有更多获得感》,《教育与经济》2016年第6期。

第三,在高校工会提升教职工获得感方面,学者们从高校工会角色地位、职能改革等方面探讨了教职工获得感提升路径。王源平、赵芳等基于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工会的角色定位与职能要求,认为高校工会应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除了要关注教职工聘任、评职、职业技能培训等经济权益外,更要注重维护教职工的自我提升权益。(13) 王源平、赵芳、高隽、赵丽:《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工会角色定位与职能要求》,《社会科学家》2012第S1期 。 刘江、刘欣欣等基于高校工会改革的视角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增强高校工会代表的群众性;二是加强高校二级工会建设,以教职工需求为导向构建自下而上的工作机制;三是区分“学术型组织”和“专业型组织”特性,增强高校工会民主参与实效,满足不同成员利益诉求。(14) 刘江、刘欣欣、高彦彪:《关于我国高校工会改革路径的思考——基于H大学的调查分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三是高校教职工对工会提升获得感路径期望的测量。本文为探索高校工会提升教职工获得感路径,采取结构化问题与开放性问题相结合的方式,以问题“您认为工会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您认为高校工会在促进教职工获得感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您对高校工会提升教职工获得感有哪些建议”对高校教职工对工会提升获得感路径的期望进行测量。

在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能够对设计图纸进行前期检查、校对和审核工作,从而更好的明确施工重点,实现工程量的准确统计。通过立体模型的建立,能够在施工前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更正,以提高施工质量。另外,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采购清单的罗列和对比,明确采购内容,检查工程量统计是否存在问题。

二、数据和变量

(一)数据

进一步分析获得感九个要素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发现,当前S大学教职工获得感要素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统计分析数据显示:

(二)变量

一是高校教职工获得感内涵要素的测量。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本文从收入增长、社会保障、公共基础服务、政治权利、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发展前景与提升机会、社交归属感、工作认同感、自我价值的实现九个方面界定高校教职工获得感,通过问题“您认为以下因素与获得感内涵的关联程度是多少”测量高校教职工对获得感要素的界定,答案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1~5分表示关联程度逐渐提高。

二是高校教职工获得感现状的测量。根据本文构建的九个高校教职工获得感要素,以问题“您目前实际的获得感满意度是多少”对教职工获得感现状进行测量,答案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1~5分表示满意度逐渐提高。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学者们都强调提升高校教职工获得感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工会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切实满足高校教职工的合理诉求。现有研究成果为本文选题及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国内学者主要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群体获得感的提升路径,也有学者分年龄层对教职工获得感进行了研究,但针对其他特征教职工群体的获得感研究较为缺乏;二是国内学者主要基于工会改革视角对高校工会提升教职工获得感的路径进行研究,其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探索高校教职工获得感的基本内涵要素,分析不同特征的高校教职工在要素诉求方面存在的差异,同时在分析高校教职工获得感现状、对工会提升获得感路径期望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工会提升教职工获得感的具体路径。

四是不同特征的高校教职工获得感的测量。为探讨不同高校教职工群体的利益诉求,本文从性别、年龄、岗位类别、职称类别四个方面对高校教职工进行分类,各类群体样本情况见表1。

表 1高校教职工群体特征

注:本表数据为问卷原始数据计算所得。

三、高校教职工获得感的要素分布与现状分析

(一)高校教职工获得感的要素分布

统计分析数据显示,S大学教职工获得感的九个基本要素按关联程度排序依次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认同感、收入增长、社会保障、发展前景与晋升机会、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公共基础服务、政治权利、社交归属感。总体上看,S大学教职工认为精神层面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认同感是获得感的两个最重要要素,物质层面的收入增长、社会保障在获得感中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强,而政治权利、社交归属感在获得感中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见表2-1、2-2)

下面根据不同群体特征分析S大学教职工获得感的要素分布:

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研究表明,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结合经验进行反思的渐进过程[6]。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课堂内容整体化的学习,只能得到间接经验,无法将知识与技能内化。通过到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接触到实际的教学对象与特定的教学情景,才能有效地对知识进行“输出”,进而达成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阶段性的教学实习方式提供职前体育教师充裕的教学反思时间,在返回大学继续学习时将更有针对性,以弥补和克服上一阶段教育实习的不足,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了从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由教育实践检验教育理论的研究目标。

