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张红琴,薛萍

张红琴 薛萍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10例新生儿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行外周动脉采血,对比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上述一次采血成功率、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突出,可提升一次采血成功率,且不良反应少,疼痛感低,后续工作中可予以推广。

【关键词】外周动脉;新生儿;疼痛评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177-01

新生儿护理(neonatal nursing)是指针对新生婴儿进行的各类护理工作的总称,护理对象包括健康新生儿,也包括患病新生儿,由于新生儿体质较为特殊,在进行采血时,可能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包括血栓形成、疼痛、成功率低等。研究指出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助于应对上述问题,我院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调查,现将所获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10例新生儿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55例新生儿中,男婴30例,女婴25例,出生天数19-26天,平均20.3(±1.3)天,足月产儿42例,早产儿13例。对照组55例新生儿中,男婴28例,女婴27例,出生天数18-27天,平均20.4(±1.1)天,足月产儿43例,早产儿12例。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出生天数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新生儿家属知情自愿参与调查。(2)新生儿需采血评估身体状况。(3)排除患有先天疾病的新生儿,排除中途退出的新生儿。

1.3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行外周动脉采血。新生儿取平卧位,医护人员握紧新生儿手掌,使其掌面朝上,于新生儿腕关节处测试脉搏态势,右手持针,应用5ml注射器,选取血管搏动最强位置,以20-25°角度刺入,血液涌入胶管后,加压止血。观察组新生儿取平卧位,医护人员轻轻托住新生儿肘关节,轻按前臂5cm处,应用5ml注射器,选取动脉血管搏动最强位置采血,完成后加压止血。

本次调查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SpSS21.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疼痛评分。其中疼痛评分以加拿大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NFCS)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明疼痛感越强烈。不良反应包括血栓形成、红肿、呼吸暂停、标本溶血等,以不良反应发生数/新生儿总数*100%表达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结果

2.1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以及疼痛评分

对比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以及疼痛评分,发现观察组新生儿相关指标更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信息如表1所示。

3.讨论

新生儿护理(neonatal nursing)是一项较为特殊的护理工作,近年来各国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出现提升,其中以美国、加拿大两国的研究最为深入。在相关学者的调查中,新生儿缺乏表达能力,当罹患疾病时,无法描述病情病况,需要通过采血检验等方式了解新生儿疾病情况[1]。此前的采血多以静脉血管为对象,由于新生儿静脉血管狭窄,血液总量少,往往存在种种困扰,一次采血成功率并不高,反复穿刺会导致较强的疼痛问题,与此同时,新生儿静脉血流速度慢、血压也较弱,以静脉进行采血,也可能导致血液的异常凝结[2]。采血工作的关键在于提升一次采血成功率,以求降低对新生儿的不利影响,外周动脉采血也因此得到了重视,并渐渐推行于实际工作中。

在本次调查中,我院采用了外周动脉采血方式,外周动脉血管相对较为明显,通过按压新生儿手肘的方式,暂时控制血液的正常循环,使新生儿的血管能够通过肉眼快速分辨出来,与此同时,外周动脉血液流动动力较强,搏动明显,能够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3]。外周动脉采血的方式也有助于避免血栓的形成,一方面动脉血流量充足,血液不容易凝结,另一方面,动脉血压也较高,处理得当的情况下,血小板缺少凝聚的空间[4]。此外,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不良反应也能避免二次甚至多次穿刺采血带来的疼痛问题,降低了新生儿的疼痛感[5]。从调查结果上看,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达到92.73%,疼痛评分为3.7(±0.6),不良发应发生率为3.64%,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达到69.09%,疼痛评分为5.2(±1.3),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9.99%,两组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突出,可提升一次采血成功率,且不良反应少,疼痛感低,后续工作中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徐道平.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9):158-159.

[2]吴玉婷,朱静.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2):6247-6248.

[3]石敏珠,彭晓燕.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6):9171.

[4]何彤.浅析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03):116-117.

[5]杨阳.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03):67-68.

作者简介:张红琴,女,本科,1985年12月-,新生儿科,护师。

论文作者:张红琴,薛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1

标签:;  ;  ;  ;  ;  ;  ;  ;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张红琴,薛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