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效果研究论文_孙美玲

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效果研究论文_孙美玲

山东省莱阳市中医医院 265200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鼻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鼻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不仅临床疗效高,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鼻内筛窦切除术;鼻息肉摘除术;鼻息肉;临床疗效

鼻息肉属于常见鼻部疾病,发病后患者出现持续性鼻塞情况,且随着病程延长,鼻息肉体积不断增大,鼻部分黏液性、浆液性分泌物也随随之增多,并伴随着喷嚏[1]。如出现感染情况时,鼻部则会产生脓性分泌物,严重影响患者嗅觉。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效果,特收集我院收治的160例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鼻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我院检查确诊为鼻息肉,排除严重脏器疾病、精神疾病,肢体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及手术禁忌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5.5±4.2)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7.2±1.3)年,其中41例为单侧,39例为双侧;观察组男48例,女30例,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5.5±4.5)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7.5±1.1)年,其中40例为单侧,40例为双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发病位置)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鼻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时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仰起角度保持在30°左右;采取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麻醉生效后,单发性息肉在直视下使用将息肉蒂部用息肉钳夹住,并将直接采取咬除或使用圈套器进行套除;多发息肉应准确、快速对息肉进行摘除、筛窦;如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大,应将病变组织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使用圈套器对鼻孔息肉进行彻底清除,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纤毛功能恢复剂、腔喷雾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治疗,并定时对患者鼻腔进行清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鼻内筛窦切除术。术中,患者筛泡显露时,使用直头咬钳咬破筛泡壁,进入组进行直接筛窦,沿缺口向前,对前组筛窦气房进行彻底清除;操作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筛前动脉,以免近心端回缩造成眶内血肿;咬除前组筛窦完毕后,沿外方、后方及下方进行扩大操作,对后组筛窦气房进行彻底清除;在保持充分开放前提下,全部摘除窦内息肉;观察患者中鼻甲是否有病变情况,如出现病变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部分摘除或全部摘除;手术结束后,采取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分不同阶段将患者鼻腔中填塞物取出,术后3~4周内必须定期对患者鼻腔中结痴、血块及水肿样肉芽进行清除。

1.3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显效:患者持续性鼻塞、打鼾、嗅觉退化、明显鼻音等症状消失,经内镜检查,窦口开放状况良好,窦腔黏膜中未发现脓性分泌物;有效:患者持续性鼻塞、打鼾、嗅觉退化、明显鼻音等症状明显改善,经内镜检查,窦腔黏膜中发现存在轻微水肿、肥厚及肉芽组织,并见存在脓性分泌物;无效:患者持续性鼻塞、打鼾、嗅觉退化、明显鼻音等症状无改善,经内镜检查,窦口呈明显狭窄或闭合状态,窦腔黏膜出现水肿、肥厚及肉芽组织,并见存在大量脓性分泌物;总体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n=80)显效32例(40.00%),有效28例(35.00%),无效20例(25.00%),总体有效率60例(75.00%);观察组显效60例(75.00%),有效16例(20.00%),无效4例(5.00%),总体有效率76例(95.00%);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照组(n=80)4例出现窦口狭窄,5例出现眶内血肿,2例出现鼻腔粘连,并发症发生率为13.75%;观察组(n=80)1例出现窦口狭窄,2例出现眶内血肿,1例出现鼻腔粘连,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鼻息肉主要指患者鼻窦或鼻腔逐渐形成鼻窦慢性炎症,鼻内出现脓性分泌液体,长时间刺激鼻黏膜,导致鼻黏膜水肿、出血,产生淋巴回流障碍,最终形成息肉,引起持续性鼻塞、头昏、打鼾、嗅觉退化、明显鼻音等症状[2]。另外,患者鼻部出现变态反应,增强患者鼻部小血管通透性,渗出大量血浆,引起鼻黏膜水肿,随着时间延长,水肿受重力作用,出现下垂情况,逐渐形成息肉。鼻息肉多发于患者筛窦、中鼻道或中鼻甲处,部分患者为单侧发病,但多侧发病患者仍占较大比例[3~4]。鼻息肉摘除术是鼻息肉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通过术后对患者鼻息肉进行摘除,可使患者鼻腔引流、通气恢复,改善其临床症状,但由于鼻息肉致病因素较多,治疗难度大,后期易出现复发情况,通常需进行二次手术[5],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临床效果不理想。而鼻内筛窦切除术在治疗过程中彻底清除鼻腔中病变筛窦气房,手术范围扩大。研究表明,采取综合治疗,患者术后复发率更低。针对初发期鼻息肉体积较小的患者可采取鼻息肉摘除术配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喷鼻药物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炎症、水肿及血管扩张,对于后期患者可采取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减少并发症及复发情况[6]。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60例鼻息肉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结果显示,采取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患者临床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单一的鼻息肉摘除术临床有效率(75.00%),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鼻息肉患者,临床医生可采取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付全胜.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3685-3687.

[2] 黄远红,高雄辉.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210-211.

[3] 郭德强,王增光.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7):94-96.

[4] 王浩.鼻息肉摘除术与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71-72.

[5] 马存原.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7):17100.

[6] 林晓翔.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效果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4):167-168.

论文作者:孙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效果研究论文_孙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