1.教职工获得感要素中的自我实现和工作认同感、政治权利和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存在显著的强相关性(r>0.8),说明教职工具有较高的工作认同感,其在自我实现方面的满足感可能更高;教职工得到较多的政治权利,其在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方面的满足感可能更高。

第二,年龄方面,35岁以下的教职工最关心自我价值的实现;36~50岁的教职工最关心工作认同感、社会保障和自我价值的实现;51岁以上的教职工最关心社会保障。统计分析数据显示,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教职工,35岁以下的教职工更关心收入增长、发展前景、社交归属感、工作认同感、自我价值的实现;36~50岁的教职工更关心社会保障、政治权利、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51岁以上的教职工更关心公共基础服务。

1.明确高校工会角色定位,坚持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制度

表 2 S大学教职工获得感要素分布及基本特征

注:本表数据为问卷原始数据计算所得。

第四,职称类别方面,初级职称的教职工最关心发展前景、工作认同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中级职称和无职称的教职工最关心自我价值的实现;高级职称的教职工最关心工作认同感。统计分析数据显示,相对于其他职称的教职工,高级职称的教职工更关心社会保障、公共基础服务;无职称的教职工更关心政治权利、收入增长、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工作认同感、社交归属感、自我实现、发展前景。可见,无职称的高校教职工对获得感要素具有更高诉求。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通过分析资料进行总结,通过分析大量资料得出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要点,并对护理研究进行探讨,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幽门环肌肥厚增生、幽门腔狭窄导致不全梗阻,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依据地理、时令和种族,有不同的发病率。欧美国家较高,约为2.5‰~8.8‰,亚洲地区相对较低,我国发病率为3‰,以男性居多,男女之比为4:1~5:1,有些地区甚至高达9:1。多见于第一胎,占总病例数的40%~60%。本病病因目前不清楚,有几种假说:肌层先天性发育异常、神经发育异常、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肌肉酶、血型等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表 2 S大学教职工获得感要素分布及基本特征(续)

注:本表数据为问卷原始数据计算所得。

(二) S大学教职工获得感现状分析

通过对S大学教职工获得感九个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当前S大学教职工获得感不高,各要素满意度得分均值在2.7576~3.0985范围内。满意度得分均值大于3的要素包括收入增长、自我价值实现、社交归属感和工作认同感,满意度得分均值较低(2.7左右)的要素包括政治权利和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这就说明,高校教职工对收入增长、自我价值实现、社交归属感和共同认同感方面的客观获得较为满意,而对政治权利和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方面的客观获得满意度一般。(见表3)

表 3 S大学教职工获得感现状

注:本表数据为问卷原始数据计算所得。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笔者2019年5月在S大学教职工团队内展开的一项调查。此次调查问卷为研究团队自行设计,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92,通过采用网络投递问卷方式,有效回收调研样本132个。其中,男性教职工50人,女性教职工82人。

第一,性别方面,男性教职工最关心收入增长,女性教职工最关心工作认同感。统计分析数据显示,一方面,男性教职工在获得感基本要素中得分最高的是收入增长,女性教职工得分最高的是工作认同感;另一方面,相对于男性教职工,除收入增长外,女性教职工在其它八个要素方面的得分均高于男性教职工。

2.教职工获得感要素中的发展前景和政治权利、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工作认同感、自我实现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r>0.7),说明教职工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其在政治权利、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工作认同感、自我实现方面的满意度可能更高。可见,发展前景是教职工获得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3.教职工获得感要素中的社交归属感与工作认同感、自我实现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r>0.7),说明教职工拥有较高的社交归属感,其在工作认同感、自我实现方面的满意度可能更高。(见表4)

表 4 S大学教职工获得感的要素满意度相关性分析

注:*p<0.10,**p<0.05,***P<0.01。

四、高校工会提升教职工获得感的具体路径

(一)高校教职工对工会提升获得感路径的期望分析

第一,通过结构化问题测量高校教职工对工会提升获得感路径的期望。统计分析数据显示:

从总体上看,38.64%的高校教职工希望工会能够进一步协调解决教职工与学校的矛盾,18.18%的高校教职工希望工会进一步提升福利待遇,18.94%的高校教职工希望工会进一步组织文体活动,17.42%的高校教职工希望进一步解决教职工生活困难问题。

