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论文_田娜

山东新矿集团中心医院 检验科 271219

【摘 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0例糖尿病新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分别对比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和总体人群的检验结果以及各年龄段男女患者与总体人群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研究表明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女性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0.87±0.21)mg/L,明显低于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男性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1.17±0.25)mg/L,两项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在50岁以下的男性男性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基本低于年龄在50岁以下的女性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年龄、腰围是影响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三项重要因素。结论: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此类患者的治疗当中,应注意控制患者体重,监督患者戒烟,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因素

我国已经成为了糖尿病患病大国,目前国内约有超过9200万的人患有糖尿病[1],糖尿病主要以血糖水平的异常升高和胰岛素分泌异常为临床表现,是导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2-4],而从糖尿病患者的致死原因来看,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疾病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分析评估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有效的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5-7]。这就要求临床能够准确的掌握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加以控制,保障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对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院对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0例糖尿病新发患者进行了研究,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0例糖尿病新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其中有男性患者243例,女性患者257例,患者年龄36~86岁,平均年龄(56.4±2.3)岁,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和总体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如下:

表1: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

由表2可见: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女性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P<0.05);而年龄在50岁以下的男性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基本低于同年龄段女性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年龄、腰围是影响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三项重要因素。

3.讨论

近几年,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业内逐渐的加强了对糖尿病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在众多的研究资料中发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的患者,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要明显的高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的患者,作为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明确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8-10]。

在本次研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1ml/L以下的患者和在3ml/L以上的患者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1~3ml/L之间的人数占比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性别存在关系,其中女性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这一结果说明: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诊治当中,要重点关注女性患者,并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造成女性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的原因可能与女性患者的内分泌和特殊的生理结构相关[11,12]。

本研究结果也指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女性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0.87±0.21)mg/L,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的(1.17±0.25)mg/L(P<0.05);年龄在50岁以下的男性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基本低于同年龄段的女性患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年龄、腰围是影响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三项重要因素。这可能是由于年龄较大的男性患者吸烟周期长,受吸烟影响,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出现了明显的提升,但年龄在50岁以下的男性与女性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其结果与2.1相吻合,依旧是前者低于后者。在黄晶[13]等的研究中也指出“年龄在50岁以下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数为0.88,明显低于女性的1.29(P<0.05)”,其研究与本研究所论证的结果一致,仅在数据方面存在差异,可能是受计算方式和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

综上所述: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此类患者的治疗当中,应注意控制患者体重,监督患者戒烟,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雪茹,李玉,李焱鑫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临床价值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71-72.

[2]白贺莹,杨威,刘睿龙等.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7):162-163.

[3]张丽,罗荔,陆春晖等.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髓鞘碱性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5):174-178.

[4]曹维.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足、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超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及意义[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2):184-186.

[5]诸葛福媛,尤巧英,朱麒钱等.血管生成素-2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8):570-573.

[6]王丽晔,刘运秋,朱晨蕊等.糖尿病人群基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肌酐倍增的预测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2):130-134.

[7]李娟红,赵子贤,曾凤群等.两种方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6,27(16):2615-2617,2618.

[8]周珈莉,张建伟,李林等.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3):91-93.

[9]陆游,刘天荣.血清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12):838-839.

[10]周芳,王金祥,王珂等.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在2型糖尿病并发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4):573-576.

[11]唐晓霞,黄健.血清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意义[J].海南医学,2017,28(22):3716-3717.

[12]袁国跃,钱唯韵,王苏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催产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C 反应蛋白的相关性[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6):481-485.

[13]黄晶,孙文早,邹毅等.新发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水平[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7):1093-1095.

论文作者:田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论文_田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