分不同群体特征看,性别方面,男性教职工、女性教职工均最希望工会进一步协调解决教职工与单位的矛盾;年龄方面,35岁及以下的教职工最希望工会进一步提升福利待遇,36~50岁的教职工和51岁及以上的教职工最希望工会进一步协调解决教职工与单位的矛盾;岗位类别方面,四类不同岗位的教职工最希望工会进一步协调解决教职工与单位的矛盾;职称类别方面,初级职称的教职工最希望工会进一步组织文体活动、协调解决教职工与单位的矛盾,高级、中级职称以及无职称的教职工最希望工会进一步协调解决教职工与单位的矛盾。(见表5)

表 5高校教职工对工会提升获得感路径的期望分析(%)

注:本表数据为问卷原始数据计算所得。

第二,通过开放性问题测量高校教职工对工会提升获得感路径的期望。通过整理问题答案,教职工主要希望工会改善以下方面内容:一是工会应明确角色定位,除关心教职工的职工福利外,更应该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如开展较高层次的组织活动、集体旅游等;二是工会应加强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教职工和学校产生矛盾时,工会应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工会应同等对待不同类别的教职工,缩小外聘人员与编制内人员、管理岗位和其他岗位人员在职业认同感、政治权利、晋升机会等方面的差距;四是工会应进一步解决教职工在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困难。

此款洗衣机创新研发带有水质检测的智能投放系统,内置多种智能传感器,可自动感知水质硬度、衣物重量、脏污程度,针对不同面料,自动添加并控制洗衣液、柔顺剂的投放量,提供新的洗护体验。

(二)高校工会针对教职工获得感要素诉求提升教职工获得感

基于上述分析,尤其是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发现,不同特征群体的高校教职工对获得感要素的诉求存在差异,对工会提升获得感的路径期望也不尽相同。因此,高校工会应针对高校教职工获得感要素诉求,进一步明确工会角色定位、畅通教职工沟通渠道、创建丰富多彩的和谐校园文化。

梨友的行帐,仅次单于,由二十二匹牛拖拉,黄绸大帐,金顶,门前悬着六旄大纛。周围,营帐一座接着一座,旌旗招展,战马嘶鸣。梨友早迎候在外,后面,是一支万人队。梨友看到秀容月明,就像看到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快步上前,拉着他的手,笑着说:“秀容元帅,可把你盼来了。”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语境之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人才在一线社会工作之外是完全可以面向政府相关部门的,这也是政府的需求,他们的政务工作中需要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去施展特长,比如南京市的“全科政务”服务模式,就是在党中央明确提出要继续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转变背景下,南京市栖霞区政府率先试点推行“全科社工”的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体制改革,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政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针对性和全面性,本文选择跨境人民币收支(crmb)作为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指标,该指标能较全面反映广西跨境人民币发展状况。由于广西经济下行压力大,广西与东盟贸易波动大,为减少时间序列的影响,本文衡量广西—东盟贸易发展的指标主要是当年累计进口额(ix)和累计出口额(ex)。

第三,岗位类别方面,管理岗位的教职工最关心发展前景和晋升机会;专业技术岗位的教职工最关心工作认同感;工勤技能岗位的教职工最关心发展前景和晋升机会、自我价值的实现;其他岗位的教职工最关心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统计分析数据显示,相对于其他岗位的教职工,专业技能岗位的教职工更关心政治权利、工作认同感;工勤技能岗位的教职工更关心社交归属感;其他岗位的教职工更关心收入增长、社会保障、公共基础服务、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发展前景、自我价值的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六条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高校工会作为在党的领导下教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15) 翁松栩:《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工会角色定位的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第S1期。 当前,高校工会扮演着双重角色,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未能较好地维护教职工利益。一方面,工会作为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工会作为学校党政机关的附设机构,既受本校党组织领导,又要接受上级工会领导,在实际工作中以本校党组织领导为主。(16) 杨雁:《高校教代会职权落实的理论思考与现实审视》,《高教探索》2017年第8期。 因此,为提升高校教职工获得感,应明确高校工会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工会首先是教职工利益的合法代表者,应通过组织教职工参与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代表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在协调、解决教职工与学校矛盾时,应坚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利益诉求、纠正教职工的不当利益行为。高校工会其次才是学校党政机关的附设机构,在接受党组织领导、监督的同时,也应在法律范围内合理表达教职工的合法诉求。

(3)施工重点环节不精准。如验收开钻、定点测斜,进入沙河街等特殊地层、水平井使用地质导向仪器、电测、下套管、固井等特殊环节,井队一直以原有的施工方式方法实施,缺乏精准性。

高校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工会组织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有利于激发教职工参与高校发展建设、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17) 吴岚、胡劲松:《“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工会教代会职能》,《高教探索》2017年第7期。 源头参与是高校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根据教代会职能,可从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讨论决定权、评议监督权四个方面加强源头参与,如参与制定学校基本制度、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等。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发现,教职工政治权利的实现,有利于满足其对公平公正分配制度的需求,进而提升获得感。因此,高校工会应坚持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的合法权利,如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

2.畅通教职工沟通渠道,建立健全高校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职工对信息需求越来越力求完整和精准,信息沟通不畅容易引致教职工与高校间的矛盾。一方面,高校工会应推动实施“互联网+”,加强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建设,开展教职工网络论坛,及时、准确地更新信息,推动校务公开,提升信息宣传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高校工会应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增强工会与教职工、教职工之间的互动,广泛听取教职工的合理需求,以便更好地代表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本文的统计分析数据表明,教职工对工会提升获得感路径的期望中,38.64%的高校教职工希望工会能够进一步协调解决教职工与学校的矛盾,畅通教职工沟通渠道既是协调解决教职工与学校矛盾的基础,也是防止矛盾发生的重要条件。

当前,全国高等教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高校纷纷进行综合体制机制改革。在这一背景下,教职工与学校容易产生各类冲突和矛盾。高校工会作为密切联系教职工、帮助教职工解决困难的重要组织,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高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高校工会应积极参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劳动争议仲裁、诉讼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教职工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二是高校工会在教职工与学校发生矛盾时,应主动倾听教职工的利益诉求,及时了解双方的矛盾冲突,引导教职工正确认识、处理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的关系和矛盾,在维护个人合法利益的同时服从学校发展大局。(18) 王彩虹:《高校工会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14期。

3.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丰富多彩的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最直接的表征。(19) 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新媒体涌现,高校工会应依托新媒体、利用新媒体,构建以人为本、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通过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工会的组织力、凝聚力,还有利于增强教职工的职业归属感、社交归属感。本文的统计分析数据表明,教职工的社交归属感与工作认同感、自我实现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教职工拥有较高的社交归属感,其在工作认同感、自我实现方面的满意度更高。

高校工会可通过建立教工之家、创新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一是建设、完善“教工之家”。“教工之家”有利于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高校工会应进一步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坚持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教职工群体建设不同的基础设施,如年轻教职工更倾向于篮球、网球等体育锻炼,老年教职工更适合基础的老年锻炼设施,同时应在老年教职工生活区域建设易识别、防滑、防碰撞等基础设施。高校工会可利用新媒体建立网上“教工之家”,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开通咨询热线,及时发现教职工的心理隐患,帮助缓解教职工的精神压力。(20) 王源平、赵芳、高隽、赵丽:《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工会角色定位与职能要求》,《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SI期。 二是创新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一方面,高校工会应根据不同层次、年龄的教职工需求,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针对年轻教职工群体开展各类体育、歌唱、舞蹈、演讲等活动,针对老年教职工群体开展书法、合唱、演奏等活动。另一方面,高校工会可利用新媒体,探索建设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文体活动平台,以打破时间、空间束缚,更方便教职工参与各类工会活动,如创办线上红色电影观看、线上阅读分享会等。

综上所述,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高校教职工的利益诉求也在发生改变。高校教职工作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主力军,其获得感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学校党组织联系教职工的纽带、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高校工会应坚持发挥桥梁作用,不断进行机制创新,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中图分类号〕 G451. 2;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921( 2019) 05-0103-11

〔基金项目〕 2018年四川大学“高校工会提升教职工获得感路径研究”(SCUGH2018-016)

〔作者〕 陈丽莉,四川大学科技产业集团工会副主席、副编审,四川成都 610000

吴 茜,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 610065

(责任编辑 肖雪莲)

标签:;  ;  ;  ;  ;  ;  ;  

高校工会提升教职工获得感路径研究-以S大学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